2020上半年全市自然资源工作总结
来源: 海门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0-06-30 10:09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南通市局工作部署,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以赴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努力破解引领发展、保障发展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用地保障服务。积极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再调整。《海门市包场镇(海门港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2020年修改)获市政府批准。根据海门港新区、中天集团和市有关部门提供的用地需求,积极向省厅争取追加流量指标并给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机会。全力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完成中天绿色精品钢首期、艾朗风机、叠石桥家纺产业园高标准厂房等省市重大项目土地挂牌出让,上半年完成土地收储40 宗 7153亩;工业用地出让27宗4163亩,合同土地出让金6.9亿元;经营性用地出让16 宗1038亩,合同出让金45.8亿元;划拨土地18宗335亩。重新构造征地流程。主动适应新《土地管理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征地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区镇的职责分工,起草了拟征地公告、拟征地现状调查表等10项征前程序,设计相关样表,目前已提交市政府审核。同时,委托技术单位按照新机制对征地报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提升报批效能。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填工作。作为南通市唯一的试点地区,我市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时间节点率先完成了数据收集、系统录入等试填工作,得到了省厅调研组的肯定。清理处置闲置空闲土地。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海门市闲置空闲土地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海门市闲置空闲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区镇任务,积极推进1.1万亩闲置空闲土地清查处置工作。扎实开展项目用地盘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将盘活项目用地作为今年产业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稳步推进工作,上半年共上报南通项目办盘活项目用地82宗7136亩。做好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上半年发放《建设项目履约用地告知书》85份,《建设用地逾期建设督促整改通知书》92份,完成建设项目竣工验收39宗。做好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工作。1-5月我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综合考核指标为1.6106,暂列南通六县(市)综合排名第3位。

二是积极提升“多规合一”水平。北城规划进一步完善。结合北部新城发展要求,完成了控规、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北部新城森林公园、北海公园、海门河景观带、新城小学等几大重点项目方案设计完成,启动了邻里中心、能仁中学新校区、中医院新院方案编制设计,形成了“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生态鲜明、相互衔接”的北部新城一体规划体系。老城功能设计进一步丰富。统筹构建开发区、高新区合并后“一区多园”新格局,优化各产业园错位发展新环境。狮山广场部分竣工并对外开放,欧陆风情高品质宜居小区陆续开工建设,府南生态绿廊深化方案完成,原体育场、海门师范及周边地块征拆工作启动,老人民医院、老公安局周边地块启动更新方案设计,海门中学周边地块改造方案深化研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基本完成第一轮规划所需资料及建议意见的收集,配合南通市局组织编制了《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年-2035年)》。基本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海门市镇村布局规划(2019年版)》基本完成成果编制,近期准备召开专家论证会。有序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相关编制任务分派到各区镇,优先安排有条件、有需求的行政村先行编制村庄规划,有近90个村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3个村完成了初步成果。积极推进各区镇控规编制。常乐镇、临江镇、悦来镇、余东镇、正余镇的控规已完成公示,包场镇、三星镇的控规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更新市区控规图则。组织开展了海门中心城区3个控规单元局部地块调整图则更新工作,已组织专家论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推动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会同相关部门对余东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编制,现已完成古镇保护规划第一轮方案。

三是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质量。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按照《海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海政办发【2019】55号)文件精神,将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区镇,组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保护面积不减少。全力推进土地“双整治”工作。2019年土地双整治项目通过南通市级验收,其中挂钩复垦7433亩,占补平衡2142亩。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积极推进2020年度土地“双整治”工作,占补平衡计划入库面积1812亩,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181.2%,增减挂钩计划入库面积6357亩,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127%。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为洋吕铁路、北沿江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地块1100多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按照3-5年的重大建设项目需求,完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规模12000亩。组织开展历年增减挂钩项目清理检查。对2006年以来通过验收的增减挂钩项目进行了内业梳理和外业核查,涉及项目2739个、地块27239宗,对47个增减挂钩实施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四是强力抓好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全面做好耕地保护督察。明确督察工作方案,认真梳理相关情况,对下发的耕地保护不实问题认真核实举证,积极推动整改。2019年耕地保护督查我市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问题共涉及4大类,141个,面积1285.95亩。目前,141个问题中整改到位132个,个数占比93.6%;整改到位面积1232亩,面积占比 95.8%。全力推进“拆违”专项行动。下发《关于印发2020年度“拆违拆破拆旧”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积极推进286宗1057亩整改任务落实。上半年共共拆除复耕24宗115.66亩,正在拆除27宗23.41亩,完善手续18宗157.41亩。严格落实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对有动工苗头或已经动工建设的,督促当事人、村居及镇街负责人进行整改,并书面报告市政府。规范开展案件查办。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18宗,退还违法占地面积230亩,责令拆除面积31.26亩,没收违法用地上建构筑13.52亩,处罚款46.15万元,均依法立案查处。

五是加快推进林海资源生态管护。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克服疫情防控的不利因素,完成成片造林9100多亩,圆满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完成1个森林城镇、10个绿美乡村创建,开展森林抚育2.1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1万亩、完善农田林网3.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2万株。积极推进森林防火专项整治。按照《海门市森林防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全市森林防火专项整治工作,并在全市组织开展森林防火督查、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森林防火职责分工、监管底数、风险分布、隐患动态、管控措施“五个明晰”,全市未发现森林防火安全隐患,未发生任何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情况监测,合理建立标准地,科学设置测报灯,科学指导林木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管理,开展森林植物检疫产地调查和登记备案工作,确保不发生检疫性病虫害。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疫情防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人工繁育饲养陆生野生动物场所进行全面监管和检查督促做好沿江、沿海候鸟栖息地的野外巡护监测,协调市农业农村局做好陆生野生动物检查执法,防止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发生和扩散。完成海门市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备案申报。结合中天项目推进,形成《海门市围填海历史遗留处理方案(修订稿)》,通过东海局组织的现场核查调研,现方案已报部审查。规范海域使用管理。为中天配套码头项目、为蛎岈山平台的变更、东灶港支线航道办理了用海审批手续,并发放了至海洋管理职能整合以来的第一本海域使用权不动产证书。率先完成浒苔防控任务。专门成立了浒苔绿潮灾害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海门港新区管委会、蛎岈山管理处以及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现场工作专班,相互配合,协调联动,在南通市范围内率先完成浒苔防控任务。完成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的申报。评估原有海门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红线范围,摸清红线内海域使用情况,按照功能未降低、重点保护区范围未改变、保护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合理确定调整方案,编制上报《海门市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报告》。组织开展生态恢复岸线的认定申报。通过现场调查,实地测量和影像拍摄,同时结合南通港吕四港区东灶港作业区规划方案及重大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编制《海门市生态恢复海岸线认定预案》,已报部确认。规范开展自然保护地管理。对江苏海门蛎蚜山国家级海洋公园这一海门市唯一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自然保护地总体海洋生态功能,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六是切实推动惠民利企举措落实。创新项目审批工作办法。制定出台《海门市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施细则》、《海门市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能。上半年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24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7份。为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项目等项目办理了临时用地审批110亩。规范森林资源使用管理。出台《海门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初审规则(试行)》,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项目用林的审查进度,上半年完成6宗项目用林审查手续。认真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时点更新。目前,我市已按要求提交省级外业核查材料,完成权属复核、接边、坡度图赋值等各项工作,第一次成果已提交省厅核查。全力推进不动产权籍调查。常乐、四甲、余东、悦来、正余、包场6个区镇的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完成建库,数据已汇交省厅。其余6个区镇的不动产权籍调查已完成70%的外业测量及内业修改工作,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按照全面铺开、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出台《海门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今年将配合部、省开展长江干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和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前期调研。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二手房转移登记和不动产抵押登记审批时限缩短至0.5个工作日,其他类型的登记审批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实体经济企业办证、查封解封登记、异议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即时办结。办理各类不动产业务23965件,服务企业融资1039亿元。通过数据共享,完成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118865件。提供上门服务12起,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一面,群众送来的表扬信2封。“交房(地)即发证”实现常态化。3月30日完成南通市首例“交地即发证”工作,6月15日举办海门市第一次“交房即发证”工作。目前共完成“交地即发证”宗数30宗2136亩;完成交房即发证套数28套2957平方米,“交房(地)即发证”已经实现常态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双整治项目入库面积可能不足。根据省厅最新要求,2020年占补平衡、增减挂钩项目申报入库时需比对“三调”数据。预计原本可以入库的项目有较大比例不符合新的要求而取消,完成今年任务可能存在较大困难。

二是“拆违工作”进展未达序时目标。今年我市“拆违”专项行动整改任务总数为286宗1057亩,完成时限要求为今年6月底完成50%;10月底100%完成。截至6月23日,全市共拆除复耕24宗115.7亩,正在拆除27宗23.4亩,完善手续18宗157.4亩,总体面积完成率25.83%,宗数完成率14.68%,按时完成工作目标的压力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南通市局决策部署,积极弘扬苏州“三大法宝”精神,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年”活动,全面落实“七个严格”要求,转变思路、主动服务、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推动全市自然资源事业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核查整改工作,认真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着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全市8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73.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不动摇。高质量做好历年增减挂钩项目清理检查,相关项目整改到位。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接沟通,积极破解难题,按目标要求认真做好2020年度土地“双整治”项目入库与实施,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2019年度项目质量验收。

二是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引领。积极沟通对接省、南通市,积极争取再次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认真研究海门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建设新变化,聚焦北部新城、生态南城、功能老城和滨江新城四大重点,细琢城市节点,塑造一批现代城市示范区、历史风貌展现区、艺术人文特色区等高品质标杆作品,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规划的引领力和科学性,打造海门新的城市名片。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力争年内形成规划初步成果。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确保年内形成110个重点村庄的规划成果。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做好余东镇等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规划。

三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用地保障。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年”活动,积极加强沟通对接,争取政策支持,主动指导项目做好用地、用林、用海相关手续办理,积极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科学安排用地计划,积极申报、争取重大项目建设省留用地计划指标,原则上国家计划用于保障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对10亿元以上大型项目用地指标专项保障。精准发力供给侧,进一步发挥土地市场对空间拓展、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的综合带动作用,积极做好土地储备,合理确定地块供应时序,有效保障市场用地需求。

四是进一步推进集约节约利用。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省、市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亩产论英雄”意识,进一步提升产业项目综合评估工作效能,推进用地精准化。服务保障监管关口前移,对各个用地环节实施精细化全程管理,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地尽其用”。 通过调整土地出让价格、弹性出让、零星建设用地协议出让等多种方式,实施差别化供地,引导资源向“好、快、高”的项目集聚。继续深入开展闲置空闲土地和项目用地盘活利用攻坚,确保完成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10300亩、城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1100亩、项目用地盘活利用6000亩目标任务。

五是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加强动态巡查,强化日常执法监管,拓宽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渠道,更加有效地将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维护自然资源管理良好秩序。深入推进“拆违”专项行动,通过每周通报、联合督查督办等方式,有力推动违法图斑拆除复耕,积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对于违法违规问题,采取坚决措施,尽快消除违法状态,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实现“零约谈、零问责”目标。深入推进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群租房安全管理等专项整治工作。

六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森林防火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火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物保护与防疫工作力度,确保不发生检疫性病虫害,有力防控疫情。结合三调林地初步成果,完善森林经营方案和十四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项目的编制,对现有林地进行全面调查,科学评估林地使用,为下一步林地规划作准备。围绕中天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的备案和用海项目的落实,做好通州湾新出海口网仓洪等航道的用海审查服务保障。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为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做好海洋经济统计、监测、评估等工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七是进一步加强民生基础工作。坚持“真实进行调查、真实体现数据、真正达到要求”的目标,认真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时点更新工作,及时、按要求提交工作成果,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返工。扎实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9月底向省厅汇交数据库,实现不动产权籍调查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发证存量数据整合,完善登记信息,年内实现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率达50%以上的目标任务。加速“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7月份完成海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3.0升级,在江苏省政务服务平台上线“电子证照”,全面推进“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现场核实材料、即时领证”的不动产登记新模式。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税务、交易、登记三项业务“一体化”受理平台建设,创新推进容缺受理、证税合一等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审批速度和服务质量。

八是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干部队伍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自然资源事业的根本保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一岗双责”建设,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以“先锋自然 亲情服务”为党建服务品牌,布置党建墙、党员活动教育室,加强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管理,创新推进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片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水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认真排查局机关和各基层所“权力运行、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作风效能”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不断强化目标考核“指挥棒”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静心谋事、创新干事、全心成事,积极打造一支品质忠诚、意志坚韧、团结协作、血性担当的“狼性”干部队伍,为全市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