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铸魂 全面育人
——海门市教育体育局2020年工作思路
来源: 教体局 发布时间:2020-02-08 15:32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决胜之年,也是海门教育大会刚刚召开、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各项工作奋勇赶超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要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立德铸魂 全面育人”工作主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海门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前列。

一是聚焦党建领航,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领航全面化,深化党建领航“立德树人”专项行动,完善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切实扛起新时代育人的使命和担当。全面实施学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根据《海门市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教育系统“党建领航、书记领责、党员领路、教育领先”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力争实现教育系统合格党支部的全覆盖、海门市级及以上示范党支部数量明显提升。建立完善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落实机制,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党员名师”等项目建设,创新“党建+N”融合发展新机制,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督查力度,全面整治教师赌博、非法金融活动、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不正之风,持续推动“提振精气神,整治庸懒散慢拖”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

二是聚焦立德树人,矢志不渝促进学生全面全员全过程发展。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根基和灵魂。强化核心价值的有效引领,注重党的领导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各种优良品质的养成,建立班级悬挂国旗与每周面向国旗宣誓制度,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热爱党和国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强化德育课程的有效支撑,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整体规划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融入渗透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班主任的选拔和培养,完善育人导师制。继续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工程,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德育衔接,引导家庭、学校与社会同频共振、协同育人。高度重视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在塑造品格、形成人格上的重要作用,继续实施体艺科技1+X项目,不断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强化劳动教育实施刚性要求,建设海门市职业体验中心,建立完善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坚持排查到位、干预到位,全面加强心理监测和干预体系建设。

三是聚焦机制改革,持之以恒抓好队伍全面优化。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宣誓、师德述职、师德考核档案、表彰奖励以及学校负责人定期汇报制度。根据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全面从严惩治“从事有偿家教、到培训机构兼职、收受礼品礼金、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失范行为。建立完善各类教师成长体系。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校长领导力提升、青年教师成长、中年教师素养再提升、一线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乡村教师成长支持等各类教师发展专项计划,充分激发岗位、职称、绩效考核、城乡教师交流、优秀教育人才考核奖励等政策的正向激励效应,促进教师自觉成长。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深入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对一帮扶、名师名品工作室示范带动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推动全市优秀教师队伍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优化实施师资配置方式。创新教职工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 积极探索公办幼儿园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加大高中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实施“银龄助教计划”,完善校长教师城乡交流制度,探索建立“1+N”组团交流机制,积极推动超编严重的学校教师向工业园区、海门港新区、开发区以及部分教师紧缺的城区学校流动,促进师资均衡化配置。

四是站稳人民立场,不断推动优质资源全面覆盖。立足“转型”,推动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实施乡村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三个一”帮扶机制;全力推行新教育实验“1+N”行动,通过一项新教育行动项目的深入实施,带动相关项目,深耕新教育实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行集团内包括“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干部任命、统一师资配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考核奖惩”在内的一体化管理,用紧密型集团促进城乡教育的紧密融合。立足“补短”,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均衡”。以省、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为抓手,逐条对标找差,列出问题清单,对表销号。开工新城小学、月亮湾幼儿园扩建、海南小学食堂3个新建项目,继续做好体育中心、东洲仁恒学校、海门中学综合楼、实验学校体育馆、海南中学食堂、能仁中学食堂、海门中专实训工厂等7个续建项目,启动海兴小学、证大中学扩建、业余体校异地搬迁等项目的前期筹建工作。分类分步实施校安工程,完成第一中学、包场中学等15个学校27个项目的新建加固工程。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继续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和校园安防提升工程,完成高中多媒体更换、小学科学实验室设备添置等9个项目,确保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海门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第一中学省四星级高中、省高品质特色高中、南通新优质学校等多项创建工作中实现软件、硬件齐头并进。

五是聚焦制度建设,力争实现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化“静校”行动,坚持为基层减负导向,推进实施静校制度,全面健全进校园活动审批通报机制,持续减少各类三评一查事项,把学校师生从非教学负担中解放出来。深化“强校”行动,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和执行,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民主管理机制,加强学校食堂、工程项目以及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违规办学和

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建设现代学校。深化“活校”行动,坚持不比基础比进步、换只眼睛看发展的增量评价策略,引导学校健全优化校本评估机制,以发展性评价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廉校”行动,紧扣廉洁教育要求,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六是创新四课路径,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四课”即课程、课堂、课业、课外四个层面的路径。优化课程体系。按照2020年全市中小学全面建成完备课程体系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课程基地、初中质量提升、小学特色文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以及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建立课程体系建设专项督导机制,坚持规定动作和特色动作两手抓,既评价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规定课程落实完成情况,也考评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情况,

出具“量校定制”的反馈意见,建立完善特色课程共享平台,加快课程资源库建设,推动形成区域精品课程图谱,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由“课程中心”向“学习中心”迈进。深化课堂革命。以课堂“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真实转变为目标,推进“自主先学、合作助学、踊跃展学、以练促学”的课堂常态化建设,进一步巩固课堂革命成果。探索基于情境、问题的互动式、体验式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课业负担。正确认识智育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跳出分数看智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建立“作业审批制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注重课外拓展。坚持实践育人导向,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加强实践场所和研学线路建设,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生活实践、文化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要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合理选择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健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和功能,探索校外培训机构红黑榜制度,畅通进出渠道,切实推动培训机构回归育人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