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 中国海门 发布时间:2015-04-08 09:35 累计次数: 字体:[ ]

顺应新常态  构筑新优势

推动海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曹  冲

(2015年3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共海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按照省、南通市农业工作会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今年农业工作任务和措施,进一步动员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谋求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突重点,抓关键,为推动海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下面,我根据局党组讨论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奋发有为,加快进程,现代农业取得可喜成绩

        2014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罕见的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积极应对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险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农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监测得分77.5分,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第八年荣获“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八次荣获、七次蝉联全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省委副书记石泰丰和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先后来我市调研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领导来海调研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农业部畜牧局和省农委领导分别来海调研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海门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全国鲜糯玉米新品种品鉴现场会、省油菜新品种现场会、省蔬菜绿色防控现场会、南通市现代农业推进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先后承办召开了2014海门农业对台招商推介会和海门休闲农业台海座谈会,吸引了150多位台湾客商参加;南通审计局对我市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审计,我市的大棚完好率达99%,在南通市遥遥领先。

        过去的一年,我们科学制订现代种养园区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突出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各级领导多次到重点园区参观考察。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十项行动工程,我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质量农业、安全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围绕农民增收,我们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科技入户、高产创建、三新工程等项目。围绕陆海统筹,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我们全力发展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现代渔业、规模畜禽、休闲农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围绕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大力整顿机关作风。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八个一工作责任制”、“问题解决月”、“三解三促”、“作风效能明查暗访”、“一评五制”、“四位一体”、“万人评议机关”等活动,农业局整体机关服务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2014年,我们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统领,圆满完成各项农业工作任务。

        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各项指标全面提升。优质粮油稳中有增。实施部、省下达的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项目6个,粮食单产327公斤,总产19.05万吨,同比增产5358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增产1200吨的任务。设施农业全省领先。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63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的任务;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36.53%,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作为南通市级规模农业园,悦来镇悦海现代农业园区新扩建钢架大棚1568亩。全市蔬菜西甜瓜播种面积61.5万亩次,实现总产量120万吨,同比分别增加6%、5.4%。园区建设亮点突出。成功举办首届“羊家乐”田园风光游系列活动,海门高新区智谷绿海现代农业园、三厂工业园区星期七生态农业园、海永乡观光休闲农业园等3个重点农业园区成为南通乃至全省现代农业亮点,多次接待上级部门领导参观视察。三厂工业园区在南通市现代农业工作现场会上发言并介绍经验。积极培育经营主体。新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0家,其中南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新培育南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二是现代渔业建设稳中有进,陆海统筹成效显著。推进高效设施渔业建设。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发展到4.31万亩,占比达到29.38%,其中新增面积4050亩。南通恒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鸿伟现代渔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认真做好海洋管理工作。做好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用海项目前期工作;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并通过省局验收;进一步规范用海管理,加强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推进国家海洋公园建设。海监渔政执法管理到位。坚持海岸线定期巡查制度,对辖区海域内工程用海项目和养殖用海项目进行专项执法行动并立案查处2起。规范春禁管理,严格伏休执法,清理违规渔具18条,打击非法捕捞并收缴电鱼工具11台套,增殖放流各类鱼种3.8万公斤。进一步加强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和在港渔船安全检查,深化提高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渔船更新改造得到有序推进,共拆解渔船58艘,建成并通过验收省级标准化渔船25艘、非标准化渔船20艘。

        三是畜禽健康养殖有序推进,疫病防控措施有力。规模养殖不断提高。新(扩)建规模羊场10个,其中兴瑞羊场成为南通市最大的山羊繁育场。大中型生猪规模占比68.45%,超过了省下达67%的目标要求。新创建4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发区南海种猪场成功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有力。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强化动物基础免疫,顺利完成2014年H7N9禽流感和羊小反刍兽疫疫病防控工作。动物卫生监督到位。积极探索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新模式,健全了规模养殖场监管网络,实行“一对一”监管责任制。积极推进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全面实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已经完成12个乡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15个收集点建设,市(县)级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正处于土建和设施设备的招投标阶段。

        四是生态农业建设措施扎实,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按照全市造林绿化工作总体要求,以政府租地造林和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合作造林为主要抓手,造林绿化工作推进有力、进展顺利。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2338亩,超额完成南通市下达的20000亩造林任务,林木覆盖率已达22%,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四旁植树147.1万株,建成省级村庄绿化合格村10个以上。完成8家沼气工程建设和5个畜禽养殖减排项目建设,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建立了4个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2540吨,玉米、油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4.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率达100%。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成绩突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海门山羊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海门香芋”被农业部认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方雁”牌红烧海门山羊肉在农业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海门山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被认定为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网格化管理。先后开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农、畜、水产品省级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农业“三品”认证,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创优。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15个,完成2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40个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个, 产地规模达22410亩;种植业“三品”产量占比达35.52%。

        六是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97人。积极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主推品种覆盖率85%以上。完善“12316”三农热线平台建设,认真实施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114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农技培训。新建余东长圩村、正余正基村温室大棚物联网示范点和常乐官公岛现代农业园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8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制定了“海门山羊种羊饲养技术规程”和“海门山羊肉加工技术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

        2014年农业工作的喜人成绩,得益于广大农技人员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尤其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畜牧兽医线和农技线同志,为了海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树立起了海门农技人员的新形象。临江新区兽医站范学香、海门港新区兽医站郁杜华、三厂工业园区兽医站王兴石、四甲镇兽医站茅海华、常乐镇兽医站张海峰等同志为发展畜禽健康养殖、确保畜产品安全供应作出了贡献。正余镇农服中心俞振堂、临江新区农工局刘静、海门工业园区农工局范卫红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综合科工作面广量大,杜秉全带领科室人员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作栽、种子、蔬菜、植保、土肥等业务站的同志长期扑在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指导治虫防病。宋永飞、贾文华、龚佩华、蔡良华、蒋咏梅等同志深受农村群众的好评,为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畜牧兽医站和水产站的同志积极为养殖户服务,急养殖户之所急、想养殖户之所想,一心一意为养殖业出效益、养殖户增收入作贡献。科教站陆金萍、检测中心姜慧梅、林果站杨永康、施海华等同志都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渔政监督大队、安监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业的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海洋渔业科仇新、监管科李丽、安监科杨雷、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沈建华和渔政监督大队施胜彪等同志功不可没。局机关的全体同志增强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效能,为我局再度荣获“市级机关先进部门”添砖加瓦。特别是办公室于卫星、财计科蔡春红、综合科的陈春英、李振兴、法规科的沙建辉等同志,负责的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监察室姜锦玉、综合科李春柳、张巍等同志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文章和消息。综合科和畜牧兽医科、站的同志还为“羊家乐”田园风光游系列活动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为活动的圆满举行、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知名度贡献了力量。

        2014年,各场圃所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科所实施的“海蜜甜瓜新品种及其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海蜜8号”厚皮甜瓜已通过国家级品种生产试验;海蜜甜瓜被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品牌促进中心评为中国名优农产品;育苗工厂实现滚动生产,年提供种苗200多万株。这是包卫红、陆瑾、陈华、陆慧等众多优秀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长江芦荡养殖场在陈宝庆同志的带领下,全面推广南美白对虾、河蟹混养模式,实现高产高效目标。包场水产养殖场抓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繁育工作,成功培育大规格鳜鱼苗种10万尾,成功实施低碳高效循环水养殖鳜鱼技术集成项目,沈建涛等同志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苗圃“一班人”在沈健华同志带领下,以项目建设和承接工程为抓手,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创效益,实现经济总产值近300万元,实现利润近30万元,场圃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

        二、查找问题、抢抓机遇,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成绩固然可喜,问题也不容忽视。从表面层次来看,我市在农业发展上还存在粮食单产水平不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偏低、重点园区偏少、休闲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外向程度不高、林木覆盖率还没有达标等问题。从深层次或长远角度来看,农业生产面临“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等问题。从局系统来看:我们面临技术人才老龄化,人才缺乏;许多人缺少动力,干劲不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缺少创新,特色不明显;站与站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不平衡性很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效益不明显,科技成果偏少等诸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强调“要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的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韩部长指出:农业部门适应新常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全力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省农委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发展新阶段、国内外市场新变化的背景下,必须抢抓机遇,强化工作导向,重点把握好“四个更加突出”:要更加突出新型主体培育,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破解“谁来种”的问题;要更加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现代农业产业,着力破解“种什么”的问题;要更加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破解“怎么种”的问题;要更加突出农业技术装备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着力破解“种好田”的问题。在中共海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市委要求我们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体系,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农业与装备配套、生产与加工衔接、科技与管理结合、田园与旅游融合,加快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现代农民为引领,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是对我们农业工作者最好的鼓励和鞭策,“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给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努力进取地做好农业工作,我们在座的每位同仁都责无旁贷。

        三、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谋求现代农业更优更快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海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总要求,以争当南通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继续保持全省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为总目标,以陆海统筹农业结构调整为关键举措,以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发展平台,以打造优美田园风光、发展休闲农业为创新手段,以生态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科技农业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确保“两个领先”,即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推进工作全省领先,现代高效农业继续保持全省领先。2015年,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搞好农业结构调优工作。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一批具有海门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我们要根据南通市陆海统筹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区域特色,围绕“增粮增绿、稳菜稳渔、控生猪、促休闲、壮海门山羊”的目标(增加稻麦等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减少油菜蚕豆等低产作物面积;增加绿化造林面积,巩固造林成果;稳定蔬菜面积,注重园区提档升级;稳定渔业养殖,突出标准化渔塘改造;发展规模畜禽生态养殖,限制小、散、乱畜禽养殖;打造田园风光休闲农业景区,彰显江海农业文化特色),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现代渔业、规模畜禽、休闲农业”等六大农业产业规划,完成海门农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米袋子”、“菜篮子”一起抓,2015年要减少油菜面积2-3万亩,增加稻麦面积2万亩,创建6个粮油高产示范方和12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确保全年粮食总产增加5000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00万吨。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2万亩,其中新建智能温室500亩以上,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在不破坏基本农田耕作层的情况下,新增高效设施渔业2500亩。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海门山羊规模养殖,限制新建规模猪场和规模禽场,加快推进具有资质的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

        (二)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生产,解决谁来种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人,没有人种田,就没有现代农业。我市农业生产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务农人员老龄化,二是务农人员兼业化,三是务农人员外地化。这三个问题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老龄农民和外地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也不可能依靠兼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要化解“无人种田”之忧,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提升综合效益、加强指导服务等方式,留下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农民,培育一批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为代表的新型主体。因此,为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必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开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750人。二是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引导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发展成100至300亩家庭农场式的规模经营,要着力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推进家庭农场认定、登记、建档工作,全面建立家庭农场运营监测系统和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制度。要把家庭农场作为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对象,在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内,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农业建设等试验示范点。2015年新培育家庭农场100家,新发展示范家庭农场12家,其中南通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家。三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凡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多、好、快的地方,一定是现代农业发展好的地方。通过制定扶助政策,加强服务、招商引资,重点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型、科技创新型、规模带动型和出口主导型的龙头企业。2015年,要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培育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2家。

        (三)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要树立现代大农业的概念,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六大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一是建设好重点农业园区。巩固提高在建的海门高新区智谷绿海农业园、海门三厂工业园区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海永乡观光休闲农业园(浪漫江洲、花香海永)等3个重点农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拓展园区发展内涵,严格按照发展规划,打造园中园,实行差异化发展,建设个性化特色园区,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为面上农业生产树典型、探路子,真正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在常乐镇、海门高新区、临江新区等地新建千亩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园区2个和主题生态农庄园区3个以上,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农业亮点。二是发展田园风光游农业。建设美丽富饶新农村,做好田园风光游休闲农业特别是城郊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海门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三厂工业园区等环海门城镇休闲观光和田园风光农业;坚持不懈打造沿江、沿海、内陆三大休闲农业观光带。全力提升“羊家乐”主题公园品位,持续打造山羊美食节、常乐草莓文化节、官公岛捕鱼节、世外桃源桃花节等系列休闲观光农业知名节庆品牌;切实抓好以新常久沿线十里羊场和海门田宿为主的羊家乐田园风光游集聚区建设工作,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是多点开花打造特色。其它各乡镇要根据海门农业发展规划,尽快规划建设千亩现代农业园区,争取形成乡乡有千亩特色农业园区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四)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动现代高效渔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抓好海洋综合管理。完善海域管理机制,积极服务全市沿海开发;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监测和海监渔政执法,开展生态海洋执法,落实海洋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加快建设东灶国家级中心渔港、国家海洋公园。二是发展现代高效设施渔业。以不占用(开挖)基本农田为原则的前提下,加强现有沟河池塘的改造,发展高效设施渔业。2015年要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500亩。三是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以现有养殖场(基地)为基础,扩规模,抓规范,提质量,上档次,进一步扶持壮大沿江、沿海、沿高速公路带养殖区和正余镇南美白对虾高效设施养殖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全力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现代渔业园区。四是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继续做好老、旧、危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做好渔船拆解和新建渔船检验工作。组织开展渔业系统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渔船进出港签证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渔业安全生产制度,要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巩固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成果。

        (五)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提高现代农业竞争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全面融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发展种源农业。重点做好海门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收集、保存和提纯复壮、繁育体系建设等工作。与高等院校合作,做好地方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申报、推广工作。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与省大专院校特别是省农科院的合作,通过建立博士、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等方式,培育2-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针对限制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如海门山羊选育、农牧有机结合、有机蔬菜生产等几大领域,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协同攻关计划,建立科学、高效、长久的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实行协同攻关,系统集成,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三是提升转化能力。完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确保人员在编在岗率达80%以上。建立“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实施农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继续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工作,要推广新品种20个以上,着力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基地无缝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和农业科技入户、挂县强农富民等工程,加强农业生产物联网建设,今年要实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新建设物联网点5个以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大信息化覆盖工程的建设力度,探索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持续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六)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坚持把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改变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发展道路。一是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生产主体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典型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2015年,培育养殖、种植基础良好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村各1个,示范经营主体5个。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已建的沼气工程要确保正常运行,同时再新建沼气工程6处、培育2个大型规模养猪场实现沼气发电并网运行。开展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与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促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推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牧结合。加快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确保下半年正常运行。搞好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推行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提升植保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减少有毒农药使用,全力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和商品有机肥推广工作。三是着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以实现高标准小康社会和农业基本现代化林木覆盖率指标为主攻方向,努力创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2015年全市成片造林26000亩,四旁植树100万株, 完成8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2个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5个重点农业园区绿化示范点建设,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林地、湿地保护制度,确保我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林木存活率达95%以上。

        (七)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农业建设。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底线,坚持农产品产量与数量并重,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省农委《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基层质量安全监管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要充分利用2014年度省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二是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充分运用“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和“南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平台和追溯系统”,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加入到省、南通市追溯平台,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可追溯管理。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诚信体系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并通过监管平台予以公示,有效引导企业(基地)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意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行为。四是搞好药物残留例行监测工作。做好农业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全力推行基地农产品上市前的必须检测制度,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率,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确保在省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以上。五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示范创建为平台,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培育“三品”品牌,2015年发展农业“三品”40个,确保种植业农业“三品”产量占比达到46%以上。六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执法行动,扩大农产品监督抽检范围,增加抽检数量和频率。进一步加大对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七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开展动物防疫“三大集中行动”,实施H7N9剔除计划、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种畜禽场净化计划“三大防控计划”,做好畜禽屠宰管理职能调整工作,实现畜禽屠宰行业监督管理的平稳过渡。严格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建设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确保今年能正常运营。

        (八)加强作风行风建设,打造一流农技人员队伍。新常态下要有新思维、要有新动作,更要有新作为、有新面貌,全体农技战线的干部职工一定要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要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树立大格局、开阔大思路、拓宽大视野,从全局角度看农业,面向未来看农业,跳出农业看农业,推进“三农”工作思路创新、政策创设与方法创造。二要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看准的事,就要攒劲用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扣着一环抓,一件接着一件做,确保抓出成效,干出实绩。三要求真务实,加强调查研究。农业系统要保持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四要廉政勤政,不懈改进作风。继续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

        最后,我再强调四点。一是严格项目管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项目的效应,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农业主管部门,我们要认真履行惠农政策项目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农业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全程公开,加强项目管理纪检监督,引入第三方项目审计。强化农业项目监督检查,及时通报督查评价结果,并将结果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做好创优工作。重点是多出农业科技成果,各单位要从现在开始,把农业科研与推广成果作为各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今年每个业务单位至少有一项科技成果,每条线至少有一项科技成果获得南通市级以上奖项;要做好宣传工作,重点要在《江苏农村经济》等省级以上刊物或媒体多发表一些介绍海门现代农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的文章;要围绕我市农业重点工作,在全省创新创优,力争各条线都能在全省拿到好成绩。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强化行业管理、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规范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程序,完善部门内部制约、监督问责机制,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农业法治教育力度,使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法治思维贯穿于工作始终。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农业普法宣传,引导他们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动物防疫、农业信访、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对涉农突发事件,要保持高度警觉性、政治敏感性,密切关注,善抓苗头,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依法处置。四是做好当前工作。要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天气已回暖,各地要根据春耕备耕所需,备足优质种子、肥料、农药,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和打击假冒伪劣农资行动,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安排茬口,着力推广高产粮食和高效作物。要加强在田作物培管。及时做好田间一套沟和清沟理墒,防止因春季连阴雨而造成渍害。认真抓好大棚蔬菜的田间管理,在下好基肥的基础上,及时育苗,为今年瓜蔬的生产和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打好基础。加强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做好春翻下肥和在田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要大力搞好造林绿化。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造林绿化任务标准高、要求严,各地要利用当前黄金季节,集中力量搞好造林绿化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林木的管护工作,严格落实护林责任制。业务部门要靠前指导,排忧解难,确保按时优质地完成任务。要适时开展职业农民培育。以春耕为契机,开展立体式培训,积极组织技术咨询、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引导扶助青壮年劳力积极投身现代农业。要全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控。春季是重大动物疫病的多发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免疫实效;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强化家禽、山羊等动物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及消毒工作,确保上市动物产品安全。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要特别抓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及时为海洋捕捞渔民提供海上风暴潮信息。严格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下发了农业局各条线工作要点汇编和农业局重点工作,希望大家围绕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到人。总之,我们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既定目标,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力度,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务实工作,在工作思路上求突破,在措施落实上求实效,在工作业绩上争一流,奋力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