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海门生态环境局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典型经验做法获省生态文明办通报表扬
来源: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07-18 字体:[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成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PM2.5浓度排名稳居全省前列,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获评“全市202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地区”。青龙河治理入选江苏首批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典型案例。临江新区绿色“蝶变”,获三任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清洁+转型”,服务绿色发展

海门全面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严守行业准入门槛。加快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化改造步伐,大力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容汇锂业获批“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全面助推中天钢铁建设废水零排放、煤气零放散、固废零出厂的“三零工厂”。推动沿江1公里范围内33家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2022年临江新区绿色发展三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源头+严打”,助力减污降碳

摸排源头治理,严打非法排污,大力实施“卫蓝”“清水”等行动。全年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377项,深入开展空气质量“百日攻坚行动”。统筹做好断面水质稳定、活水畅流、黑臭水体长效治理等工作,承办全市入江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现场会。完成青龙河整治,实现环境“短板”向生态“样板”转变。

“三联+三化”,攻坚环境难题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三联三化”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与“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三化建设,实现对“敏感点”全要素查处、全方位监管、全时段稳控。二轮中央督察组向江苏反馈意见海门“零交办”,信访交办件总量锐减71.4%。

“硬件+设施”,提升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立体化环境质量监测网格布局,建设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断面水质自动站等,实现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平台全覆盖,推动海门港新区大气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海川水务二期、东洲水处理应急池通水运行,区域水平衡核算省级核算单元生活污水有效收集率为65.73%,走在南通前列。指导光大固废推进危废集中收集试点项目建设,基本满足海门区各类危废处置需求,为“无废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修复+保护”,保障物种多样

重塑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加大沿江岸线生态修复力度,湿地保护工作保持全市第1。积极开展“美丽海湾”建设试点,统筹推进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港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首创生态损害“劳务代偿”模式,被《中国环境》《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设立省内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林。开展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强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举办增殖放流活动,保护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今年以来,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黑嘴鸥大规模现身长江海门段,珍稀候鸟黄嘴白鹭首次现身蛎蚜山,黄海“数十只海豚结队群游”壮观场景再获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