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计划总结
海门市行政审批局2019年工作总结
来源:海门市行政审批局 发布时间:2020-01-13 字体:[ ]

海门市行政审批局紧密结合海门市委“四大专项”行动,始终坚持以“阳光行政、高效服务”的工作宗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以解决企业和百姓热切关注的行政审批“一长四多”等问题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调优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提高社会满意度。2019年初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取得第四名的成绩。2019年7月6日,审批局“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高分通过了国家级试点中期评估和省级试点考核验收。

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围绕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业务运行。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12345政府公共服务中心于3月份整建制并入审批局,合并后我局迅速对班子分工进行调整,对人员、机构、事项进行整合,积极促进事合、人合、力合、心合,整体运行更加高效、稳定。市审改办及审改工作牵头职责由编办调整至审批局,并通过三定方案予以明确。根据省、市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要求,审批局筹建了我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并拟订了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指导性意见,“放管服”改革实现深度优化。
    二是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减至1个工作日,简单事项0.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全面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登记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实现了不见面审批。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转,把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事项等企业开办的所有环节进行科学整合,在线下集中到固定区域,以空间换时间,免除群众多部门往返多窗口排队;线上集中到全链通网络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向科技要效率。2019年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237户,注册资本达到195.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2607户,注册资本125.5亿元,个体工商户新增6361户,出资额7.7亿元。
    三是精简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审批局将立项用地、规划审批、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中的规划审批和施工许可阶段合并,推进项目施工领域的并联审批、预审服务、联合踏勘、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服务机制,组建全市代办中心,确保项目快速上马。今年以来,审批局共为全市137个项目办结施工许可手续,其中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20个,耗时均在40个工作日内,平均耗时不超过30个工作日,最快的工业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10个自然日,申请材料从150多份减至25份,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二、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效

一是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制定完善了以联合巡查、日常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监督制度,通过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的形式,对中心的人员着装、仪容仪表、物品摆放、办理流程、投诉处置等各类标准进行贯彻落实,对检查结果实时通报,并以增减个人月考核奖的形式予以奖惩,个人表现与年终考核挂钩。今年以来,审批局共召开各类谈心谈话两百多次,开展各类巡查125次,下发巡查通报87份,对3名违反工作纪律的相关人员予以惩处,窗口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注重教育,严格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完善“不能办”询办机制,进一步倒逼窗口人员主动服务,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窗口绩效考核、请销假管理等工作制度,强化刚性执行,让制度“落地落实”。规范《劳务派遣员工规章制度》,对窗口临时用工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细致的要求,对教育和惩戒制度予以明确,窗口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更为规范。同时,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相关规章制度及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测试,将测试成绩公开公示,督促窗口工作人员将相关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三是狠抓“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市行政审批局建立了以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以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为支撑,覆盖行政服务全过程的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体系,将运行模式、办件流程、窗口服务、管理考核、机关管理、设备管理和场地设施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最终实现“标准全覆盖、管理全服务、服务全方位、满意全过程”的目标。今年4月份,对照“国标32170”,审批局综合服务标准体系升级至2.0版本,收集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8项,自主制定标准504项,共计586项标准,标准化知晓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双争双创”主题活动、星级示范窗口评比、党员服务标兵评选等活动,不断营造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展示风采的良好政务服务环境。

三、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打通基层便民服务通道
    一是完善“不见面”审批,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率。根据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围绕省一体化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审批局梳理排定我市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旗舰店升级计划,增加市人民医院检查、体检报告查询,公积金缴费、货款查询,交通违法缴费,不动产权属查询,学区房查询,婚姻登记预约等8个便民实用功能APP接入,使“一网通办”更加通畅便捷。一方面,维护平台正常运行。指导全市31个权力事项单位对机构改革后江苏政务网上共1318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划转调整,对办事指南进行了全面整改完善。梳理“一件事”事项清单104个,并计划于年底上线。通过全面推行“网上办”、“就近办”和“马上办”等措施,不见面事项标注数1293项,占比达到97.50%,不见面事项办件量达到办件总量的80%以上,较好地实现了“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省、市的要求,完成“互联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全市共认领987个监管事项,编制938条检查实施清单,上报近万条监管信息数据。

二是深化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坚实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全市12个区镇、289个村(社区)做到便民服务全覆盖。同时,将区(镇)、村(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纳入海门市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管理,梳理各区镇为民服务中心现有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制定各事项标准、服务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代办标准,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标准化体系。村级代办代缴制度全面推广。以四甲镇为试点,把个体户工商登记事项办理窗口由市审批局前移至区镇。审批局对区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不定期督查调研,并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工作。

四、推进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12345平台共收到电话、短信、网站、微信等渠道各类诉求超过13.1万件,同比提升12.36%,平台整体接通率96.49%,联动部门案件办理群众满意率95.25%。一是不断推进平台服务深度。深入推进省市一体化建设,设置专人专岗对接省、南通市12345系统工单,省市工单按时办理率始终保持在100%,向省市报送民生热点难点周报39期;上报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责任部门相关疑难集中诉求近70件次,参助领导决策;联合市委大督查办等监察部门开展效能作风等案件督查,促进政府效能的有效提升。二是全力升级平台服务广度。持续做好便民生活服务项目,今年以来提供便民服务超过430次,综合满意度99.77%;深入对接公安110平台,流转办理110平台转入案件超过2300件,实现了非紧急案件的有效分流;深入服务政法委网格化工作,打破行政区域,实现案件有效分流,6月份以来,流转办理案件超过210件;补充完善12345“一号答”知识库,由专人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咨询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