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发展 >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3-24 字体:[ ]

综述

【概况】2022年,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深化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突破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年”为抓手,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入选全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全省首批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省级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示范县。组织实施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5G+无人农场”入选江苏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 做大做强合作农场服务”入选江苏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两项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郝华丽)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22年,海门区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强化责任落实,坚守底线红线,持续深化提升农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围绕渔业船舶、农业机械、畜牧、农药、农村能源和农业龙头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共督查各类主体1022家次,发现隐患597项,全部整改到位,进一步夯实农业安全基础。(龚斌)

种植业

【概况】2022年,全区粮食生产总面积52.86千公顷,单产4791.14公斤/公顷,总产25327.29万公斤,其中夏粮7655万公斤,秋粮17672.29万公斤。油料单产3440.12公斤/公顷,总产5222.1万公斤,比上年减少-4.13%。蔬菜西甜瓜播种面积3.92万公顷,总产量 125.63 万吨,总产值22.41亿元。大棚蔬菜0.707万公顷,小棚蔬菜0.16万公顷,喷滴管0.61万公顷,防虫网0.23万公顷,遮阳网 0.36 万公顷。全区种植业生产情况如表所示。

2022年南通市海门区粮油瓜蔬生产情况

类别

单产

总产

公斤/公顷

比2021年(±%)

万公斤

比2021年(±%)

粮食

4791.14

0.50

25327.29

0.59

夏粮

3593.90

3.09

7655

3.14

秋粮

5599.09

-0.59

17672.29

-0.47

油料

3440.12

0.59

5222.1

-4.13

瓜蔬

32048

5.96

125634

8.57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022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0.85万亩。在海门全区范围内创建43个水稻种植主体,总面积1.6万亩,形成四甲、常乐、海门街道、正余4个千亩方,三星、临江、悦来、包场、余东合并1个万亩片,设立了机插水稻侧深施肥示范点、新品种比较试验点、钵苗移栽示范点、秸秆基质秧盘机插试验点,组织水稻种植户培训与观摩4次,发放秧盘及缓释尿素物化补贴引导实施主体主动应用新物资,示范点水稻平均理论产量达到679.93千克/亩,以点带面提高我区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促进我区水稻产业的绿色高质高效。

【规模种植基地建设】2022年,在临江、悦来、海门街道、海门港新区、种羊场建设了17个稻米产业发展——做强规模种植基地。基地全过程使用害虫灯光诱杀,育秧前应用拌种药剂拌种,生长过程中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使用水稻专用肥或有机肥等技术,全面农药减量,产品检测结果农药残留不超标,以本级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为抓手,增加水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应用和覆盖率。

【耕地轮作试点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在全区完成耕地轮作试点442个种植主体种植20亩以上纯作大豆47023.92亩,扩大油料作物面积和改良土壤;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8个主体种植9161.88亩,保持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增加大豆面积。

【绿色园艺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江苏省“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2022年新创建三厂街道星期七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悦来镇同善叶菜生产基地、三星镇平山设施芦笋生产基地、临江镇青军设施西甜瓜生产基地、正余镇正基设施根茎蔬菜生产基地、常乐镇匡北韭菜生产基地、海门区圣堂头设施西瓜七个省级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新增绿色蔬菜产业基地面积0.55万亩。我区24个蔬菜生产基地纳入江苏省“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名录库,基地面积2.12万亩。持续推进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海门东旭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海门万昌家庭农场生产基地、南通天籁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第八批江苏省园艺作物标准园。

【推广品种】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玉米主要推广:苏玉27、江玉887、苏玉34、中江玉1号、金海5号、长江玉9号、中糯2号、苏玉糯14号、明玉1230等,示范种植苏玉35、苏玉41、焦点玉1303、农科玉368、鲁单9088、江玉877等;水稻主要推广:南粳5055、南粳46、南粳9108等食味水稻,示范种植南粳晶谷、宁香粳9号等;油菜主要推广:德核杂油8号、浙杂903、沣油737等,示范种植宁杂1818;小麦主要推广:扬麦25、扬麦23、农麦88、宁麦13等、镇麦10号,示范种植华麦5号、华麦6号;蚕豆主要推广海门大青(白)皮、通蚕鲜7号;大豆主要推广小寒王、通豆5号、通豆6号、沈鲜3号、沈鲜7号、开科源12、新3号等;花生主要推广本地农家品种、泰花系列品种、鲁花系列品种等。主要示范推广“红颜”“天使”“紫金久红”“紫金香雪”草莓;“东方蜜”“海蜜系列”厚皮甜瓜;“8424”“美都”“苏蜜518”西瓜;“津萃12”“津春”黄瓜;“朝研”“金棚”番茄;“苏椒五号”“镇研系列”“中椒七号”甜(辣)椒;“绿麒麟”“青皮长茄”茄子;“杂交苏州青”“上海青”青菜;“开科源”“沈鲜系列”鲜食大豆;“中薯五号”“荷兰15”马铃薯;“中甘21”“绿宝石”“龙欢”结球甘蓝;“寒秀”西兰花、“凯尔文”西芹、“绿胜”豇豆、“满棚喜”丝瓜、 “射手101”“罗莎红”“罗莎红”生菜、“绿丰玉”莴笋、“东方白雪”松花菜、“雪灵”萝卜等品种,蔬菜良种覆盖率99.6%。(黄金金 陆瑾 曹国华 沈华 徐雪旸)

畜牧业

【概况】2022年,全区完成上级下达的生猪稳产保供任务。

项 目

数 量

单 位

比上年(±%)

生猪出栏

32.1

万头

2.59

生猪存栏

13.04

万头

-17.08

能繁母猪

1.25

万头

-18.91

家禽出栏

1134.63

万只

4.07

家禽存栏

344.15

万只

-1.17

羊出栏

61.22

万只

2.37

羊存栏

38.73

万只

-1.61

牛出栏

0.049

万头

11.14

牛存栏

0.17

万头

-11.27

禽蛋产量

472

万公斤

-15.26

猪肉产量

3049

万公斤

8.29

羊肉产量

1715

万公斤

2.39

禽肉产量

2224

万公斤

5.58

牛肉产量

10.9

万公斤

14.81

【示范创建活动】主要采取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网络、加强技术指导及区镇两级督促等方式稳步推进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活动。2022年畜禽规模养殖场222家,均已通过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创建考评,全区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100%;创建省级示范场1家,复检6家。

【畜牧业安全生产】制定下发了《海门区2022年度畜牧兽医领域安全生产检查方案》。组织开展了畜禽屠宰、兽药生产企业、饲料加工企业、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同时发放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书》、签订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进一步压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通过下沉自查与邀请安全专家共同检查等形式,每月对服务对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022年共检查相关场所598个次,发现一般安全隐患23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日常督查指导的基础上,5月份组织开展了畜禽粪污贮存池、养殖房屋及电路等生产设施安全隐患专项排查,6月份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隐患清单,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保障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扶持政策】一是有效落实项目扶持。组织开展2021年省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项目和2021年江苏苏系肉鸡产业集群项目的实施,完成2021年度2个海门山羊良种繁育体系项目、2个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和1个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建设项目的验收,共计获得中央、省、区财政补助资金900多万元。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22年组织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成功申报了2022年江苏苏系肉鸡产业集群项目,取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000万元;组织金盛、绿羊谷、福禄寿3家单位申报了2022年海门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取得区级财政补助资金共计70万元。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农业农村局和环保局联合下发工作通知、开展规模场检查认定“回头看”、参与污染攻坚考核等方式,促进规模场建设完善雨污分流、蓄粪池、粪污处理等设施。2021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230家,均已通过区级核查认定,治理率达100%。

【动物疫病基础免疫】以春、夏、秋三大集中防疫行动为载体,制订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培训、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督查和监测,对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对散养畜禽采取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2022年全区共免疫牲畜口蹄疫62.3万头次,猪瘟19.79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2.47万头次,羊小反刍兽疫30.76万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1211.39万羽次,鸡新城疫786.53万羽次,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100%,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动物疫病监测】制定了《2022年南通市海门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重点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优先防治病种的监测,为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提供技术依据。2022年共检测猪口蹄疫349份,合格率83.95%;猪瘟339份,合格率91.1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39份,合格率96.76%;羊口蹄疫2203份,合格率89.33%;小反刍兽疫2203份,合格率90.2%;高致病性禽流感5173份,合格率95.63%;鸡新城疫2373份,合格率93.55%,各病种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省定标准。开展牛结核病检测396份、动物布鲁氏菌病检测1951份,全部为阴性。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防控措施,2022年开展了五轮集中消毒灭害行动,对养殖、运输、屠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大清洗、大消毒和灭蚊、灭蝇、灭鼠,净化养殖环境,消除疫情隐患。五轮消毒灭害行动共使用消毒药物10.01吨,灭害药物1.95吨,消毒灭害场所4704个、727.21万平方米。制订了非洲猪瘟监测计划,对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开展病原学监测,2022年共检测样品2162份,结果均为阴性。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根据《南通市海门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和指导,2022年全区64家规模养殖场参加“先打后补”,实施比例达到100%,完成省市规定的目标要求。

【兽用抗菌药减量和动物疫病净化试点】根据国家和省、市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和动物疫病净化场创建要求,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创建,开展宣传和指导,2022年江苏金盛山羊繁育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省级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专家组验收,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匡南鸡场通过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评估验收,进一步扩大了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防疫工作成效。

【动物检疫管理】一是严格执行调运报告与日常监管。要求养殖主体提前报告调运行为,包片兽医及时对畜禽进行现场查证验物,合格后方可调运;建立“一对一”防控监管网络,每月对畜禽养殖场开展防疫监管,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二是严格按规定实施产地检疫。组织参加无纸化检疫出证系统培训,2022年共实施生猪产地检疫7.7万头、家禽产地检疫10572.6883万羽、山羊产地检疫1.9373万只,牛产地检疫221只、其他7.5049万只。三是高标准管理畜禽屠宰检疫工作。明确屠宰企业主体责任明确,官方兽医检疫规范,2022年全区屠宰生猪26.2127万头,屠宰家禽3452.3239万羽,屠宰山羊2.4899万头。四是严格备案审查,规范畜禽运输车辆管理。突出畜禽运输车辆的监管,对照农业农村部第531号公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运输车辆备案的通知》,全面开展宣传、督促、指导从事畜禽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做好运输车辆备案工作。2022年新增车辆备案24份,确保了畜禽运输环节正常有序开展。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与专题宣传,对蛋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等进行抽检,2022年共检测畜禽产品128批次,结果均为合格。制定“瘦肉精”年度监测方案,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检测2805余批次,屠宰环节检测17932余批次,结果均为合格。二是规范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我区成功入选全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县。组织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宣传告知活动,共发放告知书6520份,签订了承诺书近1000份。区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南通市海门区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运行方案》,优化我区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运行原则与模式、集中无害化处理对象、补助标准与发放方式等,并于10月1日起正式实。2022年我区共收集处理生猪2.3572万头,山羊2.9819万头,家禽16.2268万只,牛55头。(陈杰 陆宏辉)

水产业

【概况】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59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894公顷,沟河养殖2703公顷,无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64556吨,其中:养殖产量25575吨,比上年增加123吨;捕捞产量25758吨,比上年增加928吨。全年实现渔业产值34.17亿元。

2022年海门区水产品生产情况表

项  目

面 积

(公顷)

产  量

(万公斤)

分别比上年(±%)

面积

产量

淡水养殖

3597

2557.5

0

+0.48

精养塘

894

1316.2

0

+1.39

沟河

2703

1218.5

0

-0.42

特种水产养殖

2980

604.6

+0.13

+0.40

河蟹

1985

268.6

0

+1.17

罗氏沼虾

99

32

+4.21

+1.59

青虾

401

104

0

-0.48

海洋捕捞

------

2394.5

-----

+4.06

淡水捕捞

------

181.3

-----

-0.38

【示范典型创建】引进75万尾罗氏沼虾虾苗,遴选确定了三厂渔家乐水产养殖场、常乐国平家庭渔场、三星范振忠养殖户以及正余庆源水产养殖合作社作为养殖示范基地,把鱼种池套养罗氏沼虾、成鱼池塘套养罗氏沼虾、罗氏沼虾池塘单养、罗氏沼虾与南美白对虾混养作为主推模式。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模式,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

【开展病害防控】设立3个南通市级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10个海门区级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点进行跟踪监测,每月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形成预测预报反馈给养殖户,指导养殖户病害防控和科学用药;协助省水生动物疫病预控中心做好重大疫病监测2个样品的送检。完成50个水产病害样品的采集和检测、10批次的药敏试验以及5个水产品种的实验室能力认证任务;开展用药减量宣传行动3轮,利用展板宣传好《水产养殖生产管理规定》《水产养殖用药减量五项重点工作》等,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号和2号近300份,督促并指导养殖户做好《养殖生产记录》。

【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编制了《海门区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海门区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重点调查物种清单》,组建了由第三方普查机构人员为主的外来入侵水生动物普查专家组。编印了500份《外来入侵水生动物品种名录和图例》发放到各区镇和行政村。完成第一轮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面上普查,包括40个踏查点和9个点位的标准样地普查,相关信息在中国农技App完成上传和审核。(徐宗平)

三产融合

【概况】2022年,南通佳之味食品有限公司被新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通市海门区盛和斋蔬菜有限公司和南通盛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被新认定为南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实现销售额88亿元。完成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7.88万立方米。海门区金盛生态度假村、海门区金伍叶生态园成功申报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特色模式(项目);海门区大东博士园成功申报乡村休闲运动基地 。南通官公河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被评定为2022“苏韵乡情”江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四星级)企业。(李振兴)

高效农业规模化

【概况】2022年,海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高水平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主题,通过产学研合作、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农业、联农带农等建设,推动了科技、品牌、质量、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基本建成了产业大科技支撑的智谷绿海农业科技园、产业大基地生产的官公岛农业产业园、产业大旅游融合的星期七农业观光园、产业大加工集聚的包场农产品加工区,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科技带动】加强产学研对接,先后同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等省内外科研单位开展交流合作,累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8份。建成了中国轻工业功能性食品配料研究与食品质量安全服务重点实验室、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平台6个,江苏省农科院博士服务工作站、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等省级合作平台10个。建成西甜瓜、海门山羊、葡萄等省级产业体系基地6个,省级设施园艺标准园4个,示范推广新品种14大类62个、适新技术10多项。加强校地合作,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等先后落户示范园。黄秋葵温室栽培示范基地获评“南通市优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要素集聚】园区全力支持优势特色型、科技创新型、规模带动型龙头企业发展,发挥产业组织优势,加快培育各类农业产业联盟,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贯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促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目前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多家。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45家,专业合作社45家。

【绿色发展】24个行政村被列为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园内注册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的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番茄、黄瓜、甜椒、葡萄等12种蔬果达到绿色食品A级标准,绿色食品占比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联盟建设】实施特色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果、海门山羊、海门肉鸡、特粮特经、四青作物等优势产业,培育全产业链。成立海门大米、海门蔬菜、海门瓜果、海门山羊、海门肉鸡五大产业联盟,成立海门区稻麦产业协会。

【品牌打造】大力推进品牌质量建设。成功举办2022“鲜活海门”农产品嘉年华活动,全力打造“鲜活海门”区域公用品牌。造亚农业、旺盛葡萄2个蔬果品牌进入省农产品品牌目录。(顾黄辉、袁洪、李振兴、李冲、李春柳)

农业科技

【科技信息服务】2022年,全区继续实施特粮特经(玉米、芋艿)、草莓、西甜瓜、蔬菜、肉鸡、肉羊、生猪等八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家示范展示基地,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对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水平。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农技推广人员能力。积极推广使用江苏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农技耘”App,截至2022年注册用户达4920人,全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已全部安装注册,并积极开展“云指导”服务。

【农业科技成果】正余“5G+无人农场”获评全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苏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获评“南通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蔬菜绿色高效生产和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成果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设施西甜瓜新品种及优质绿色简约生产技术集成推广”科技成果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通地区中华绒螯蟹“1132”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第二届南通农业科技二等奖。“海蜜10号”甜瓜参加浙江种业博览会,获得推介品种称号;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展示作物——西甜瓜获得江苏省省级农作物品种展示的认定。

【病虫监测与绿色防控】2022年,全区农作物病虫草害中等发生,总体平稳。全年化学防治病虫草面积20.175万公顷次,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面积达应防面积的95%,病虫损失率低于5%,使用农药923.002吨。建设区镇病虫监测点7个、重大病虫智能监测点5个、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点100个,规范开展一、二、三类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工作,制作播出《每周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35期,发布农情信息14期。建成省(区)级绿色防控示范区(方)15个,主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方)内绿色防控覆盖率100%。全面开展危险性病虫害调查,对已在本区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时治理,控制扩散蔓延。四甲镇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区、三星镇甜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获评“2022年度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A级示范区”。

【农民教育培训】2022年,区农干校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以小农户与低收入为基础对象,重点突出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等群体,围绕“优质稻麦、四青作物、瓜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线下举办春播作物栽培技术、优质稻麦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特色瓜果栽培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农村创业创新者等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班30期,培训高素质农民3008人。其中:分专题举办优质稻麦栽培、特色瓜果栽培、绿色蔬菜栽培、四青作物栽培各类等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25期,培训各类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2544人;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1期,培训农产品电商经营人员161人;举办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1期,培训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70人;举办农村创业创新者1期,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23人;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2期,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210人。此外,在2022年疫情形势严峻期间,区农干校及时开展线上高素质农民培训,先后线上举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小麦抽穗扬花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5期,培训高素质农民650人。

【测土配方】2022年,区土肥站围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总体目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示范应用小麦种肥同播等综合技术。在粮油、蔬菜等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7万公顷次,推广使用配方肥3万多吨;主要作物技术覆盖率93.13%;完成化肥利用率试验9个,采集耕地质量调查土样102个,分析化验816项次。通过实施耕地质量综合提升措施,农户施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化肥用量比上年减少0.8%,化学氮肥利用率达到40.45%,降低化肥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耕地质量等级5.01级,比上年提高0.12个等级。(赵国栋 徐耀辉 袁媛 陆慧 秦莉 陈赛晶)

农产品质量建设

【概况】2022年,我区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精准监管”,不断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追溯体系、监测体系一体化建设,巩固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区现有两品一标产品7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7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继续位列南通第一。

【日常监管】深入推进农业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规范化工程,入网监管对象向养殖类扩大、主体规模向种养散户延伸加强。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工作机制。坚持将实施入网监管追溯作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申报财政补助项目的前置条件,做到应入网尽入网,并将农产品生产主体入网追溯监管纳入全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保证入网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全区3000余个农业规模主体实现了信息化监管全覆盖。

【质量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22年安排250万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测、执法等方面,其中产地农产品质量检测投入资金168.52万元。全区全年抽检农畜水生产主体3090个,共开展产地快检34909批次,其中果蔬类34309批次,畜禽类305批次,水产品295批次,完成果蔬类胶体金专项抽检3103批次,实现规模生产主体全覆盖,产品合格后上市。总体监测合格率保持较高,全年本级例行监测食用农产品1000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99.5%;监督抽检食用农产品500批次,不合格9批次,合格率98.2%;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超过99%,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本级定量监测均做到信息及时通报、每季公示,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主体严肃查处。

【能力提升】落实省级农业公共服务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不断提升区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统一采购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并组织检测人员培训,全部熟练掌握使用技能;更新了农药兽药残留智能检测仪、移动监管设备等设施设备,全区11个区镇监管站均达四星级以上建设标准,其中正余、三星、悦来3个区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被命名为市级四星监管站。建成常乐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点和10个村级监管服务示范点。(仇锦梅、施静囡、张巍)

农业综合执法

【概况】2022年,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执法办案能力为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农、依法护农,坚决查处坑农害农、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违法案件。

【综合执法成效】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936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1341家次,检查种植生产户603家次,检查水产苗种繁育场、水产养殖基地155家次,检查屠宰场、兽药经营户267家次,检查农业机械283台(辆)次。全年处理群众举报300余起,共立案171起,结案160起。

【长江禁捕】为确保长江海门段水域“禁得住、管得好”,积极做好岸堤巡查与驻船巡航24小时双值班制度,充分运用无人机巡航、鹰眼监控等方式,将“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织密全区禁渔网格,同时积极推动构建跨区域联动共治、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截至目前共牵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6次,发放禁渔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送长江禁渔短信799万余条,悬挂横幅标语1百余条,在省、市、县网络、报纸、电台等媒体发布动态、报道等10余篇,开展禁渔宣传现场活动4场次,查处长江涉渔案件29起,长江涉渔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

【海洋渔业安全执法】认真做好对进出东灶渔港渔船的安全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职务船员配备、进出港签证、北斗开机情况,共检查渔船102艘,组织对非法捕捞鳗鱼苗的浮子筏的专项行动25起(其中渔业安全案件19起、违反伏休规定移交公安侦查案件5起、非法用海案1起);做好24小时渔业安全值班工作,完成局交办的渔船疫情防控等其他工作。

【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以各类农业投入品为执法检查重点,尤其是强化关系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的执法检查;从源头上加强农资产品执法力度,杜绝假劣、违禁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切实加强农资经营网点的日常执法检查,通过拉网式检查,全面摸排案件线索;联合多部门对进货渠道把关不严,未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的经营单位重点执法检查。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228人次,抽检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品种200余个,查处相关案件30起,2起移送公安部门。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全面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等“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对农业投入品的购进、使用及农产品的生产、“三品一标”包装标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尤其在各大节假日、中高考期间开展“飞行”检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向市场、端上餐桌,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全年累计抽取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样品150批次,查处13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

【农机安全检查】组织开展春耕农机安全生产、“铁牛卫士”农机安全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联合公安等多部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执法检查,加大对重点路段(村口)、重点时间的农村道路违法查纠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121车次,执法人员223人次,立案查处农机案件45起。

【野生动物林业检查】精心部署野生动物执法检查行动,对全区农贸市场、超市等醒目地点张贴保护野生动物及禁止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宣传横幅,向市民发放宣传册,积极引导餐饮经营者合法规范经营,呼吁广大市民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6人次,巡查经营场所100余处,开展宣传教育190余人次,监测到野生动物316只,共立案查处6起野生动物类案件,2起林木案件。 (蔡良华、单媛媛)

渔政管理

【渔业安全检查】2022年,我局开展“三无”船舶和浮子筏常态化巡查,保持高压打击力度,共查处“三无”船舶、浮子筏73艘。通过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海洋渔业冬季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等行动,实现了我区90艘海洋捕捞渔船安全检查全覆盖,共排查隐患问题67处,已全部闭环整改。

【渔业船舶风险防范】我局重点海洋渔船减船退捕工作,通过办理过户等形式共计减船转产22艘。2022年我局进一步强化“定人联船、日报告、动态编组作业、24小时值班”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三率”核查,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安全值守,全年共发布灾害性气象预警信息22次。为提升渔港避风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开展《东灶港管理服务中心提升项目》建设,渔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海洋伏季休渔】2022年我局按照“锁住渔港、锁住渔船”的要求,铁腕管控伏季休渔,采取不定时抽查伏季休渔制度和渔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查办海洋伏休违法违规行政处罚案件5件。为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我局利用伏休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主体责任宣讲8次,开展海上应急演练1次,惠及渔民近1500人次。

【长江禁捕】为提升长江流域禁捕退捕管理效能,确保“禁渔令”落实落地,2022年,长江干流海门段禁捕水域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常态化巡查、立体式防护对非法捕捞形成立高压打击。为有效保护鳗鱼苗资源,我局继续组织开展鳗鱼苗专项 (特许)捕捞作业管理,2022年发放鳗鱼苗专项(特许)捕捞证20本。(陈军、曹亚丽)    

农业机械

【概况】2022年,区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机化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为目标,以示范县建设和项目推进为抓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全区农机总动力45.0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58%,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4%。“党建引领+合作社+小农户 做大做强合作农场”入选江苏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农业机械推广】2022年,我们紧抓机具推广不放手,主推大马力拖拉机,短板型农业机械,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大中小型拖拉机151台,油菜收割机4台,联合收割机10台,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7台,植保无人机24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一体机7台,智能辅助驾驶导航100台等,为农业生产助力新动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新保障。同时在海门港新区建设了一个30亩的“插喷”同步水稻机插秧示范地,在海门街道振邦村建立了一个200亩的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式收获试验示范方,成功举办了全区叶菜类关键环节机械化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播现场会,水稻机插秧种植现场观摩会,油菜机播现场观摩会。2022年全区共有799台(套)机具享受补贴,受益农户376户。全年开展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培训班8期,培训驾驶员人数超百,举办一期省级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72人。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22年,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市场化为引领,以机械化为配套、以科技化为支撑、以生态化为特色,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符合发展实际、技术路线成熟、经济效益明显。全区拥有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秸秆收储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5千吨以上秸秆收储加工企业5家,33家规模养羊(牛)场(户)开展秸秆饲料化收储利用,9家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秸秆肥料化利用。全年商品化收储利用油菜秸秆1.87万吨、三麦秸秆还田面积15.83万亩、水稻秸秆还田面积10.7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30%。

【农机化工作建设】完成省级评定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农机监理装备提升项目1个、本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2个和南通市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项目3个。实施2021年省级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1个。申报省级智能化机械化示范基地创建3个,完成南通市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农机演示现场会4次,改造清洁热源烘干机30台,推进市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7个。全区新型合作农场96家,经营面积超4.3万亩,以稻麦轮作为主,黄豆、蔬菜为辅的种植模式。

【农机安全宣传教育】5月份“安全生产月”开展农机领域安全生产大宣讲,组织全区镇农机负责人、村级农机管理员、服务组织、农机手等开展线上安全生产大宣讲。11月11日,举办南通市海门区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农机安全监管】农机年度检审。对全区拖拉机和收割机开展集中送检下乡活动, 全区拖拉机在册数1301台,全部登记到位,年检车辆1141台;联合收割机在册数166台,全部登记到位,年检车辆147辆,开展送检下乡活动50天(次)。农机安全检查。在做好“三夏和三秋”农机安全生产指导工作的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从今年1月份大排查大整治开始,排查182家次、排查出59个隐患,整改59个隐患,整改闭环率100%,完成全区82家主体两轮全覆盖。建立“灰黑名单”。为加强全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督促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和个人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了《南通市海门区农机安全生产“灰黑名单”制度实施细则(试行)》。4、配合巡查检查。配合辖区公安交警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违法载人、超速行驶、不检不审等情况开展巡查,开展4次联合检查。建立上道路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注销抄送制度,完成2次抄送,抄送公告注销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18台和手扶拖拉机运输机组驾驶证超龄注销名单78名。(赵国栋 曹亮 袁媛 沈鸣琰)

高标准农田建设

【概况】2022年,海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高水平打造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核心田块连片化、项目区域规模化、建设内容标准化和建后利用高效化等“四化”要求,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美丽宜耕的规模化粮田,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工作目标任务。2021年度立项的4067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2年7月率先整县通过南通市级验收。2022年度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733公顷,其中包场镇1293公顷、临江镇833公顷、悦来镇360公顷、正余镇200公顷、零散地整治47公顷,总投资约1.684亿元。项目于5月份初全面开工,11月底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12月底完成“四方验收”。2022年,海门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坚持“先流转后建设,先整治后配套”“先平整后提升,先基础后完善”的创新建设理念;坚持“标后回访”,探索管理模式;坚持“生态优先”,创新科技支撑;坚持“目标”导向,完善管护机制,2021年省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海召开,并获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省政府督查激励。(顾黄辉 杨雷)

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防御】2022年,影响海门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如下:7.26强对流天气,8月持续高温干旱,台风“轩岚诺”、“梅花”以及冬季的寒潮天气。全年发布《海门农情》共计15期,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意见,为粮食稳产保供、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队伍建设】优化防灾减灾队伍建设。成立领导组、工作组、后勤保障组、监督检查组四支队伍,组建涵盖种植、养殖、水产、农机、农业企业等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工作指导组11支共计88人。在关键农时、灾前灾后下沉基层一线奔赴田间地头,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指导,指导各地开展农业生产自救,灾后恢复生产及重大动植物病虫疫情监测和防治。协助农业从业人员转移,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将灾害损失下降到最低程度。全区有农业灾害信息员共计251名,及时发布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灾情发生后及时收集、汇总各条线农业受灾和工作开展情况。(顾名媛)

社会救助

【概况】南通市海门区乡村振兴局每年将享受巩固脱贫攻坚政策名单转介至各相关救助执行部门,由各职能部门根据救助标准具体执行。具体涉及8种救助内容。

【生活救助】生活救助由民政部门根据其职能负责实施。充分发挥政策保障兜底作用,将符合低保条件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政府政策保障。2022年,我区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5206户、8003人,纳入低保2423户、2852人,纳入特困供养63户、65人、纳入低保边缘78户、131人。

【社会救助】实施“一对一”帮扶,全区近万名党员干部与原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挂钩结对,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十三五”以来,要求各地、各部门对无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至少投入1000元;对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至少投入开发式资金不少于2500元。2022年,我区投入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帮扶资金498.54万元。

【就业救助】就业救助由人社部门根据其职能负责实施。建档立卡对象享受就业创业免费培训和生活补贴,享受就业资金补助、创业补贴,低收入户家庭孩子享受就读技工院校补助金。一是开展实用技能培训。2022年,我区继续开展就业困难人员育婴员、养老护理、中式面点师等实用技能培训。2022年,培训就业困难人员824人。二是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2022年在全区各区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低收入户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27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3人。

【产业救助】一是实行托管模式。对于部分年龄较大、身体不好欠劳力农户,采取全托管方式,依托新型合作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产业引领增收项目。2022年,实施委托养羊等产业项目,投入230.61万元,通过委托养殖、种植为相对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惠及农户887户、1638人,户均增收2600余元。二是实施光伏项目。光伏发电是实现资产收益的有效方式,2022年继续鼓励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资产收益项目,推广光伏电站建设。截至2022年,帮助低收入农户建设光伏电站305个、总容量2755.9千瓦、平均每户9.8千瓦,282个农户户均年增收约2516元。

【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由医保部门根据其职能负责实施。乡村振兴局将原建档立卡对象全部转介至医保部门,医保局按程序、按标准对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住院和门诊费用进行医疗救助。试点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努力探索覆盖农村住户多层次、全方位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救助体系,切实增强农村人口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实现农村人口医疗有保障、政府发挥良好社会效益格局。2022年,我区募集358.93万元用于助力海门街道(170.70万元)和三星镇(188.23万元)实施医疗互助试点。试点区镇行政村参与率达54.9%,参与农户数达34689户,超标准完成省下达的试点工作目标任务。

【住房救助】住房救助由住建部门根据其职能负责实施。区财政配套部分资金对C、D级危房改造进行补助,要求各区镇对低收入群体房屋进行动态排查,2022年完成44户农村低收入群体CD级房屋改造。

【保险救助】一是财政出资450万元左右,帮助低收入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照护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保险,四种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均由政府统一补助;二是为所有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代缴和补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2022年度为5897名低收入户代缴(补缴)居民养老保险费74.51万元;三是财政出资130万元,帮助10759名低收入人口统一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险和人身意外商业保险(简称“低补保”)。

【教育救助】教育救助由教育部门根据其职能负责实施。按程序分类进行教育救助我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孩子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高中免学费。2022年,教育体育局全年共资助困难学生16711人次,涉及金额1287.96万元。中职免学费1439.9万元。其中海门籍原建档立卡学生362人次、涉及金额40.19万元,海门籍原建档立卡特困高中学生免学杂费4.37万元、资助52人次。针对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残联每学年给予每人教育专项补贴(高中和中专1000元、高中以上学生1500元)。原建档立卡家庭孩子大专(中专)和大学享受国家教育补助金。2022年,我区继续和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等学校合作,出资19.6万元资助低收入农户家庭89名孩子免费进入该校学习,毕业后就业上海效益较好的公司酒店等。就学结合就业新模式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就业问题,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彻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杨苏敏)

农村工作

【概况】2022年,区委农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党建引领、城乡融合、改革赋能、全面振兴”的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深化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突破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年“三个年”活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乡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海门区先后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普惠托育体系建设等7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2022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0.1元,增幅5.8%,增量1883.5元,总量和增量位列南通第一。(方晓莉 杨勤红)

【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统筹水利、住建等部门涉农资金,推动乡村振兴示范“串点连线成片”。2022-2023年度海门区2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培育村建设总投资1.31亿元,项目135个,产业类资金0.66亿元,项目41个。其中18个培育村投产光伏发电项目,总体投入679.5万元,总功率达1652千瓦。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启动率达100%,超过序时进度。(李剑飞)

【农村经营管理】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险参保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单数277个、租金4667.06万元、面积5.05万亩,保费金额119.01万元。加快实施家庭农场综合保险,2022年全区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保家庭农场综合保险,保费补贴12.68万元。制定了《南通市海门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实施方案(试行)》,稳慎开展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合同管理,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动态调整流程。2022年,海门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75个,主要为村内道路、路灯、护坡等。其中,6个村实施水泥道路项目,61个村实施路灯亮化工程,6个村实施河岸护坡工程,2个村实施村容村貌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728.81万元(包括筹劳)。(杨勤红)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农村财务行为。通过“南通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平台,实现238个村的账务公开、数据共享和实时监管。细化相关财务制度,出台了《海门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海农发〔2022〕6号)。根据区镇实际情况,常乐镇、余东镇、正余镇、临江新区74个村实行“村账代理”记账模式,其余164个村仍采取“村账村记”模式。举办2次全区财务评账活动;开展了一次全区账务进行交叉式检查;举办8期农经从业人员培训班,首次将村支部书记与村会计一同纳入业务培训范围。2022年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完成80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65个新型合作农场的审计工作,同时送审南通10家股份经济合作社。2022年,全区238个村的村营总收入为31633.82万元,村均132.91万元(其中剔除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迁补偿等一次性收入后的稳定性收入为12250.77万元,占村营收入的38.73%,村均收入为51.47万元),总量较上年减少了4207.75万元,减幅为12%。全区238个村,村营收入超100万元的村222个,占比93.3%;村营收入超150万元的村50个,占比21%;超200万元的村29个,占比12%;超300万元的村5个。(胡天颖)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2022年,区农村产权交易已全面进入线上交易阶段,各地有序组织各类农村产权进平台交易。2022年全区累计交易项目803个,成交金额1.53亿元,溢价总金额797.9万元,溢价率5.5%。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个数358个,交易额9483.16万元,交易总面积3.23万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交易个数344个,交易额5144.68万元,交易总面积16.59万平方米;“四荒”使用权交易个数31个,交易额148.93万元,交易面积1012亩;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交易个数28个,交易额102万元,交易面积593亩;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交易个数6个,交易额68.69万元。(徐乐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我区聚焦“三美一高”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聚力打造城乡融合现代化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颜值更加靓丽。印发关于《南通市海门区聚焦“三美一高”乡村建设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海办〔2022〕23号),明确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及“十四五”期末工作目标,构建“8+1”(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水环境改善、城乡道路改善及沿线环境整治、撤并镇区环境面貌改善、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管理、乡村风貌和村庄品质、长效管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系。印发《关于开展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 扎实打好春季战役的通知》(海人居办〔2022〕1号),指导区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设立每月农历二十四为我区“村庄清洁日”,并指导区镇开展“村庄清洁日”专题活动。行动期间,全区发放“给全区农村居民的一封信”20多万份,制作悬挂人居环境宣传条幅1000条,出动宣传车50多辆,并利用镇村电子宣传屏幕、公众号、小喇叭等广泛宣传,不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进一步加快改变农民随意倾倒垃圾等不良习惯,引导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全区新建户厕5000户、整改户厕16000户。全年建设县乡级生态河道19条,长度81.9千米,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0%以上。集中转运农村生活垃圾20.08万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共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584.7万件,无害化处置率100%,回收覆盖率达100%;回收废旧地膜808.853吨,回收棚膜1949.79吨,100%资源化利用处置。3个村获评江苏省美丽家园示范点。2个村获评南通市美丽家园示范点,12户庭院入围南通市百佳美丽庭院初选名单。区级层面,评选美丽家园示范点4个,美丽庭院示范户50户。推进农村“三棚”和破旧建筑专项整治,累计整治31411户,其中拆除7200户。(张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