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区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师——
一抹“巾帼红”致力儿童康复全周期服务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16 字体:[ ]

康复治疗师,帮助灰暗的眼神重燃生活的希望,帮助折翼天使重新翱翔天际。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国家级巾帼文明岗——区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女同志们,铺就残联残疾儿童安康之路,书写爱与奉献的时代篇章。

区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针对全区残疾儿童开展康复与教育的场所。近日,记者在康复中心看到,孩子们在康复治疗师的耐心指导下,做着肢体训练。中心负责人王慧说:“我们会对残疾儿童的肢体发育、言语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作初步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方案并加以实施。在后期的康复训练中,我们会再次进行评估,了解一些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及时调整方案,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功能。”

据悉,康复中心配有工作人员13名,均为女性。根据儿童行为能力的不同,该中心坚持尊重每一位儿童,为其开展康复咨询、康复技术指导、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治疗残疾儿童100余名。区残联副理事长施雅丹说:“康复工作者以女性为主,尤其是儿童康复,更加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品质,这些更符合女性的特点。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是我们这个女性团队的最高荣誉,是对我们所有康复治疗师的肯定,也更加激励我们永葆初心、勇毅前行,坚持不懈地钻研康复技术,服务更多特需儿童。”

如何帮助重度聋儿重建听力、回归有声世界?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南通市唯一一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康复机构,截至目前,康复中心共收训听障儿童62名,已有47名听障儿童顺利毕业,其中43名儿童进入普幼或普小就读,康复率超90%,服务覆盖面涉及南通各县市(区)及省外残疾儿童。

除了那些在康复中心训练的孩子,康复治疗师还记挂着另一些无法到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如果你不能来,那我们去!”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从2015年起,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师联合特教学校老师、志愿者,为全区178名孩子开展“康教上门”服务。她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为每一个孩子进行专业评估、适配辅具、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等,这项服务持续了八年,目前,累计巡回指导2680人次。

康复不仅需要耐心、爱心,还需要专业与技术。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师通过自我学习、外出培训、交流分享、技能比赛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我们将继续钻研康复技术,不断提高儿童康复服务技术水平。同时,为全区的特需儿童家长及儿童康复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带动我区残疾儿童康复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已康复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不断完善校园支持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实现儿童康复的全周期服务。”施雅丹介绍。

小城大爱,共同守护。区残联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治疗师还积极参与机关志愿服务,只要一声号召,她们穿上红马甲,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小区、沿街商铺中,用温暖而坚定的声音助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她们还积极参与各类助残扶残志愿服务,爱耳日、孤独症日、爱眼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每一场公益活动中都有一抹“巾帼红”,既温暖了残疾朋友,也将扶残助残新风尚送入更多人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