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多数父母不懂孩子“心理健康”
过分溺爱或霸道会带来不良影响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14 字体:[ ]

暑期过去大半,市民江女士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女儿快点开学,原来江女士的女儿放假前就说想去乡下过暑假,可江女士偏偏给女儿报了3门网课,女儿一气之下把电脑给摔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新闻报道中,时常能看到有的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出不恰当的行为。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但真正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正确引导的父母又有多少呢?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八成家长不懂孩子“心理健康”

“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吗?”“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吗?”“你平时如何引导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市区几个小区走访调查时发现,80%的家长并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82%的家长觉得孩子虽然有些行为不恰当,但不认为是心理问题。同样,85%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不哭闹。市民陈女士说:“我儿子上初一了,一直吵着要买手机,我没有答应,他就离家出走了。我急得不行,在同学家找到他以后,就立即给他买了手机,后来他倒是老实了。”

孩子过激行为背后隐含心理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能单纯地认为,放纵孩子,孩子不吵不闹就代表孩子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运用不恰当行为去威胁父母,这时已说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该警惕这种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不恰当的行为方式,而这些很可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由来已久。

今年六月初,本市某小区一中学生黄某,想买票去南昌看林俊杰演唱会。黄某父亲觉得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就拒绝了黄某的要求。后来,黄某以绝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这样的例子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若不能警觉,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孩子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变本加厉。

用“尊重孩子”代替“放纵孩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朱霞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素质水平高低等条件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是后天因素,可以通过家长以及社会的努力共同营造。”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孩子的引导作用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应该将“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和“放纵孩子”区别开来。倾听孩子的诉求,给孩子指出哪些是合理诉求,哪些是不合理诉求。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诉求要进行劝导,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朱霞说:“父母在劝导时可以用一些感同身受的例子,用‘同理心’去获得孩子的信任。”其次,应该用“尊重孩子”代替“放纵孩子”。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能“一言堂”,不能对孩子提出的需求采取“一刀切”。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为所欲为。过犹不及的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当然,如果父母缺乏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能力,应及时寻求社会的帮助。父母可以与学校老师沟通商量解决办法,可以去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也可以去心理健康培训机构进行相关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