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从张謇故里感知张謇精神系列报道之二
重创新,建立科技人才高地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5 字体:[ ]

张謇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中,是一位引领潮流,颇有作为的开拓者,创新与实干是张謇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身上有许多个“第一”:科举史上第一个“下海”状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师范学校、创办了第一所民间博物苑、创办了第一所纺织学校、创办了第一所刺绣学校、创办了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改革者和国家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在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新时代,唯有不断改革、超越自我,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海门人民始终传承张謇先生创新创业的奋斗基因,弘扬“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新时代张謇精神,艰苦创业,奋力创新。全区上下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将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主导产业实施人才撬动战略,精准施策、真情用才,高质量构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政策、环境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全区产业迈向高端。

搭建平台 打造科创引擎

总投资10亿元的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中心项目厂房已经完工,再过一个月投入运行,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模式动物基地。项目领衔者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模式动物专家沈月雷介绍,当初选择海门,看中的就是临江新区打造的生物医药科创园。落户于謇公湖科创中心的江苏武珞科技园则主要依托武汉大学人才、优质科技成果,根据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导入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资源,积极引进培育高科技企业。运营总监杨涛说,选择落户謇公湖科创中心,就是因为这里鲜明的产业发展定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我区聚焦高品质创新平台,坚持政府与企业双向打造,成功培育了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开发区謇公湖科创园、中科院长三角药物研究院、机器人科创园等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园区、社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双创载体。同时,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院士、研究生工作站3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6个,这些平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舞台。

今年,我区还创设“东洲智荟”引才新品牌,在临江新区、开发区等重点区镇建设路演大厅。在7月举行的2020中国海门“东洲英才”创业周开幕式上,国家“杰青”、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组长缪泽鸿,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王淑君等6位领军人才分别获得300万元项目资助启动资金,他们的项目入选海门“东洲智荟”创业项目。

创新政策 集聚人才精英

“为了吸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我区注重政策的集成创新,打造优质创业环境。”区委人才办负责人说。近两年来,我区以产业为导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实打实拿出真金白银扶持创新创业项目,仅对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扶持额度最高可提升至3000万元。在已经出台的“创业海门‘523’人才计划”“人才新政10条”“人才强企10条”等30多个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我区还出台了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及邮轮产业人才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更突出了精准化导向,推动政策由“普适性”向“个性化”、资金扶持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了人才与项目的融合。据统计,近两年,我区投入人才项目资助和奖励资金1.1亿元,科技扶持资金超5000万元,发放人才岗位津贴4200万元、人才购(租)房补贴500万元,带动三大新兴产业投入超过12亿元。

我区还依托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人才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发放“绿卡”,设立“人才驿站”,在创新创业、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收益以及安居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此外,我区还建立了区领导联系服务人才等制度,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服务专员等“店小二”式服务举措,形成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到目前为止,我区先后引进两院院士、特聘教授等顶尖人才65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74人,省“双创团队”10个,连续三年新增双创人才和团队数南通市第一,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据不完全统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累计实现新增税收超5亿元。

融合驱动 赋能产业迈向高端

我区下好企业科技创新“先手棋”,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赋能制造业迈向高端。“围绕产业、企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精准思维、精准施策,重点聚焦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同时,平台搭建、政策红利与优质创业环境产生聚合效应,高层次人才在我区投资创业项目形成‘接二连三’。”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澳斯康生物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前几年,罗顺博士在临江新区海门科技园投资了澳斯康公司,从事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今年外包执行额有望突破1亿元。2018年海门举行的“东洲英才”创业周,罗顺又与临江新区签约了健顺生物细胞培养基研发及工业化生产线项目。健顺生物作为澳斯康全资子公司占地28亩,总投资超过2亿元,已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

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海创业的同时,我区还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创新,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海新重工原是一家船舶制造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强与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转型为特种功能船舶制造商。今年1月,该公司生产的大吨位绞吸挖泥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大增,今年1至10月,公司实现应税销售同比增长111.8%。

1至10月,全区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应税销售345.6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规上工业应税销售总量的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