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带领数千农户脱贫致富 创立南通地标水果品牌
——记全国劳动模范、江苏苏洪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嬿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6 字体:[ ]

前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江苏劳模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是一位“80后”,来自海门。她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却回乡干起了农业,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江苏苏洪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嬿。出生于1984年的她,也是海门首个“80后”全国劳模。

苏洪鲜食是南通市首家水果生鲜连锁超市,如今已在南通各县市区开出了多家门店,成为南通地区水果新零售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掌门人曾嬿多年前还是一名大学讲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借力国家农超对接的政策,11年来,她将苏洪鲜食年营业额从500万元提升到2.3亿元,并带领数千农户脱贫致富。

游子归来助农业

在位于开发区三和村的果品配送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果品运往这里,经分拣、打包、装车,再运往全国各地,每天的供货量近2万箱。曾嬿是这家果品配送中心的创始人,在周围人眼里,她是个精明能干的果品商人,可谁曾想到,早年的她一直在努力摆脱“果二代”的身份。曾嬿的父亲曾建平是绿海果业的掌门人,也是享誉全国的水果大王。2009年,曾嬿硕士毕业回国后选择在南通大学任教。“因为我父亲就是靠着水果这个生意,把我们家庭从贫困引到了富裕小康。我从小就是在水果堆里长大的,我觉得做水果生意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曾嬿告诉记者。

而在一次家庭聚会后,她了解到国内农业生产技术劣于国外,导致产业链体系落后等诸多信息,决定为改变落后的农业现状而努力。“我意识到我们国家跟国外的水果产业相比,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有很大差异的时候,就想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学,能够运用到水果这个领域。”曾嬿说。

辞职后的曾嬿和丈夫一起创办了南通地区首家生鲜连锁超市,同年创立“苏洪鲜食”生鲜品牌,成立自己的食品企业,确立了“方便、快捷、健康、绿色、时尚”的企业宗旨和“高端不等于高价”的服务理念,流转土地4000亩,建成占地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物流中心,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水果产业。

创新思维塑品牌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企业家,曾嬿深知科技兴农的重要性。随着电商领域蓬勃兴起,曾嬿将农业与互联网联系起来,2013年注册了苏洪微商平台,从2015年起,平台每天的订单量达一万余单。为完成每天订单出库,曾嬿开始研究自动化分拣流水线,给水果分等分级,送到装箱工人面前,再自动封箱。一条流水线上工位共8个,一天完成2000份订单。比较起来,以前纯人工六七十人,一天出七八百单就算高效了。因为这条流水线,曾嬿拿到一个实用新型专利。小试牛刀后,她又设计了一条门店配送流水线。门店那端下订单,配送中心通过ERP系统,获取、分类汇总订单。当天共发各类水果多少箱,每家门店各配多少,全自动化完成,这在国内同行中都没有先例。然而曾嬿发现,让农户们去配合流水线进行工作很难推行,大家都不太适应新的工作流程,排斥机械化的工作程序。曾嬿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给农户们培训,慢慢让大家都掌握了产业化的技能。

“乡村振兴,怎样振兴?其实是在于思想观念、做事方法和人文环境的创新。我要把自己见过的、体验过的先进事物,都用到农业上来。只有与时俱进,农业和农民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富裕起来。”曾嬿说。

近几年来,由她开发完成的“农场土壤湿度检测软件”“苏洪冷链仓储智能管理系统”“苏洪种子培养研发分析软件”等6项科学技术均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20年,曾嬿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这也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

带农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曾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与“水果产业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模式,果品事业越做越大,同时还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南通市巾帼创业创新导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短短几年时间,苏洪鲜食直营门店规模已经扩大到如今的37家,吸纳900多名“4050”人员就业,扶持500名微商成功创业。在四川、陕西、新疆、海南等地区,公司还建立了27个订单种植基地,先后带领6930名农民脱贫致富,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8至2019年,苏洪在京东20多万家店铺中脱颖而出,位列百强,并在水果类销售中夺冠。

作为全国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南通市政协委员、海门区人大代表,为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曾嬿先后提出“关于高质量服务本地农业企业,扩大农业用电补贴范围,以优化农业营商环境的建议”“关于出台返乡创业孵化基地扶持政策的建议”“关于进一步细化失地农民补贴办法的建议”等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农民争取权益,为农村的小康发展贡献力量。“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才是奔向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在曾嬿看来,不仅要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更要帮助大家边干边学,通过提升职业素养增进幸福感。“我们原先一直是‘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还是由公司引领。我觉得这个模式要有创新,要把农业的种植基地打造成孵化创业平台,让更多的农户跟我们在平台上以创业的形式去工作,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去突破和创新的。”曾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