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从张謇故里感知张謇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父教育”思想滋养海门教育硕果累累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字体:[ ]

实业救国,教育强国。在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思想理念中,发展实业和兴办教育是两项同等重要的事,也就是“父教育而母实业”。张謇一生创办370多所学校,开启了近代教育风气之先。

一百多年来,海门人秉承了张謇的思想,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筑牢教育的根基,海门因此成为享誉全国乃至海外的教育之乡,一代代优秀的海门学子在这片沃土中成长,从这座江海之门走出,沿着前人的足迹探索着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为教育之根本

张謇极为重视师范教育,认为中国要摆脱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要开民智,必须普及国民教育。1902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并特地聘了当时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到校任教,国学大师王国维、画家陈师曾、文学家朱东润、史学家吕思勉等都曾应邀授课讲学。张謇尊师重教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作为张謇故乡的海门依然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张謇以“忠实不欺,艰苦自立”作为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要求师范学校的学生讲求公德,修私德。如今,我区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依然坚持“德”字为先,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建立并完善了教师宣誓、师德考核、师德表彰奖励等制度。海门中学黄晏、东洲小学吴建英、机关幼儿园王丽带领的三个团队获评南通市首批“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师范教育,张謇强调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待遇,教得好的老师自然要得到相应的奖励,犯了错的老师也会视情况开除出教师队伍。与张謇这一理念一脉相承,区委、区政府在南通地区率先研究、率先实施了教师专项绩效奖,同时加大了延时津贴、优秀教育人才考核、教师学历提升等方面的奖励力度,全区教师待遇明显提高。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区教师成长速度不断加快,2019年全区新增3名正高级教师、69名高级教师、157名一级教师,同时新评学科带头人115人、骨干教师230人、教坛新秀162人。四甲中学的方明老师入选了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今年年初,区教体局还启动了“彩虹计划”,为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教师制定了成长计划,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让全区所有的教师都能获得再提升的机会和空间。

教育质量全面开花

张謇创办师范教育,让教育普及变为可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他要求视教师个性发展特点和智力发育情况,因材施教。这一主张延续到今天,也成为了海门教育的一种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一直以来,海门的中高考成绩捷报频传,2019年,全区本一上线率62.16%,比省平均上线率高出34个百分点,清华、北大录取8人;2020年本一上线率66.63%,比省平均上线率高出37.2个百分点。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海门各项指标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分数不是唯一的追求,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让海门教育更加精彩,包场初中培养输送的射箭运动员丁倚亮勇获射箭世锦赛团体金牌,海门中学汤凯麟同学获得全国化学奥赛金牌,11名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74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海门中学、实验学校、海门中专、东洲中学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成果丰硕,获得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近年来,海门教育还与新教育结缘,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教育成果。去年一年,海门新教育共接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各类新教育团队1.7万人次,海门新教育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校园足球也颇具名气,海门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教育部在海门召开校园足球新闻发布会。此外,海门还与南京栖霞、徐州开发区、陕西勉县、云南腾冲等地进行合作办学,海门教育的金字招牌不断被擦亮。

百年前张謇先生描绘并打造的大教育体系在海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职教特教成绩斐然

张謇先后创办了20多个不同专业的职业学校,1914年创办的女红传习所就是我国早期培养刺绣人才的学校。当时的刺绣大师沈寿受聘担任女红传习所所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刺绣人才,为当时的纺织业和刺绣艺术传承发扬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謇主张,办什么样的企业,就应该办与之相应的职业教育。这也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定发展路径提供了借鉴。多年来,海门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教育领域又一张靓丽名片。目前,海门正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去年,海门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今年中南集团与海门中专又合作成立了中南建筑产业学院,这也是南通地区第一所现代产业学院,在这里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课程设置与岗位技术相融合,学生可以实现“学习即工作、毕业即就业”。

张謇也是近代中国本土特殊教育第一人,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人自主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狼山盲哑学校,让残障学生在接受相当的教育之后,不但“具备普通之学识”而且还“俾能自立谋生”,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现在,海门的特殊教育正如张謇先生期待的那样,让残障学生渐渐被社会悦纳。去年,海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康教上门”团队就获评了“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从2012年的助残日开始,这支团队就对全区87名不能坚持到校接受教育或进入机构康复、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或有康复需求的7至17周岁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康教上门活动。爱心志愿者充当司机,忙碌在城乡大街小巷;特教学校巡回指导老师和资源老师们细心摸底,诊断评估,为孩子制定专属辅导计划;残联的康复师给家长们建议,教会他们康复孩子的训练方法。区委、区政府对“康教上门”项目高度重视,每年拨付5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送教小组的交通补助、康教设备采购等,使项目能够持久、高效地推进。“康教上门”不仅送温暖、送爱心,还送专业、送康复、送职业规划,助力残障孩子走入社会,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