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海门街道创新“1+多”模式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入选江苏省农家书屋创新案例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6 字体:[ ]

1-6-1.png

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等十二个部门提出推动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的部署要求,为推动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江苏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在各地推荐基础上,遴选了一批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不同层级的农家书屋工作优秀案例。海门街道创新打造“1+多”模式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扩运营矩阵、提质服务内容、提升品牌效应,使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增收创收的致富屋、学习交流的读书屋、休闲娱乐的幸福屋、文化传承的自信屋、信息共享的便民屋,不断放大乡村阅读效能,成功入选此次的江苏省农家书屋创新案例。

创新“1+X”阵地建设 完善配套设施

海门街道农家书屋创新推出“1+X”阵地建设模式,以农家书屋为圆心点,扩展书屋的服务半径。其中“1”为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服务基地,“X”则为辅佐书屋运行的各项配套设施保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基层知识宝库”的作用,严格借阅制度,分类归属,由阅读习惯好、积极性高的村委会成员担任图书管理员,定时定期开关图书室,保证村民随时可以借阅到图书。

同时,海门街道将“社会组织基地”“妇女儿童之家”“红色大喇叭直播宣讲室”“红色阅读留声机”“城市展示馆”等活动服务点,作为提升农家书屋活跃度的配套阵地,不仅提升了群众的阅读体验,还解决了基层一线资源短缺的难题,拓展了书屋惠民、便民服务的功能。海门街道为所有农家书屋提供自动化管理,配备了图书自助借阅机、报纸阅读机和电子图书借阅机等,让阅读更方便、管理更规范、服务更齐全。

构建“1+N”全域覆盖 提扩运营矩阵

农家书屋是快速提升村民群众文化素质、传播先进科学理论的主要阵地。海门街道实现人员、各级书屋和资金支撑三到位,各层级的书屋都配备至少两名管理员,书屋每日开放时间达8小时以上,每年服务群众30000人以上;招募离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非遗文化传承人等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中,进一步提升书屋的管理效能。

同时,海门街道构建了“1+64”全域覆盖模式,实现了64个村居“村村有书屋”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农家书屋规范化、精致化、品质化发展。此外,加大财政投入,申请专用资金,保证图书质量,扩大阅读空间面积,增加包括桌椅板凳、书架在内的辅助设施,美化书屋运营的环境,吸引更多村民群众参与读书活动。

提供“1+S”多元服务 提质服务内容

海门街道注重强化农家书屋的服务内容,以“1+S”多元化服务内容,结合村民实际需求多形式开展文化生活服务,努力实现书屋的有效供给,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掌握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加油站”、提升文化素养的“辅导站”、拓展时尚精神文化生活的“训练场”。

海门街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村民投票等方式了解阅读需求,加大“百姓点单”有效鼓励阅读。同时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上架农业科技类、政治经济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和其他类书目类别,增加新书籍的存有量,目前街道各农家书屋图书总量达到30余万册。在提供丰富书籍的前提下,先后组织开展故事汇、国学诵读、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培养群众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借阅书籍,实行“一卡通”借阅制度,村民群众可随时随地就近借还。

打造“1+V”协同合作 提升品牌效应

街道通过“农家书屋+资源品牌”,引进社会阅读组织、平台主题活动等各类有效资源,丰富书屋内容,将书屋升级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生活服务站。

与专业化的阅读组织建立合作,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和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农产品种植技术讲座;引进凤凰书城、图书馆、山水画馆、博物馆等区级阵地资源,并邀请专业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书籍分享等活动。同时与这些阵地建立融合联动方案,实现图书资源共有、人员培训同步、管理提升共进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

此外,海门街道将“我爱阅读100天”“我的书屋我的梦”“全民阅读春风行动”“读书正当时”“全民荐书短视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进农家书屋,不断丰富农家书屋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