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海门区人社局召开“稳就业 促增收”新闻发布会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2-12-16 字体:[ ]


人社局1216.jpg


2022年12月16日,海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区会展中心101室召开“稳就业 促增收”新闻发布会,区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冯新进行了区人社局2022年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推进情况讲话。区人社局副局长张志强、区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黄裕鹤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区人社局副局长倪丹主持。海门日报社、海门人民广播电台、海门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

区人社局副局长倪丹: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各位参会人员,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着重强调,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政府重要的民生部门,区人社局紧扣“人社为民、人社惠民”的服务宗旨,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全力服务保障民生。今天,由区人社局局长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就我局“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推进情况向大家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发布会的领导:区人社局局长冯新,区人社局副局长张志强,区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黄裕鹤,我是区人社局副局长倪丹。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是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冯新局长介绍区人社局“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推进情况;二是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冯新局长介绍我局今年“稳就业促增收”工作推进情况。

区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冯新: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各位参会人员,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区人社局,感谢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人社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今年来,我局认真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扣区委区政府“打造全省近悦远来的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根本目的,紧盯企业需求,不断强化人力资源供给,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为海门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富民增收提供内生动力。

一、“真金白银”助企纾困稳就业

按照国家和省、市一揽子政策要求,努力做到应享尽享,减少岗位流失,稳定岗位总量。一是费率降低再发力。继续执行用人单位和个人各0.5%的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稳定企业职工队伍。预计全年为8000多家用人单位降低失业保险费4700多万元。二是稳岗返还再升级。对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返还比例从60%提高至90%。全面推行“免申即享”,通过大数据比对,为4939家企业拨付稳岗返还补贴4104万元、稳定就业岗位9.9万个三是受益范围再拓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扶持作用,鼓励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和多渠道招工引才,为219家(次)企业发放用工奖励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共276万元。

二、“主动作为”精准服务促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一是高位统筹纵深推进。整合就业、社保等优势资源,组建工作专班,将疫情防控保供企业、服务企业及规上企业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常态化调查摸底,以点带面摸清辖区内各类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服务、政策落实等问题千余个。二是持续搭建供需平台。围绕“7群12链”产业用工需求,多维度归集企业用工需求,以“线上+线下”双服务渠道为抓手,做精外地驻点招聘平台,做活网络直播招聘平台,做强本地现场招聘平台,截至目前重点举办了“春风行动”“人才早市”“人才夜市”“沉浸式直播招聘”等线上线下就业活动130场,提供就业岗位3.98万个,新增就业参保1.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处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三是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通过集中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帮扶2845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全年科学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岗位、公共卫生保洁、疫情防控等公益性岗位222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3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460万元,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激发潜能”,创新创业带就业

创业是发展之基,更是富民之源。一是广泛挖掘青年创业人才。将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培训需求并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作为创业培训对象,并提供创业孵化、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服务,为促进就业倍增效应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开展创业培训1255人,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是做强载体服务创业。扶持海门创业服务中心获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不断巩固孵化成果。充分发挥4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吸纳创业、带动就业的主阵地作用,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精准对接的服务平台,成为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阵地。三是营造氛围鼓励创业。通过举办“海智杯”“海创杯”等赛事,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草根创业者提供展示平台;组织优秀创业项目及团队参加第五届“中国创冀”创业创新大赛南通市初赛,三个项目入围主体赛,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不断及落实创业政策等举措,新增创业0.32万人,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创业创新氛围。

四、“以技赋能”精准培训加力高质量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技能是劳动者致富的底气和基础。一是开展普惠技能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校企对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就业形势及岗位要求,牵线12家培训机构,开发了机器人运维操作员、机器人制造运维修理员、中西式面点、养老护理、康复护理等培训项目,共为4676名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技能培训,为8981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867.5万元。二是开展自主等级评价。深化“蓝领振兴”工程,不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支持14家等级自主认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自主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096人,不断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基本实现了人才自给自足。三是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和培训机构“双主体”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年以来已开办9个培训班,在培学员达451人。

稳就业、促增收,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必答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人社部门将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采取更多务实举措,推深做实“就业富民”行动,努力为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要坚持就业工作“发展”导向。深化供需对接,创新招聘形式,做大做强“才聚东洲”品牌,着力创建高质量就业先行区,计划明年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计划实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落实“创业富民贷款”“苏岗贷”等惠企政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要坚持社会保障“幸福”导向。锚定“未参保群众”和“有条件的城乡参保居民”为扩面新增长点,采取“阵地、媒体、入户”等方式,持续加大现有就业促进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城乡居民参加或转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步引导城乡居民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力争人均缴费达1100元/年,不断提高退休待遇水平。三要坚持人才工作“赋能”导向。强化“人才强区”战略,充分释放人才新政红利,在扩大人才政策宣传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发挥好东洲雁归、海智杯、海门人才日等高端平台对人才引育的吸引效应,计划全年招引高校毕业生5000人以上。

区人社局将始终坚持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好、滴水穿石”的精气神,探索更多“促进稳就业促增”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让人社服务更有速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区人社局副局长倪丹:

谢谢冯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各位记者可以向出席发布会的有关同志进行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海门融媒体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而就业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请问在下阶段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推进就业富民?

区人社局副局长张志强:

下阶段,区人社部门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聚焦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各类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一)突出就业优先地位。紧扣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让城乡居民家庭都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来源,积极创建“全省高质量就业先行区”。以岗位拓展满足就业需要。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劳动力所盼、企业所需与政府所能紧密结合,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招聘服务体系,全力满足各类群体就业需求。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影响,全面落实援企稳岗等政策,全力稳定就业岗位供给。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规范公益岗位开发管理,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评估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优化工资指导线制度,严厉查处工资支付违法行动,确保一线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二)发挥创业带领作用。积极传承张謇先生创新创业的奋斗基因,深入实施“创业富民计划”,全力拓宽经营净收入来源渠道,促进群众财富持续增长。探索让数字经济、创新经济、生态经济、现代服务经济成为新时代老百姓经济的有效路径,以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大学生创业援助、新生代企业家创业提升、在外乡贤创业激励、乡土人才创业扶持等系列“创业计划”为引领,深入开展“东洲英才创业周”“海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带头人”评选等活动,鼓励各类群体顺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潮开展创业,真正让想创业的能创业、会创业的创成业、善创业的创大业。依托“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平台,不断完善功能,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全链式孵化服务,推动各类创业群体“拎包入驻”。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升级,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大提升,打造“海门工匠”名片,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技能培训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岗前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强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优化职业资格评价、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评价体系,积极引导职业教育学校和社会办学开展“按需培训”,加快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着力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深入开展百万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培养造就更多技能人才。

海门融媒体记者:

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就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也是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那么人社部门是如何激发重点群体就业稳收增收的?

区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黄裕鹤:

解决好就业问题,重点人群是关键。今年以来,区人社局部门以促进重点人群就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实施精准帮扶,多维度发力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共富。紧跟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全力推进“东洲雁归”工程,扩大“三支一扶”、就业见习规模,鼓励企事业单位扩大就业岗位“增量”,着力拓宽就业渠道。结合“叠石桥家纺工匠”劳务品牌工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创业帮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组织退役军人参加招聘活动。常态化做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动态帮扶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截至目前,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576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促进1641余名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举办退役军人招聘会2场,达成就业意向276人。全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就业率动态保持在100%。

海门融媒体记者:

人社部门是如何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富民增收的?

区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黄裕鹤:

年以来,区人社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一系列援企稳岗和保障扩围政策,用足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一是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物价补贴、一次性补贴等各类失业保险待遇,及时将失业保险金下限标准上调至1170元,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生活水平。截至目前,发放失业保险金4031人4002.24万元,失业补助金2754人次206.55万元、物价补贴3391人43万元、一次性补贴1927人38.54万元。二是通过扩大补贴受益范围,提高培训补贴标准,鼓励城乡失业人员和企业在岗职工参加养老护理、物业管理、中式面点师等就业技能培训和在岗职工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增强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有效提高其劳动经济收入。为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支持更多企业稳岗留工,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30.7万,惠及职工2614人。截至目前,发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867.48万元,受惠职工8886人。三是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创业者从“输血式”救助到“造血式”扶持,加大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场地提供、税收减免等全要素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创业主体创新创业,带动城镇居民增收。

区人社局副局长倪丹:

感谢大家对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的记者提问就安排到这里。如果媒体记者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会后和人社局相关领导或科室做进一步交流。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