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区卫生健康工作规划
来源: 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4-03-22 11:11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盼,今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总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健康海门建设,更加注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加注重建强基层基础,更加注重保护重点人群健康,更大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紧紧围绕“三大重点、三大领域、三大板块、三大阵地”,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努力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提供坚实健康保障。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诊疗高峰、医改创新、基层网底三大重点,努力实现提升“全方位”。

寻求医院创等升级突破。人民医院要以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为抓手,不断做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南通合作医院”和“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品牌,全力推进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力争国考指标提升进入“B++”等级,夯实三甲医院创建基础。加速资源整合,完成老院系统化改造,挂牌成立“江苏省人民医院海门康复中心”。做好对上沟通,细化立项建设方案,推动完成在新院标准化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目标。中医院要高标准推进新院建设,力争8月搬迁启用,同步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海门医院”托管运营,打造“肿瘤”“骨伤”两大诊疗中心,聚焦科室对接共建、人才培养共育,发挥“上海影像研究所海门分中心”优势,实现国考成绩、重点专科、科研立项再突破,全力创成三级中医医院,聚力打造中西医诊疗新高地,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能级。

打造专科联盟医改名片。创新建设海门特色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积极发挥龙头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加速整合“东洲名医”和省、市级重点专科优质资源,不断下沉5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力打造县域“医共体十大专科联盟”。通过推进区域检验、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消毒供应“五大功能中心”建设,提高医共体一体化管理水平。深化乡镇卫生院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医疗中心、公卫中心、医养中心“三位一体”综合发展,全面构建“一体三翼五中心+N”发展格局,实现优质资源不断下沉和均衡布局。实行基层医院首诊负责制,畅通上下转诊通道,提高疾病诊疗规范化程度,锁牢本地就医需求,实现县域就诊率和诊疗满意度双提高,真正满足群众方便看病和看好病的需求。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三院、五院力争通过二甲医院创建,六院通过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创建。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功能中心创建,持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新增创建国家推荐标准医院2家、省市基层特色科室5个,力争建有1个及以上基层特色科室的基层机构占比达70%,新增1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改扩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家村卫生室,新创建15个甲级村卫生室,全方位夯实群众健康的基层基础。

二是聚焦医养结合、生育友好、健康建设三大领域,努力实现服务“全周期”。

丰富医养结合发展内涵。启动非建制乡镇的卫生院分院试点医养中心改建工程,充分发挥国企办优势,不断加大康养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努力打造海门康养品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医中有养、养中设医、毗邻建设等医养签约方式合理发展老龄健康事业,增加医疗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数量,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营养改善行动和精神关爱项目,优化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加快老年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力争新增创建1家三级老年医院、3个省友好社区,积极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水平。

加快生育友好城市建设。持续贯彻落实国家“优化人口发展”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全区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配套措施,争创全国生育友好先进单位。高质量实施省、市政府普惠托育民生实事项目,推动乡镇托育、“幼托一体化”等多种形式托育服务发展,着力增加普惠托育供给,力争新增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0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超4.1个。继续推进省市级普惠性、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加快省级托育服务实训基地申报建设,深入实施海门高校、师山托育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行动,加快托育机构监管平台监控覆盖,全面提升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

推进健康海门建设行动。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建设,切实发挥爱卫办组织牵头作用,协同多部门联合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常治长效工作。同时以卫生城镇、健康城镇建设为抓手,打造更多健康海门建设样板,力争顺利通过省健康县(市、区)验收评估,新增健康镇1个、健康村3个。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协作推进、监测评价等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合理膳食、控烟等十大任务25个专项行动,推动健康海门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聚焦疾病控制、健康保障、中医特色三大板块,努力实现健康“全人群”。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区、镇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大重点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力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演练。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效,规范开展预防接种、结核病耐药筛查、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启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创新医防协同工作,以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精神卫生等慢病医防融合为试点,在南通地区率先建成慢病一体化规范化门诊3家。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大力推进职业健康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健康企业1家、市级3家。

强化健康管理服务保障。高质量完成各级民生实事工作,做实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前列腺癌、肿瘤、乙肝等重大慢性病的早诊早治,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指导。做优城乡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持续提高适龄儿童水痘疫苗和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覆盖面,开展青少年视力监测和脊柱侧弯筛查工作,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科学防治出生缺陷。加快家庭医生签约创新项目建设,启动家庭病床上门服务试点,完善中医、康复、药师多元化植入,探索民营医疗机构签约拓展,塑强“医企同行 健康海门”服务品牌,实现“企业家庭医生工作室”区镇全覆盖、省星级标准家庭医生工作室再增1-2家,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推动中医传承创新发展。落实南通市级《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继续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中医特色品牌,提高区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等级建设与评价,争取新建成1-2家省五级中医馆。全面加快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推动中医阁普及建设,多渠道拓展中医药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和三伏贴、膏方节等中医文化活动,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四是聚焦科技信息、人才队伍、综合监管三大阵地,努力实现发展“全要素”。

建设科研创新智慧医院。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医疗机构“追赶超越”行动,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断加强科研技术投入和课题项目申报,推动医院临床服务、医学研究融合发展,稳步提升医疗机构参与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能力,力争省市级新技术引进奖达10个以上。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100%全覆盖,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服务功能,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和应用共享。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互联网医院开展医保移动支付结算,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补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加紧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完成“十四五”末人才储备计划目标,多方面补齐高端医学人才缺口。加大临床、中医、儿科、影像等基层一线和重点专科供给,通过定向培养、赴外进修方式,不断加快基层骨干培养,优化人员结构。制定村医缺口补充计划,探索“乡管村用”机制,纳入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畅通入编渠道,实施村医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激励政策。每年完成定向培养医学生招录计划50人,逐步改善村医老龄现状,激发村医队伍活力。同时持续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技能培训考评,提升医务人员能力水平。

强化医疗卫生综合监管。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国家试点改革,打造综合监管“海门样板”。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跨部门联合综合监管。深化专项治理,保持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实施医保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加强行风建设,健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借助信息技术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持续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营造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