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年鉴大事记

2017年鉴(医疗卫生)

来源: 卫计委 发布时间:2018-11-26 字体:[ ]

2017年鉴(医疗卫生)

综  述

【概况】  2017年,海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5家,其中:公立医院8家(纳入三级医院管理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3家、纳入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1家、一级综合性医院1家、一级精神专科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村卫生室2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家,民营医院6家,门诊部7家,个体诊所89家,厂校医务室34家,国营江心沙农场医院1家,妇幼保健所1家,120急救站1家。全市共有床位数3457张(每千人床位数为3.83),其中海门市人民医院1000张、海门市中医院499张,县级医院床位数占全市43.37%;各中心卫生院共有床位785张,占全市22.7%;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床位813张,占全市23.5%;民营医院共有床位260张,占全市7.5%;另有海门市仁济医院80张、国营江心沙农场医院20张。全市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895人(每千人医生数2.1),护士1898人(每千人护士数2.1),其中海门市人民医院医生数423人、护士数616人,海门市中医院医生数245人、护士数295人,县级医院医生、护士数分别占全市35.25%和48%;中心卫生院医生数322人、护士数381人,分别占全市16.99%和20.07%;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数328人、护士数173人,分别占全市17.3%和9.1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7年,海门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狠抓巩固提升和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完成综合医改各项阶段性任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拓展。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进一步健全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至39.04%,低于上年2.21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低至25.03元。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基本药物制度红利充分释放。建立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继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实行零差率销售,推广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全市基层处方合格率88%,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至21.48%,单张处方费用降低至60.05元,年内基层医院住院患者药品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0.75%。基层医院发展活力创新激发。打破乡镇卫生院“大锅饭”,改革经费补偿机制,对收支结余部分进行考核奖励。改革后,基层医院服务态度、业务能力和医疗水平逐步改善,有效扭转医疗收入下滑、区域患者上浮等问题。年内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较上年增长13.74%,医疗收入同比增加12.35%。


医政医管

【概况】  坚持以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改善医患关系为发力点,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第三方调查显示,海门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满意度达96.42%。

【优化服务流程】  2017年,海门市各级医疗机构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院前、院中、院后就诊流程,着力构建覆盖就医全过程的优质服务。截至年底,有4家医疗机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3家医疗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另有数家医疗机构探索实行移动支付服务。医院医疗系统与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双向对接,并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专网互联互通,区域健康信息平台通过江苏省四级鉴定,位列南通首位。

【提高医疗质量】  2017年,海门市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放在行业管理的首要位置,认真落实优质服务要求,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不断强化合理用药监管。有11家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15家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8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组织以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重点的科教培训,在江苏省和南通市基层卫生康复技能竞赛中,代表队两次荣获团体一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创新服务模式】  2017年,海门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接轨上海示范区”的要求,各市直医疗机构主动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形成定期会商机制和长期交流制度,为沪海两地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合作搭建起“快车道”。海门市中医院成功建成“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同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举办海门市首届“中医文化节”,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和各级领导高度肯定。

【改善医患关系】  2017年,海门市卫生计生系统结合全市“四大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巩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医患矛盾纠纷调处程序,保障全系统安全、有序、稳定运行。年内成功调处各类医疗纠纷35起,医患关系持续改善,“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功能作用日益凸显。


公共卫生

【概况】  2017年,海门市基本公共卫生人均服务经费提高至80元;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2万份,建档率92%;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健康体检率67%。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信息化程度、可及化效果显著提升。

【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2017年,海门市扎实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超额完成城乡适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等年度目标任务。开展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儿保门诊建设,新增规范化数字门诊2家。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免费婚检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前筛查及诊断进一步规范,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儿死亡率降至3.53‰,低于全省平均数值。建成海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创新卫生监督执法】  2017年,海门市依法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重视和强化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督、中医药监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综合监督以及对母婴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监督,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海门市卫生监督所被国务院确定为“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探索创新行政执法新机制,促进了卫生执法的公开透明、合法规范。截至年底,已基本完成试点任务,相关工作经验先后受江苏省、南通市推介。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2017年,海门市成功创建“江苏省卫生应急规范化县(市)”,不断强化日常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卫生应急视频会商系统。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成功举办“海门—崇明—启东”三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处置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全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17年,海门市大力推进健康场所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新建健康小屋5个、健康主题公园4个、健康步道4条,有力促进了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投入专项经费90多万元用于用于购置除“四害”药物、药械,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场所1100余处,完成毒饵站的投药与管理10000余个,有效地提高了病媒生物防制的成效。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创建活动,创建国家卫生镇2家、省级卫生镇2家、省级健康镇2家、省级卫生村32家、省级健康村3家。不断强化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在海门城区设立8个省级监测点,在每个乡镇设4个监测点,全年采集水样120份,监测指标36项,合格率达100%,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

疾病防控

【概况】  2017年,海门市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7.66%,网络报告率、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均达100%,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落实传染病防治】  2017年,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动开展各类传染病监测、处置,重点加强辖区内各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高中考)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传染病暴发流行。年内全市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563例,发病率156.41/10万,死亡率1.10/10万。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对高危行为场所、人群进行干预,开展VCT门诊咨询,加大宣传教育,对现症艾滋病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抗病毒治疗和定时随访。

【实施慢性病管理】  2017年,海门市加强慢性病防治网络和能力建设,完善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建立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的慢病管理网络,对全市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继续实施全人群死因、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累积核实各地报告肿瘤发病卡4235张、肿瘤死亡报告卡1965张、《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7203份。2017年海门市肿瘤防治工作先后获评“全国肿瘤登记工作杰出贡献奖”“全国肿瘤登记特别贡献奖”。

【做好结防寄防】  2017年,海门市进一步落实消除碘缺乏病措施,严格按照碘缺乏病防治“技术方案”标准,开展年度各项监测评价工作,检测盐样300份,碘盐合格率98.29%。疟疾防治方面,年内完成发热病人血检1155人,成功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10例。巩固消灭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继续做好监测工作,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蛲虫检测658人,阳性13人。认真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对病原学阳性病人密切接触者免费筛查率达100%,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疫情。

基层卫生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海门市继续大力推进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有序推进强基惠民工程,年内对3家乡镇卫生院(常乐镇卫生院、工业园区卫生院、临江新区卫生院)进行了新建,对1家乡镇卫生院(四甲镇卫生院货隆分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江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同时新建村卫生室4家(四甲镇八索村卫生室、正余镇邢柏村卫生室、工业园区瑞南村卫生室、常乐镇培才村卫生室),截至年底临江新区卫生院已经完成新建并投用,其他新建、改造项目按序时稳步推进。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和事业发展实际,积极筹措资金,添置更新医疗设施设备。镇级层面,投入18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医疗、机电及办公设备;村级层面,对村卫生室逐年逐家实施改造,年内有4家完成改造任务,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

【充实基层人才队伍】  2017年,海门市与南京医科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创新合作,每年定向免费培养紧缺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充实到各基层医院,年内完成培养计划25人。继续加强与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深入开展农村医学定向委培,已有11人毕业并进入乡镇医院实习,将分配入村卫生室工作。同步拓宽人才培育渠道,遴选48名业务骨干赴上海、南京等地进修深造。

【健全基层中医药体系】  2017年,海门市所有中心卫生院均设立达到省定标准的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科,海门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海门港新区(包场镇)卫生院被确定为“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同步加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设备配置,大力推广并鼓励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大了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将中医药服务一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内容,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努力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中医药服务。

医教科研

【加强科研投入】  2017年,海门市把科教兴卫列入重点工程,积极扶持各医疗卫生单位申报的科研项目,协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步加强课题、成果及科研基金管理,对科研开发、论文发表及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奖励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年内累计发表国家级论文60余篇、省级论文120余篇;有19个科研项目立项;海门市人民医院建成重点(建设)专科9个、海门市中医院建成重点(建设)专科8个。

【注重医教培训】  2017年,海门市立项南通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0项,完成培训3000余人。同步通过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研讨班、讲习班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培训10期,受训人员达1300余人。完成专科护士培训69人,其中中华级5人、省级10人、南通市级54人。50名西医、15名中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9名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17名乡村医生参加村卫生室合理用药培训,43名乡村医生参加村卫生室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医德医风

【做实健康扶贫】  2017年,海门市卫生计生系统在充分做好治病、防病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全面启动健康扶贫工作。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等手段,切实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在南通全市推广,相关工作获得海门市委书记批示肯定。

【坚持医德引领】  2017年,海门市卫生计生系统突出行业特色,打造“天使在身边,党群心连心”党建品牌,组建志愿服务队,为空巢、孤寡、失独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年内累计开展活动27次,受惠千余人次。创新开展“要敬业、不散懒;要添彩、不抹黑;要先进、不落后”主题专项活动,组织开展“十佳医德之星”评选,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净化医疗环境。精心组织远离回扣、廉洁从医专项整治行动,会同海门市检察院全面动员部署,全市共举办专项动员会、案例剖析会等活动12场次,开展岗位廉洁谈话1522人次,发现问题并自查自纠437人次。

【践行社会价值】  2017年,海门市卫计委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情开展“走帮服”活动,对挂钩联系的海门市临江新区丰顺、介云等5个村、3951户农户家庭、4个重点企业,深入走访排查,仔细筛选核实,及时协调和妥善处理涉及部门职能的问题119条。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健康宣传、健康咨询、义诊、巡诊等医疗公益服务,年内组织义诊186次,受益群众3.85万人次,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等7.74万人次,发放免费常用药品2.66万元,发放健康宣教资料31.34万份,开展其他公益活动122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