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的奋进之年。开发区将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紧扣区委提出的“两项工作机制”“十二项专项行动”和“四项重点工作”等方面任务,继续锚定“对标大开发、挺进五十强、提升贡献度”的目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用好“两重”“两新”国家政策和加快建设高质量区中园两项重点工作,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成立“七大攻坚指挥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项目建设、现代服务业、经济运行、謇公湖片区开发建设、财政收入、科技创新)、九大工作专班(企业上市、建筑业、房地产业、“两重”“两新”政策争取、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国企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开发园区考核)”机制,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动任务落实,扁平管理、高效协同。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拿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姿态,攻坚克难、争先进位,切实扛起开发区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半壁江山”的使命担当。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培大育强优存量,以“系统思维”抓经济运行
定期召开经济形势月度分析会,分解细化压实主要经济指标,科学调度、精准发力,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用每个指标的“进”支撑全区经济大盘的“稳”。重点做好“扩”“提”“育”“争”四篇文章。1.扩总量。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夯实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规模,全力以赴稳增长,力争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幅。全覆盖走访园区企业,深挖增长潜力,确保全年工业新增长点产出70亿元,实现40家企业进规。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工作,确保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2.提质量。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做深两业融合,专班推动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和发展型生活性服务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依托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博浩算力中心、阿里巴巴大数据中心等优质载体平台,重点发展科技、软信等引领型服务业,用好江港码头优势,发挥佩信人力资源龙头牵引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支撑性服务业,依托优势制造业靶向招引关联服务业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主辅分离,推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态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围绕旅游、体育、健康、教育、数字等九大领域,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注重培育电竞、康养、夜市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着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品质化、便利化发展水平。3.育增量。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委相关部署,不折不扣做好“两重”“两新”工作。对准赛道抓“两重”,专班化推进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投资等政策申报,突出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持续补齐城市更新、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短板,重点推动经开园区、海隆码头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常态化更新潜在储备项目,做足提前量,提高项目成熟度,更大力度抢占政策红利。聚焦重点促“两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增资扩产,推动泰山石膏、佳之味、亨通电子等企业技改,开工中远重工、海新重工二期项目,进一步筑牢工业经济压舱石。加快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聚焦基础消费、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四大重点,组织开展家电家装、电子产品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打造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等消费场景,加快推进洲际花博园建设,组织举办 Hero 久竞电竞、珂缔缘足球主场赛事等品牌活动,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4.争变量。全力夯实建筑业支撑,成立建筑业专班,积极招引央企、国企及区外优秀建筑企业来海设立总部、成立分公司,建立建筑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加快推动华东大厦建设,吸引海门籍在外建筑企业家回海发展,持续引导劳务外包队伍税源回流,园区、街道联合走访摸排,严防已注册企业跑冒滴漏。聚焦当前船舶海工劳务回流难点,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成立多部门联动服务专班,在豪华邮轮装备产业园内设置“一站式”服务站点,拟出台“船舶海工产业工人队伍专项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推动劳务企业落地生根,为地方政府形成税收增量。
二是招新引优拓增量,以“链式思维”抓招商项目
树立“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坚持“以总装强配套、配套促总装,以龙头带集群、集群育龙头”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链式招商,确保全年签约超5亿元项目25个、超20亿元项目5个、超50亿元项目3个。聚焦强链项目招引,围绕船舶海工、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和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强链延链补链,持续放大“海门就是上海”招商品牌,紧盯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央企国企,持续实施“采矿计划”,深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精准实现产业引流。完善“产业分局+直属分局+招商服务中心+招商公司”招商体系,制定分局赛马比拼、项目单挑研判、专员末位淘汰等多项机制,全面激发招商活力。强化活动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和亲情招商,精准拜访驻点境外招商机构、国际友城、跨国公司总部,最大限度发挥新华社、爱集微等专业机构“穿针引线”功能和朋友圈资源,着力招引一批亩均效益高、资源整合力强的优质项目。坚持跨江融合、向海图强,主动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全力以赴引项目、引资本、引平台、引人才、引合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招商”,强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前期储备库、在建推进库、转化达产库”进行穿透式调度,重点攻坚南亚新材料、嘉吉粮油等项目拿地开工,加快推进皓晶玻璃、星合机电等项目建设进度,保障推动上海电气、瀚思瑞等项目达产增效。倒排节点、打表攻坚、滚动推进,全年新开工重特大项目15个以上,其中超50亿元项目2个。深化集中会办、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帮办代办“四项机制”,加强与省农垦、江心沙等部门协调沟通,精准破解土地征用等瓶颈制约,推动南亚新材料、万高药业等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一项目一管家”精准服务在建项目,“分类施策”攻坚土建、设备、投产等环节,推动完成7个项目竣工、7个项目达产,实现快建设、早竣工、多产出,项目建设考核继续扛旗夺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狠抓产业科技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强化科创平台支撑,优化人才创新生态。开展创新型企业倍增行动,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全年新增3家瞪羚企业,培育3家国家级、1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与南大技转中心、爱集微、上海临港集团等大院大所、专业机构合作,增强省船舶海工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核心技术研发、科创项目孵化、创新资源导入能力,全年力争引培高质量科创项目50个,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0家。大力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上市企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库,“一企一档”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构建“1家百亿企业引航、4家二十亿企业带动、5家十亿企业支撑”的大企业发展矩阵。专班服务企业上市,全链条培育后备企业,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进行专项扶持,紧盯具备上市潜质的项目持续攻坚,加快实现上市公司提质扩容。
三是优选快建固基础,以“用户思维”抓园区建设
把提升城市化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着眼于聚人聚资聚业、创业创新创投,打造具有“一线城市”标准的核心功能和“一流开发区”的集聚能力,加快建设“1+2+N”模式(1个重点片区、2个重点区中园、N个园区配套)的现代化开发园区大平台。加快重点片区建设,我们坚持“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围绕城市建设短板弱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场化导入高质量项目、高能级平台、高品质业态,加快展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的园区新气象。在謇公湖片区重点建设三大商圈(湖畔街区、足球俱乐部综合体、华美产业园),加速湖畔街区招商合作,打造集温泉酒店、风情酒吧、高端餐饮、文创孵化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快足球俱乐部综合体招商,推动珂缔缘俱乐部健康运营,招引主题酒店、邻里中心、商业店铺等配套项目,与证大中学扩建形成有机呼应。在华美产业园打造电竞产业园,落地短剧基地项目,建设国际酒店、餐饮、高端商超等休闲配套,以hero久竞电竞俱乐部KPL春季赛开赛为契机,举办选秀大会、青训营、发布会系列活动,以赛事经济引爆园区。加快落地大健康中心项目,依托謇公湖开展水上运动,常态化开设“謇公湖周末夜市”,加快洲际花博园项目建设进程,打造“旅游+体育+电竞”的全新名片。打造高质量区中园,围绕高技术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支柱型产业,重点打造豪华游轮配套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高质量特色产业集聚区,用好武大集成电路研究中心、集微产业基地、船舶海工创新中心等平台,深耕细分赛道,大力招引一批龙头链主型、上下游关联型企业,进一步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化发展。聚力推进产创融合,从产业政策、耐心资本、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类培育一批特色“区中园”:在謇公湖科创造中心西侧规划建设一个优质科创园,导入一流运营机构,推动载体集群发展,打造沿东洲河科创走廊;加快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共建无人机低空试航中心、检测测试中心,打造氢动力飞行器低空经济产业园;推进博浩算力开工建设,致力打造省内首个“算力+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完善园区配套功能。科学编制滨江片区水系、管道等基础规划,规划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综合材料循环利用中心,持续推进协鑫燃煤热电厂、謇公湖变电站建设,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热力等配套保障。加快推进上海路辅路、江海路南延等11条“主动脉”道路建设,全力构建内畅外联的城市交通网络。加速海隆重机人才公寓、灯光球场改造建设,与江心沙合作建设农贸市场,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推动东江花园人才公寓开工,加快完善高质量、多元化的生产生活功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