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开发区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招大商、攻项目、促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发园区新实践。
(一)突出招商引资,加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聚焦项目招引,始终坚持“链式思维”,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成长性科创项目等赛道,深入分析产业全景图,按图索骥、靶向招商,全力招引培育一批链主型、平台型、枢纽型、功能型重点项目和终端产品企业,让产业链更长、更强、更高端。建立招商数字化网络平台,科学管理项目信息从招引-研判-签约-建设-科技-运营等一条龙数字化管理,全程监控。加快攻坚一批优质项目,确保全年招引重大项目26个以上,其中超30亿元项目3个。持续推动委托招商、活动招商、平台招商,精心筹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大飞机产业等专题招商会,加强“一对一”对接精准度和实效性;用好平谦国际、东久新宜、集微创新基地、赫联产业园等平台载体资源,形成区中园、园中园招商联动发力,项目推进齐头并进。加快项目建设,建立“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机制,推动项目建设全过程高效服务,专班攻坚环评、能评、用地等核心要素,开设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健全容缺预审机制,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实现重特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全年力争新开工超5亿元项目和超亿元项目各14个以上。“一企一策”为项目量身定做竣工达产方案,实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强化跨江融合,紧紧抓住都市圈同城化机遇,更深层次推动跨江融合,向海图强。深入开展区域融合共建,充分依托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沪苏交通枢纽、经济版图、创新集群和生活圈层,加快与上海虹口区共建跨江合作园区,实质性推动“企业总部在虹口、生产基地在海门”的产业协同模式。深化与上海临港大飞机产业合作,导入中国商飞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展现“大都市区”的现实场景。
(二)强化主体培育,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多领域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始终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聚焦发展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算力服务三大特色板块,重点瞄准半导体材料、设备、封装测试、光刻机等细分赛道,全面对接“武汉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科研资源,与爱集微合作共建载体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快优质项目的产业化。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全力推动产业链集群化、融合化发展,大力招引一批优质半导体领军项目落户,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高技术船舶海工产业要用好国家打造“通泰扬”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契机,发挥好招商重工等“链主”企业作用,提升LNG船、FPSO、极地邮轮、海工平台等领域技术优势,实现“造壳”向“造心”转变,依托省船舶与海工创新中心、邮轮研究院,推动海工船舶向高精尖领域攀升。同时,做特做优工业母机、新材料、大健康医疗、大飞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比较优势,重点深耕具身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重点招引一批龙头型、领军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优势项目,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全方位强化企业培育,完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快招引和培育一批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级资本为驱动的独角兽、瞪羚企业,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突出企业上市、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培育,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狠抓产业科技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强化科创平台支撑,优化人才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年确保完成85个科创项目认定数,其中高成长性科创项目不少于20个。全面做好财税增收,持续涵养免抵调库资源,走访重点税源企业,专班推进沿江船舶劳务企业、在外建筑业劳务企业税收回流,重点攻坚总部楼宇经济招引、园区企业进规纳统,多措并举补齐财税短板。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用好“云企智联”服务平台,精准化、系统化、专职化进行企业走访服务,提升片区化联系企业质效,建立闲置厂房、供需配对、加工设备、规下企业“四类资源库”,主动帮扶企业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的痛点堵点。全面提升企业服务中心效能,盘活低效用地企业,引导海新重工、中远重工闲置用地再开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企业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设全程网办。组织开发区企业开展外地员工看海门、“謇公湖杯”足球赛等有实效、影响力的文体联谊活动,搭建政企连心桥,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三)注重片区开发,优化园区配套提档升级。聚焦片区开发,加快完善謇公湖、滨江工业城生产生活功能,优化深圳路便民疏导点设置,与江心沙探索推进社会事务的融合管理,加快推动滨江街道实体化运作。改造升级謇公湖生态公园绿化,加速湖畔街区、陆地游轮、滨江夜市招商建设,加快落地高端运动装备店,推动洲际花博园、足球小镇综合体下半年开业运营。加快推动有迈体育竞速无人机赛事筹备。全力改善提升香港路周边环境,联合Hero久竞在謇公湖举办数字文化旅游消费节系列活动,策划KPL资格赛、K甲资格赛、“竞次元”主题街区等热点模块,全力挖掘电竞领域消费潜力,真正将“赛事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全力争取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资金支持,优化集微产业园二期规划设计,持续推进协鑫燃煤热电厂、謇公湖变电站建设,加快完善高质量、多元化的生产生活功能配套。打造特色“区中园”,以见真精密项目为核心,重点打造半导体产业园,聚焦光刻机细分领域,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布局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业邻里中心、人才公寓、商业配套、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聚焦“科创+文创”,规划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纳入电竞、游戏、短视频、人工智能、文旅等产业元素,加快打造具有标杆效应的数字经济集聚区。另外,加快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园、工业母机产业园、大健康医疗产业园等特色“区中园”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提升载体能级,推动存量载体精准招商,积极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依托张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大海门学院等学校加强人才培育,开设“订单班”为企业对口输送专业化人才,提高謇公湖科创中心、复旦科技园等载体能级,推动集微产业创新基地、拓鸿产业园满园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