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245324/2024-00063 | 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通知 | ||
发布机构: |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 文号: | 无 | ||
成文日期: | 2024-02-01 | 发布日期: | 2024-02-01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开发区2023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扣区委打造“一示范四城市”要求,深入实施“大产业、大招商、大建设、大财税、大保障”五大攻坚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一、全面向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前进21位,荣获南通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绩效考核第一等次、海门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全面开展经济运行百日攻坚,实施存量企业扩产能、项目签约、供地项目竣工投产等11项攻坚行动,推动经济运行量质并举。定期召开月度评估例会强化指标监测、运行调度,出台“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招商局重工产值突破百亿。组建服务业办公室,专班攻坚服务业项目招引、企业培育壮大,謇公湖科创中心成功获评第三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中创智合服务业平台、数贸湾项目、江苏尚左文化等重大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537.29亿元,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应税销售498.15亿元,同比增长12.19%,固定资产投资155.3亿元,同比增长2.0%,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1%,工业入库税金17.6亿元,同比增长161.4%。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9家,限上贸易企业34家,大个体25家,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33.08亿元,同比增长68.03%。成立综合治税专班,出台“综合治税工作激励机制”“扶持制造业加工(外包)劳务企业的激励措施”等优惠政策,多家公司、外包队伍税源本地化,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8亿元,同比增长6.05%。企业服务优化升级,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商会会员大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团”政策宣讲活动,让各类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服务中心效能,收集办理企业各类诉求172条,完成45家企业租赁入园。推进全员挂钩企业制度,强化园区机关干部挂钩服务规上企业效能,街道村居干部按片区对规下企业、批零住餐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形成“挂钩结对、每周报到、全面包办、就近服务”四项机制,发放服务企业联系卡实现企业全覆盖。召开租赁企业协调会,盘活约1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并纳入管理体系,“腾笼加鸟”引入优质企业。常态化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7个项目享受“打包审批”便利,有效节约环评办理时间,建设项目应用区域评估成果“即申、即享、即用”次数位居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前列。科技创新着力突破,组建开发区科创委专班攻坚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全年完成科创项目认定37个(加压完成5个),高企申报113家、通过认定61家、净增35家(认定率72.6%和净增数均创历史新高,是2022年净增7家的5倍)。坚持培育科创生态,举办“謇公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其中6个大赛获奖项目成功落户,承办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体精密测量专场赛,着力招引优质医疗器械类项目。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去筹转正,并入选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拟立项项目,实现南通市在该类项目立项“零”的突破。充分发挥大院大所牵引作用,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武汉大学微电子研究院、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相继签约落户,持续集聚科创资源。招商局重工极地邮轮获评“中国工业大奖”(南通唯一),下水我国首艘智能型FPSO和全国最大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万高药业2款药品入选国家新冠感染对症治疗药物,通光电缆助力C919建造,万高药业成功过会,美莱达科技、三鑫电子入轨签约,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全区9家),通过数量为历年总和,1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区42家),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75家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企业获评“江苏精品”称号,4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全力出击,项目建设打好翻身仗
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全年共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约290亿元。其中重特大产业项目21个:包括重大内资项目15个,50亿元项目1个、20亿及以上项目6个;重大外资项目6个,其中1亿美元项目1个、3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5个,累计到帐外资1.92亿美元(占全区65%)。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落户,技术、资金、人才密集的行业细分优势企业的落户将带动形成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同时,围绕主导产业修编的园区“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成功获批,省生环厅明确支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重金属零排放、固废综合处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另有一批先进封装检测、半导体封装胶膜、半导体专用设备等项目正在洽谈中,规模效应显现后将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劲动能。重大项目高效推进,“一项目一专班”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一线工作法”,每个项目挂钩责任人每天到现场了解进展、推进协调,上海电气在半年内完成签约、开工、首片下线,创造项目建设新速度(6月15日签约、8月15日开工、12月1日设备进场、12月28日首片下线)。强化多部门集中会办制度,实施容缺预审、并联审批、集中会办、帮办代办“四项机制”。完善项目质量管理考评机制,开展竣工投产大走访,“分类施策”督促企业履约,推动项目达产,实现快建设、早投产、多产出。全年开工超5亿元工业项目10个(8个认定项目及平谦、东久2个产业园项目),完成竣工项目10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达产项目5个,盘活用地33宗,总计602亩。招商机制持续优化,完善六个招商分局“赛马制”格局,实体化运行“招商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系统化集成项目信息、地块信息实现全流程项目跟踪管理,科学制定招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活力。设立突出贡献奖,实施全员大考核,发布双周招商简报、月度龙虎榜,机关干部从“事事不关己”变成“人人谈招商”,大家通过亲朋好友、同学战友等各种渠道找信息、挖项目,除招商部门外各条线共上报98个有效项目信息。打好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组合拳”,赴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开展境外招商,举办平谦外商嘉年华、柯尔柏供应商大会、高技术船舶海工论坛、时代伯乐海门经贸洽谈会、半导体产业专题推介会等活动,深化与上海科创投、中汇金、时代伯乐、高力国际、融信产业联盟等基金公司、专业机构合作,拓宽中外客商来海投资渠道,提升开发区招商引资磁性力和承载力。
三、全速推进,功能配套实现再升级
聚力核心区发展,加快謇公湖科教城建设,核心区城市设计与控规编制完成,洲际酒店完成桩基施工,足球俱乐部新基地启动招商,江湾渔歌项目一期开始营业,对标太仓海运堤规划建设湖畔商业街区,实现“生态景区、科教湖区、人才社区”深度融合。推进文体旅融合,謇公湖生态公园增设打卡点位、优化夜景亮化,开航“江湾一号”游船、园内观光车,南布洲湿地植物园等沿江生态景观带工程加快建设。足球小镇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首批命名、南通唯一的特色小镇,珂缔缘俱乐部挺进足协杯16强,“长江口音乐节”“謇公湖啤酒音乐嘉年华”“中乙联赛”“沪苏通謇公湖龙舟邀请赛暨体育嘉年华”、长三角地区少儿足球联赛取得良好反响。完善大园区配套,加快建设运营中小企业科创园、拓鸿产业园等载体,滨江工业邻里中心完成改造,持续推进正威路、江海路、烟台路、大为路、长安路的建设工程。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长晟码头沥青商砼项目投产,兄弟110KV变电站基本建成,謇公湖220KV变电站完成选址和建设方案编制,海太变电站工程完成项目立项、征地、划拨手续,南通协鑫燃煤热电项目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功能配套不断完善。
四、全程保障,魅力主城彰显新特色
党建引领成效显著,组织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主题化打造“五治融合”理想城、“全龄友好”五港等党建示范点。打造“红方印”品牌,初步实现“党组织+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多元推动,广和苑“红色物业”获评省级示范点。离退休老干部党总支“银龄红印”获评2023年度南通党建示范品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三南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振邦村列入2023年度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培育单位。完成新建千万元以上重大农业项目12个。培育区级龙头企业1个,申报区级农业品牌2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成功打造振邦村省级油菜机艺融合试验示范项目。33个村居闲散资金增加投资收益1400万元,村营收入完成100万元全覆盖,村均142万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整治改造老旧小区5个。5个新项目地块实现清拆,9个历年结转地块实现清拆,8个地块、1072户搬迁户完成选房安置。越秀路社区入选江苏省数字商务社区试点工作案例。统筹推进拆违工作,共拆除违建336起,总面积3.3万平方米。完成5个文化礼堂、3个百姓舞台堂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秸秆禁烧、企业排放管控、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更加有效,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提升,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打造10分钟网格服务圈。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专项攻坚行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29起、重点上访户15人。持续开展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5200余条。全面做好餐饮场所“瓶改管、气改电”工作。完成2679栋自建房的安全鉴定,全部落实管控措施,实现清人停用。文卫工作亮点纷呈,建立普惠托幼服务体系,完成街道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改造。成立海门街道教育基金会,协调解决329名学生入学问题。完成滨江二社江心沙分中心改造,新增证大社区、丝绸路社区两个卫生服务站。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评“省最美文化空间”,“狮山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入选2023年南通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获评2023年度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