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提示的通知
各区镇(街道)政府(管委会、办事处),区各有关部门:
当前,盛夏高温季节已经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总体趋于缓和,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以及汛期即将来临,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进一步增多,安全防范压力大。为切实加强风险研判,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防范遏制较大事故,大幅压降一般事故,现将三季度及夏季高温汛期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提示印发给你们,请务必高度重视,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危险化学品领域
(一)危化品生产企业反复开停车面临风险
主要风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实行静态管理的5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但在检维修过程中可能存在开停车现象,导致安全风险增大。
防控措施:一是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防范日报制度,每日调度属地危化品生产企业开停工底数,动态掌握平均人员到岗率和生产负荷率,研判分析风险隐患,督促企业制定完善“一企一策”安全风险防控预案,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生产。二是疫情期间,危化品生产企业实施开停车及特殊作业的,应制定完备严密的检维修、复工复产方案。危化品生产企业复工开车的,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检维修企业值班值守、隔离隔绝措施、危险物料处置、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特殊作业管理等重点内容开展巡查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高温汛期来临面临风险
主要风险:预计今年我区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出梅后会出现阶段性高温伏旱天气过程,部分危化品易分解、自聚、汽化,容易引发事故。
防控措施: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南通市海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紧盯风险等级较高、容易漏管失控的重点企业、重要设施、重点工艺,组织开展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进一步强化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等环节安全监管。二是督促危化品企业严格落实防火、防爆、防泄漏等措施,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作业的管理、审批,确保储存温度要求高的场所冷却系统、空调系统运行良好,确保储罐冷却喷淋系统、报警装置、泄压设施正常投用。全面检查电器仪表设备防雷接地,确保防雷接地线、跨接线工作正常。三是督促企业对忌水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环节开展隐患排查,规范设置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示牌,标明产品名称、危险特性、应急处置措施等,认真落实防水、防漏等措施,严禁忌水危化品露天存放,禁忌危化品应分库安全存放。四是督促企业及时增设围堰、疏通排水管沟、检查修缮仓库,对袋装忌水危险化学品密封保存、加垫托盘防潮,落实防潮、防雨、防淹溺等措施。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严禁雨天收发、装卸、运输忌水危险化学品,极端天气情况下停止户外登高等危险作业。减少中午高温时间室外露天作业活动,配备防暑降温药品,防止作业人员中暑。
二、冶金等工贸领域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增加了企业安全风险
主要风险:一是随着我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全区仍处于停产状态的部分冶金等工贸领域企业,可能会存在因急于复产达产,超能力超负荷组织生产。二是部分企业停产期间,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增多,风险增大。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到位、设备操作不熟练,员工履职能力减弱。
防控措施:一是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防范日报制度,动态掌握情况,全面摸排辖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实时关注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关键和高危岗位人员到岗情况。二是加强风险研判,强化监测预警,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期间检维修的企业,做好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审批,并督促落实有效管控措施。三是推行“线上监测预警+线下监管执法”模式,采取远程信息监控、用水用电监测等手段,进一步强化监管执法和服务指导,严防企业盲目复产、设备设施带病运行、违规改变工艺、员工安全培训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高温熔融金属企业熔融液体遇水爆炸风险增加
主要风险:一是进入主汛期后,少数企业厂房破损漏雨、大风飘雨,以及雨水倒灌进入有高温熔融金属的冶炼炉、熔炼炉、电解槽、流槽、深井、应急坑等设施设备,可能出现“钢包水”现象,引发爆炸事故。二是原料、废料在受潮或者空腔存在积水时,在加入冶炼炉窑重熔时,易发生高温熔融遇湿喷爆事故。
防控措施:一是加强对高温熔融金属冶金行车吊运、设施设备的探伤检测、水冷元件的温度和压力检测、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等的安全管控。二是及时修复厂房天窗、排水管、消防水管等,严禁高温熔融金属影响区域出现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水源。三是认真研判雨水倒灌或地质灾害诱发的安全风险,及时有效处置高温熔融金属液体。在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果断采取停电停产撤人措施,确保安全。
(三)粉尘企业防水防潮防爆风险突出
主要风险:一是由于厂房破损漏雨、大风飘雨、除尘设备死角积雨等原因,具有遇湿易燃特性的铝镁等金属粉尘(废屑)容易发生氧化放热反应,热量集聚达到临界点火能量,可能点爆粉尘。二是随着气温升高,涉爆粉尘氧化还原反应加剧,如果通风散热不及时,粉尘自燃集聚热量也可能点爆粉尘。三是少数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私自关闭除尘系统,导致粉尘在车间积聚或者在车间弥漫,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防控措施:一是严实落实《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开展风险研判,规范使用和维护除尘系统,及时规范清扫粉尘,严防因高温等引发粉尘火灾、爆炸事故。二是严格落实铝镁等金属粉尘(废屑)收集、贮存等处置环节防水防潮、通风监测等防爆措施,严防铝镁金属粉尘(废屑)遇湿自燃或遇水放出氢气发生爆炸事故。三是聚焦粉尘企业“减人降尘”目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产尘量,减少产尘环节,大力压减单班作业30人以上涉粉场所。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主要风险:一是高温时节,各种污水池、发酵池、腌菜池、窨井、地沟等场所化学反应、微生物反应剧烈,导致有毒有害气体集聚增加。二是高温汛期气温气压频繁交替,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非正常性有毒有害气体。三是企业进入生产经营旺季,各类有限空间检维修作业频繁,一旦“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有限空间作业规定未落实到位,发生险情盲目施救极易发生较大以上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
管控措施:一是严格执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深入辨识有毒有害风险、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台账,设置醒目安全警示标识,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配齐劳动防护用品,统一协调管理承包单位。二是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有限空间作业规定,未经审批严禁作业。特别是发生险情,务必要科学处置,严禁盲目施救。
三、交通运输领域
(一)道路运输风险叠加交织
主要风险:一是安全监管执法队伍部分精力放在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和现场执法力量有所削弱。目前,全区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共设置交通防疫服务点7个(高速4个、火车站1个,汽车站1个,汽渡1个)。二是夏季高温期间昼长夜短,驾驶人员休息不足,易发生瞌睡犯困现象,人的不安全因素增加。三是当前,全区陆上危化品运输经营活跃,每日过境危化品车辆约300辆,相关安全风险须臾不能忽视。
防控措施:一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以开展公安安全隐患“三清”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紧盯“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严格安全监管,严把运行车辆关、从业人员关、货物装卸关,严厉查处无证驾驶、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农用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突出抓好农忙季节农村道路安全监管,重点加大对占道晒粮、超员载人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三是运用联网联控和主动智能防控等技术手段,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切实做好道路危化品运输线路的风险评估、辨识、告知工作,提高驾驶员对于驶入、限速、拥堵、连续上下坡等特殊路段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水上交通风险进入季节性高危期
主要风险:预计今年汛期(6-8月)全区降水量550~6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2成,水位上涨,流速加快,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特别是长江航道危化品运输船舶数量众多,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防控措施:一是针对暴雨、台风等恶劣气候及汛期水上航行安全的特点,抓住船舶超载、非载客船载客等突出问题和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薄弱环节,加强重点水域、重点航道、重点渡口和重点水运企业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恶劣天气禁限航制度,在能见度差、风浪大、不宜开航的情况下,严禁冒险出港。二是坚决禁止600总吨及以下载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舶22时至次日凌晨5时在辖区内河水域航行,禁止所有单壳危化品船和油船在内河水域航行、停泊。三是建立健全危化品货主(码头)高质量选船机制,确保做到高质量选船人员、选船流程、选船标准“三统一”。海事、交通等部门应对危化品码头船舶开展联合检查和危管防污教育,进一步规范长江航道运输行为,严防碰撞事故发生。
(三)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明显增多
主要风险:一是受疫情影响,各方复工复产心切,基础设施建设节奏势必加快,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安全风险呈点多面广态势。二是气温攀升,气候干燥,土地易发坍塌,工程建设领域要防范火灾风险和坍塌风险。进入汛期后,雨水天气对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又将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防控措施:一是督促项目参建各方落实安全生产“五个到位”,即施工现场履约人员到位、重大风险源告知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新进场人员培训教育交底到位、机械设备检修保养到位。二是加强项目安全生产条件检查,强化危大工程全过程管理,对施工机械、设施、机具以及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和配件等进行查验,逐项落实施工现场临边防护、作业通道管理、警示标志标牌设置、临时用电布设等安全措施。三是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和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路基及低洼地区的排水工作。在突发暴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待雨停后检查现场无安全隐患后再继续施工。
四、建筑施工领域
主要风险:一是高温汛期各类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强台风,容易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利影响。去年9月13日,受14号强台风“灿都”影响,如东某项目工地突遇瞬时大风,引发在建钢结构梁柱倾覆,压倒一辆过路轿车,造成3人死亡。二是部分项目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不到位,在编制、审查、论证、交底和验收等环节存在漏洞,造成风险隐患。三是部分建筑施工复工复产安全检查没有到边到底,可能存在“重工地、轻临建”的现象。四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防控措施: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围绕治理行动重点任务,聚焦15条硬措施,督促企业开展安全风险隐患自查和整改落实,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强化危大工程安全管控和人员培训教育。要加强集宿区临时用电、生活区防火、易燃易爆物管理,组织开展消防灭火演练和培训。二是完善和落实夏季高温汛期建筑施工应急预案,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发布预警通知,扎实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对易受强风、暴雨、雷电等影响的工地、临时宿舍、大型设备,建设施工单位应提前采取防护措施,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施工围挡、物料堆积、起重机械设备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力度。三是紧盯脚手架、深基坑、高支模等关键部位,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落细落实安全措施,严禁盲目赶工期、抢进度,严防触电、倒塌、坍塌、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四是持续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应用效能和覆盖范围,推动智慧工地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促进智慧工地运用和传统管理方式有机结合,提升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五是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建设等单位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重点岗位、重点部位要采取轮换作业等措施,并布置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六是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规定,认真落实安全风险交底和旁站监护措施。
五、既有建筑领域
主要风险:一是我区既有建筑保有量大,风险程度不一。经排查,目前全区既有建筑14462栋;农村房屋226734户,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1089户,鉴定为C、D级926户,已完成整治614户。二是少数既有建筑产权人(使用人)不履行建设基本程度,私自拆改建筑结构、违法实施装饰装修,擅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防控措施:一是紧盯省安委办、省住建厅联合印发的《紧急通知》明确的七类重点,持续推进经营性自建房等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特别是要针对前期排查出的176栋疑似安全隐患建筑,扎实开展评估鉴定,确保程序科学、内容客观、结论准确。对列入今年整治计划的120栋建筑,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运用关停、重建、易地搬迁、成片改造、货币补偿、加固修缮等手段,“一案一策”挂牌督办。对判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隐患建筑,第一时间清人、停用、封房,并设置明显警戒标志。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执法“宽松软”。二是加快推进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安全性评估(鉴定),持续推动鉴定为C、D级的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扎实做好极端天气下农村房屋安全防范工作。高度关注低洼易涝处老旧房屋和在册危房的汛期防护,对可能发生事故的既有房屋,着力加快隐患处置和应急抢险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服务人员、综合执法人员前哨作用,督促产权人(使用人)切实担负既有建筑使用安全责任,在所有工程建设之前切实履行建设基本程序;日常巡查中要检查有无办理改扩建、装饰装修等手续,及时制止擅自敲墙砸柱、擅自改变承重结构、擅自改变使用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四是要深刻吸取湖南长沙“4·29”居民自建房坍塌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既有建筑行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抢险救援能力,确保遇有紧急险情,能够第一时间科学高效处置。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开展房屋使用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突出装修改造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居民安全意识。
六、城镇燃气领域
主要风险:一是随着气温攀升,以及进入汛期后可能出现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气象、地质灾害可能增多,城镇燃气场站、管道发生燃气泄漏事故的风险可能加大。二是高温季节液化石油气易挥发集聚,用户操作不当、环境通风不良、器具产品不合格等导致的燃气安全风险也可能随之增加。
防控措施:一是依托全区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深化燃气充装、运输、销售、使用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加快推进“瓶改管、瓶改电”工程建设。二是深刻吸取5月25日常州市武进区民房爆炸坍塌事故教训,按照“逐一排查、分类处置”要求,集中开展小商铺用气安全督导检查,大力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违规行为,建立并动态更新台账清单,逐项销号整改。三是督促燃气企业进一步落实入户安检制度,加强对用户安全用气的指导服务,引导用户购买、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对用户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指导帮助消除,突出抓好全区1565家使用燃气餐饮商户泄漏报警装置的使用管理。四是持续强化燃气使用安全。加强燃气使用安全宣传,经常性推送安全用气提示短信,提升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特种设备领域
(一)移出目录的特种设备监管主体不明确
主要风险:移出目录外的特种设备以及报废压力容器目前仍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今年5月11日20时左右,如东县大豫镇南通豫发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废旧钢瓶内不明气体泄漏事件,造成6人身体不适,反映出废旧钢瓶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防控措施:一是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移出目录外特种设备专题调研,盯紧看牢对生物质锅炉、移除目录特种设备、报废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问题。二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紧盯新领域、新业态安全风险,主动担当作为,明确管控措施,严防漏管失控。
(二)受恶劣天气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主要风险: 一是受恶劣天气影响,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设备在雷暴大风状态下易存在密封面泄漏、管道变形等隐患。二是我区大部分曳引驱动乘客电梯的机房布置在建筑最顶部,在长期的阳光照射下,极易发生温度过高(超过40℃上限)导致电梯困人事件发生。三是我区处于台风高发地区,叠加沿江沿海地区地势平坦,缺乏阻挡物,起重机械,由于重心较高,在缺乏相应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倾覆。四是生物质锅炉内部燃料过多且燃烧不充分,粉尘浓度达到爆燃标准,加之加料仓没有防爆装置,导致加料仓和进料管的连接部分爆开,诱发爆炸事故,必须高度重视。
防控措施:一是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督促企业进行隐患排查,加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的巡检频次。二是加强人流密集场所电梯安全检查,重点排查电梯层门、制动器和自动扶梯附加制动器等电梯安全部件电气部分安全风险,督促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制定相应的方案,做好机房降温工作。三是加强沿江沿海地区户外起重机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抗风防滑装置是否可靠,风速报警仪是否有效,起重指挥人员是否配备,风速报警仪是否有效。使用单位在风速超过设计最大量时,应立刻停止作业,放下货物,收好吊钩,并利用防风防滑装置对起重机械进行固定。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生物质锅炉的安装、维修、改造、使用管理,督促使用主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开展检验维修。
(三)持证作业人员流失,维护保养不够
主要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单位经营状况不佳,持证作业人员流失严重,设备维护保养不能保证及时到位。电梯等设备无法及时维护保养、实施定期检验。
防控措施:一是强化乘客安全束缚装置检查,督促企业确保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持证安全管理人员在岗,每台在用设备持 证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到位。二是通过信息提醒电梯维保单位落实安全责任,保障电梯运行安全。
八、船舶修造领域
主要风险:一是台风、暴雨、雷电、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相对较多,对船舶制造安全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易诱发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淹溺、触电、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等事故。二是受疫情影响,船检、技术服务人员以及上游原材料、重要配套件陆续恢复抵通,行业内产能恢复、保交付压力普遍增大,正常生产节奏被打乱。
防控措施:一是督促企业强化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完善专项预案,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落实防汛、防台风、防雷、防高温等安全措施。二是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企业加强涉水、涉电、涉气、涉危化品有关设备设施、安全附件的检查,强化高处、有限空间、动火等危险作业环节隐患排查治理。三是引导企业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风险分析,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防止赶工期、超负荷、人员顶岗发生事故。
九、消防领域
主要风险:一是夏季用电高峰,各类电气火灾风险加剧,特别是高层建筑、“三合一”场所、群租房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极易发生“小火亡人”事故。二是疫情过后,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及建设工地将迎来集中复产复工高峰期,容易忽视消防安全、忙中出乱,导致发生火灾事故。三是家纺产业园区安全管理体制刚刚调整,安全管理职责亟需进一步压紧压实,我区和通州两区两镇协同联动有待进一步强化。
防控措施:一是全面推行单位自查、行业排查、监督抽查、重点检查、专家协查“五查”机制,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特别是要紧盯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设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电气设备设施、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以及老化等问题。二是紧盯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文博单位、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加大排查整治、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失信惩戒,落实重大隐患约谈警示、媒体曝光和挂牌督办。三是大力宣贯《江苏省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开展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深化生产经营租住村民自建房重大火灾风险综合治理,有效遏制“小火亡人”火灾多发势头。四是我区和通州两地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会同城管、消防等部门加强消防安全会商研判,加快形成各负其责、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五是各地要按照提升本质安全“推进年”工作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专职消防救援队建设,不断提升火灾初期处置能力水平。
十、渔业船舶领域
主要风险:一是伏休开始后,受利益驱使,“三无”船舶、少数渔船冒险出海偷捕,这部分船只往往安全责任淡薄、安全设备差,顶风作案,极易发生事故。二是伏休期间,养殖渔船、浒苔打捞渔船、毛虾特许捕捞渔船等正常可以在不同时段出海,存在一定的自然和生产风险。三是伏休期间,渔船集中停靠,网具集中堆放,受少数船东擅自在渔港进行明火作业维修渔船和风暴增水影响,渔港存在火灾和汛期风险。渔港闸外停放船舶和开放渔港内船舶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容易出现失管情况。
防控措施: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深入、细致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更新问题隐患清单,做到立查立改、标本兼治。全面开展商渔船安全检修,规范渔船检修检测行为,保障渔船检修检测质量。二是落实伏休日报制,加强渔港封闭管理,市县安排渔政船渔港出口24小时值班,落实移泊制度、定人联船制度,每日清点伏休渔船在港情况。渔政、海警、海事要加强海上执法,严厉打击“三无”船舶,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三是深入贯彻《南通市海门区防御台风应急预案》,聚焦会商研判、应急处置、抢险救援、人员转移、巡查防守、队伍物资调度、信息报送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分级响应和防范应对。四是压实浒苔打捞船属地监管责任。对毛虾特许捕捞船伴航执法,对养殖集中区域定期组织海上养殖船安全检查,加强进出港报告事后监督。采取物理隔离、强化日常巡查等多种手段落实渔船封闭管理,重点加强对外地停靠我区渔船等特殊渔船的进出港管理和沿海自然河汊的日常管理。五是密切跟踪气象预警预报,及时作出提示提醒。加强渔港基础建设分析,完善相关对策,加强渔船网格化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伏季休渔人员相对集中有利时机,分类开展船员培训,增强海上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自然灾害领域
主要风险:预计今年我区汛期气候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总降水量比常年偏多1~2成,气温偏高1~2℃。一是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较常年偏多,有阶段性高温天气;二是入梅正常略早,出梅接近常年,梅雨期长度略长,梅雨量正常略偏多。如遭遇强降雨,出现局地性城市内涝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影响我区的台风为2~4个,可能有1~2个影响较重,需关注对海边设施、海上作业平台和各类船舶的安全影响。
防控措施: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按照分类监测、分级预警原则,加强精密观测和精准分析,着力提升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定期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会商,强化趋势分析和提前防范,及时下发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示,提高防范应对效率。二是加强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对危险房屋、临时搭建建筑、户外设施、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高空作业、港口和海上作业平台、各类水上船舶等重点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消险除险,加强安全作业管理,及时采取停产停工、防风避风、转移避险等应急措施。三是高度重视汛期低洼地区以及轨道、地铁、涵洞等地下空间安全防范,组织开展短临天气监测预警,及时进行除险加固,组织开展防渗水、防倒灌等类型应急演练。持续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强化森林火险监测、一线巡查和防灭火设施维护,加大野外露营地火源管控和违规用火行为查处力度,提高火情火险早期发现和处置能力。四是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抗台风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掌握雨水情信息,强化洪水预报联合会商。特别要关注上游客水的影响,结合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开展应急抢险实战演练,落实物资储备保障和抢险装备配备,做好防汛抢险准备。五是强化应急准备。严格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强化信息报送,确保信息通畅。做好队伍、物资、装备等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灾害,快速启动响应,有力有效处置。
南通市海门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