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镇2015年工作总结
来源: 中国海门 发布时间:2016-05-25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常乐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全镇上下紧扣“打造南通经济强镇、江苏文化名镇、全国宜居美镇”的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创新作为,全力推进文化特色镇向现代新市镇转型,先后获评“全国文明镇”、“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最美村镇(文化遗产类)”,在荣获全市区镇综合先进的同时,中心镇建设、工业经济、农村工作、民生工作等12个单项工作获全市先进。一年中,各条线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财政条线

1.完成财政总收入5.9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继续领跑全市各镇。

2.利用大美建设、大善贸易、常来常往旅游、美麒麟红木城等4家融资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撑。

3.共47项总额3835万元的涉农惠农资金通过“一折通”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受惠农户达4.6万户,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

4.共组织各项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建成现代农业项目1个、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路8公里,新建改建农桥32座。

(二)政法综治条线

1.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5起,调处成功率达95%。共办理上级信件82件、各类群众来信来访34件,信访办结率达100%。回复12345求助、咨询、投诉785件,群众反馈满意率达97%。救治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8名,未发生进京上访、非访现象。在全市区镇平安法治工作季度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1名,第二季度获第2名,第三季度获第4名,全年获第1名。

2.在全市率先实行“村警联动”处置机制,放大村居干部在网格化排查矛盾纠纷过程中的优势和作用,提高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率,全年110警情总数、纠纷类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6.5%和18.4%,其做法和经验在南通公安内部刊物上获推介。

3.新建的镇级法治文化阵地被评为海门市示范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同时,培育村、中南村、麒北村等社区建成主题各异的村级法治文化阵地。

4.镇中心派出所警务楼扩建改造工程竣工并投用。

(三)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人才、政务便民及机关事务条线

1.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五个一”活动,落实整改领导班子“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基层组织及村居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16个,组织学习交流、专题党课、警示教育、集体承诺签字等活动6次,完善修订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制度8项,帮助村企解决实际问题20多个,落实民生实事工程30多项。

2.切实加强网格支部管理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推行“强村带弱村”帮扶模式,有力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

3.以“树一流形象、争二次率先”好班子、“双带”五星村党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实现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双推进、双提升。镇党委再度蝉联海门市“树一流形象、争二次率先”好班子,镇机关党总支、常乐派出所党支部、中南集团党委被评为海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培育、中南、庵宝、如意、玉竹等村党组织被评为第十二批“双带”五星村党组织。叶剑生同志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省最美基层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4.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组织整体组建率达96%。深入开展“双挂双亮双服务”活动,新培育粉末冶金厂、沪江锁业集团两个非公党建示范典型。

5.切实加强全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年选用调整镇村干部55人,其中机关干部23人,村居和镇属单位干部32人,新提拔任用村居党组织书记6人,轮岗交流机关干部3人,跨村交流村党组织书记2人、大学生村官12人。发展新党员25名。

6.引进的专家张德良教授成功申报并顺利入围海门市“东洲英才”项目。同时,申报海门市高技能人才高工500名、技师100名,江苏高技能人才1名,海门市首批科技企业家4名。全年培训各类人才600多人次。

7.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常乐的工作目标,切实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全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报信息380条,被《新华日报》、《南通日报》各录用1篇,编发《海门日报》常乐专版5期。

8.深入推进文明创建,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镇”称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大力培育和选树身边典型,中南集团副总裁陆亚行入选\n6月“中国好人榜”,黄丽珍等4人被评为“海门好人”。

9.新的镇便民服务中心启用,进驻部门15个,设置服务窗口26个,全年承办群众事项2万余件。

10.实施了机关食堂改造、科室优化调整和标牌设置。

11.全年实施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19个,交易总额达2693万元,共节约财政和集体资金700多万元。

12.人才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市年度单项工作考核中分别获第3名、第1名。

(四)农业经济和农村建设线

1.新增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1000亩,启动实施超亿元休闲农业项目1个,建成农业“全托管”项目\n7家、家庭农场9家,完成农业深加工项目投入800万元,新认证农产品5个。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均获第3名,全年获第2名。

2.各村村营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超50万元的村有17个,超100万元的村有2个。完善修订了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村级“三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股份制改革,并在全市率先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3.完成绿化造林240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清障和长效管护等工作,完成拆坝建涵1423座,拆除网簖450多条。顺利完成小型水利县建设常乐段工程,整治河坡45.5公里。新竣工国家级农业资源开发项目1个、海门市级农业资源开发项目2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市领先,成功创建南通市农村环境整治示范乡镇。中南村通过省“三星级康居乡村”验收,培育村获评“江苏省最美乡村”。

4.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五)服务业经济、红木产业发展和旅游条线

1.完成服务业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7.2亿元、入库税金2.3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4.3%,新开工超千元服务业项目9个,新增应税销售超千万元重点企业6家。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1名,全年获第3名。

2.大力推进红木产业集群发展,总投资5000万元的麒麟红木城C区项目竣工营业,总投资5亿元、占地50亩的麒麟红木城核心区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封顶。麒麟红木电商交易区基本建成,入驻电商已达60多家。

3.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

4.开通了“张謇故里二日游”旅游专线,全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

(六)民生保障和安全生产条线

1.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作,在全市区镇民生工程考核中获第1名。

2.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重视和加强敬老院和民办托老院的安全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尊老敬老活动,镇被评为“海门市孝亲敬老”先进单位,中南集团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先进单位。

3.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和村居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和减负增效工作,为南通、海门“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推进会提供参观点现场2次,培育示范社区4家。

4.有序推进农村公墓和骨灰存放室达标建设,全镇有10个村基本达标,并通过市级验收。

5.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检查执法与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有效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代表海门接受省安委会、省安监局的“基层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建设和基层安监机构能力建设”调研,获充分肯定。

(七)中心镇建设条线

1.完成锦石南路、大生源路、民灶河路拓宽改造。完成10万平方米的镇区绿化和42万平方米的租地绿化建设。中南市民公园完成设计,并进入招标程序。

2. 镇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全面启动,并完成30%的工程量。完成长兴社区路灯安装和常乐主镇区建筑15000米灯带安装。

3.完成农民街、七家村和状元街等区域1150米的建筑立面改造。

4.积极做好安置小区建设前期工作,编制了100亩安置小区和75亩宁启铁路二期安置小区的修建性详规。出台了《常乐镇居民弃宅进镇实施意见》,制订了常乐镇农村“双置换”工作实施方案和拆迁补偿实施方案。

5.完成镇区1万平方米建筑的搬迁。

6.通过技术合作,将全镇300多亩基本农田调整为建设用地。

7.完成222省道沿线统一风格店面招牌的制作安装。实行城管、城监、工商、公安、交警、居委会、市场、学校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了集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的长效常态管理。

8.按上级要求完成了40多块违章用地(历年)的整治。

9.在全市年度城镇建设单项考核中获第1名。

(八)工业经济、项目建设、开放型经济、科技创新条线

1.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7.9亿元,同比增长13.4%。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2名,第二季度获第1名,第三季度获第2名,全年获第1名。

2.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390万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50万美元。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2名,第二季度获第3名,第三季度获第2名,全年获第2名。

3.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2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参加市集中开工项目3个,新项目开工率和竣工率均列区镇第一。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3名,第三季度获第1名。

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亿元,占比达70%。完成专利申请总量281件,发明专利申请67件,新增有效发明29件,获专利授权189件。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3名,第三季度获第2名,全年获第3\n名。

5.弘謇工业园一期区域内的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均已建设到位,并完成土地调整规划的编制和上报,项目承载力全面提升。

6.盘活老工业小区、老厂房、老砖瓦厂等存量土地200多亩。

(九)社会事业、张謇文化和建筑业经济条线

1.镇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镇文化艺术展览馆、弘謇书院实现全面开放。镇文化中心“八个有”、村社区文化室“六个有”建设全面达标,在全市各镇中率先被评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

2.组织开展“书香常乐·全民读书月”、“欢乐社区行”巡演、送春联、中国汉字听写比赛、感悟“国学经典”主题演讲、全民K歌大赛、象棋邀请赛、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承办了海门市第三届张謇文化艺术周活动,启动了《张謇的故事》动漫制作。

3.张謇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4.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86%。

5.匡北、常胜、振复3个村新建成省级卫生村,颐生村通过省级卫生村复查。

6.为全镇65岁以上老人和高血压、糖尿病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受益人数达2.64万人。组织开展了育龄妇女体检,参与检测的育龄妇女近5000人。对年满60周岁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进行申报、审查,新增奖扶对象1012人,帮扶对象13人,并为4000多名14周岁以下独生子女父母办理了意外保险。代表海门接受南通市“十二五”计生工作检查,得到充分肯定。

7.完成了新中心卫生院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

8.常乐小学竣工并投入使用,常乐中心幼儿园主体结构封顶。完成了长春初中防水工程、平山小学食堂改建工程、麒麟小学校舍加固工程。

9.在全市区镇建筑业经济考评中获第1名。

(十)纪检监察条线

1.组织开展了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利用手机短信平台不定期发送廉政规定、格言警句,邀请市纪委领导来镇上廉政党课,组织观看“清廉江海”微电影和其他警示教育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

2.协助拍摄的《南通张謇:家诫传世,警世流芳》专题片作为全省重点推出的5部《家诫》之一,率先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播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3.切实加强全镇“三公”经费的监管,全镇“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再下降40%。

4.制定了《常乐镇党员干部勤廉约谈制度》,先后约谈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12人次。立案查处违纪案件19件,处分违纪党员干部20人,其中开除党籍2人。

(十一)人民武装、环境保护、民营经济条线

1.认真做好适龄青年兵役登记、民兵整组等工作,组织民兵骨干参加预备役集训、民兵点验和学生军训8批次,圆满完成本年度34名新兵征集任务,其中大学生新兵11名。

2.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秸杆禁烧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新增个体工商户254户,私营企业57家,一般纳税人36户,小规模纳税人96户。完成固定资产民间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6.9%。在全市区镇经济工作“八项竞赛”中,第一季度获第2名,第二、三季度均获第1名,全年获第1名。

4.积极做好三峡移民的稳定工作。

(十二)大交通建设、农路建设与管理条线

1.新建等级农路6公里,新建改建农桥5座,完成农路提档升级28公里,改造常乐片、平山片农路路肩70公里,开通了麒麟片小循环农村公交线路。

2.完成宁启铁路二期527户搬迁户调查工作,进入公示阶段。完成345国道东延段搬迁79户。

3.完成222省道和汤正线全线的亮化工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镇上下的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面对低迷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发展环境,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再一次向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