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常政发〔2020〕69号
关于印发《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村(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20﹞3号)和省、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实际,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请各村(居)、各有关部门对照细则要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并报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系人:宋丽,联系电话:68630028,电子邮箱:752210960@qq.com,其他工作总结和经验材料随时上报。
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人民政府
2020年9月9日
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实施细则
消防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以下统称“五进”)工作,是进一步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普及消防安全素质教育,提升公众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使“五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消防宣传任务明确、责任具体、措施落实,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社会共治,推动责任落实,完善教育体系,普及消防知识,进一步增强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消防安全氛围。
二、工作标准
(一)进企业
企业将消防安全宣传纳入日常管理和消防工作责任考评内容。每年至少举办1次“消防安全大讲堂”,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宣讲消防安全。组织新上岗的员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特殊工种、重点岗位员工进行入职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设有消防控制室的企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救援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 企业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场所(区域),配备消防宣传资料,有条件的可建设微型消防体验室(点)。设有员工宿舍的企业,应在宿舍区设置消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禁止员工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违规用火。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测试,员工做到“懂所在企业(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以下简称“一懂三会”)。
3. 企业为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明确标识,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板、示意图或标识;人员密集场所普遍“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提示消防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提示安全出口和疏散逃生路线”。
4. 企业制定不同岗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经常组织开展演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1次灭火、逃生疏散演练。定期组织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等活动。广泛开展“查找身边的火灾隐患”活动,设立线索举报信箱,健全激励奖励机制,加大举报奖励力度。
5. 消防安全月、安全生产月等重点时期,企业广泛开展“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自查,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知识培训,组织一次实地灭火逃生演习,在企业内部悬挂、张贴一次消防宣传挂图标语、挂图,向员工发送一条消防安全提示信息”活动。
(二)进农村
1. 将消防安全宣传纳入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内容;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定期对成员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明确1名村干部负责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行政村成立志愿消防队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2. 依托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立消防安全宣传场所(区域),有条件的可建立微型消防体验室(点),配备常用消防器材、模拟体验设施和宣传资料;在主要道路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在易发生林火的地方,设置警示性标语。
3. 制定并落实《村民防火公约》,建立乡村安全重点对象“特殊关爱”和“邻里守望”制度;结合各村实际,利用广播,广泛开展消防宣传;麦收、秋收和春节、元宵节等重要时节,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宣传。
4. 村民集体活动场所设置宣传栏或警示牌;定期组织灭火、逃生疏散演练等活动。
5. 利用农闲、节庆活动和农民工进城、返乡等时机,针对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孤寡、智残障等不同对象,开展精准化消防宣传,实行“一对一”帮扶,并落实紧急情况时的救助人员。
(三)进社区
1. 将消防安全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评定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2. 社区建立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选取熟悉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社区消防安全宣传员(大使);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消防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内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要依法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制度、责任人和应急疏散预案。
3. 社区设立固定消防宣传阵地,将消防元素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积极组织居民参观各级各类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拓宽居民接受消防宣传教育的途径。
4. 发挥社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社区民警等在消防安全宣传中的作用,逐步建立社区消防宣传教育制度体系。社区医院逐级落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责任,每年对医务人员和职工进行不少于2次的消防培训。
5. 结合本镇村和社区实际,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全国科普日等,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和火灾、地震等群众性应急演练,提升社区居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进学校
1. 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消防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校园消防隐患排查,将消防宣传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2. 中小学、幼儿园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做到有师资、有教材、有课时,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应急疏散演练和消防宣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设消防安全校本课程。
3. 每年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示范课”教学活动,培养消防授课教师。定期组织消防运动会、消防知识竞赛、消防绘画作文大赛、参观消防站、消防夏(冬)令营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聘请1名消防指战员担任“校外消防安全辅导员”。
4. 校园显著位置设置固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栏,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微型消防体验室(点),配备常用消防器材和模拟体验装置。在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网和学校自媒体平台刊播消防安全知识。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消防宣传月等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五)进家庭
1. 将家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乡规民约等创建内容;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业主委员会等建立面向家庭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邻里联谊和家校共建活动。
2. 广泛开展家庭消防安全“明白人”活动,编印发放家庭消防安全手册、读本、倡议书、知识卡片等,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和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家庭消防安全常识,倡导安全用火、用电、用气习惯,指导家庭查找、消除火灾隐患。
3. 定期组织村(居)民开展家庭灭火、疏散逃生演练,保持消防通道畅通,熟悉避难逃生路线,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爱护公共消防设施,不占用消防车通道。
4. 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家庭成员在平时和外出时做到“清厨房、清阳台、清楼道,关电源、关气源、关门窗”;对家中老人、小孩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协助、提示独居老人或生活能力有障碍的群众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5. 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家庭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安全包,安装“独立式”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正确掌握使用方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各村(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安全宣传“五进”与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民普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激发公民参与消防安全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消防安全宣传“五进”会商协调制度,研判工作形势,解决实际问题,定期策划选题,营造浓厚氛围。
(二)落实部门职责,严格督导检查
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和落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职责,结合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特点,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总体工作部署,依法组织实施和开展监督管理。要将消防安全宣传“五进”纳入消防工作巡查考核内容,完善评估体系,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三)强化工作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要推动建立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宣传“五进”协作机制,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落实保障措施,将消防宣传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拓展社会资源进入消防安全宣传的途径,广泛建设各类消防宣传队伍,因地制宜建设各级各类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消防安全主题公园,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五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