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信心 勇毅前行 高水平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来源: 南通市海门区城市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4-06 08:39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长远。全系统一定要以更加自觉的政治担当,更加奋发的昂扬姿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海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上来,高水平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3年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围绕“百姓城管”主线,突出“基层基础规范年”“管理质效提升年”“队伍建设深化年”三个重点,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推动形成统筹推进、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凝心聚力推进“一示范四城市”建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一)围绕“基层基础规范年”,抓执法、优保障,显著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基础规范,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推动执法保障提效一是配强阵地设施。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阵地建设,各镇(街)要严格按照要求,加快推进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执法服装的配备,落实听证室、档案室、询问室等功能场所的设置,为确保执法记录仪顺利接入市综合执法平台,各综合执法局要加快推进执法记录仪的配备工作,积极参与申报城管执法规范化达标建设;二是配足执法力量。按照“区属镇管镇用”原则,动态调整执法人员数量,各镇(街)在编制限额内根据空编情况要及时提出补充计划,重点解决基层法制员配备问题;三是配齐辅助队伍。各镇(街)要进一步加大辅助人员招聘力度,统一招录规范,做好联合审签,落实辅助人员“逢进必训”制度,确保受训率达100%,加快配齐配强镇(街)城市管理辅助人员队伍。

推动执法模式提档一是强化基层执法办案。要坚持案审会制度,缩短办案期限,确保办案过程行为规范、公平公正。要加强对案件办理数量、质量考核,逐步提高赋权委托事项办案实例的数量;二是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涉企免罚轻罚,开展企业走访行动,推行一次上门、全面“体检”的方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组织开展“信用关爱”工作,落实信用修复提醒协同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让企业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三是加强日常普法宣传。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举办“每月一主题”普法活动,面向企业和群众开展“小微式”普法,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城管执法实践全过程。

推动执法机制提优一是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加快理清理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继续推进与市场监督、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不断完善线索互通机制、案件移送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推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抓、部门配合”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指导监督机制。邀请法律专家、业务能手、法制专员组成“城管法律顾问团”,不定期进行参谋指导、法律宣传、案件把关、业务培训,以常态化“法治体检”促进文明、规范、高效基层执法。围绕制度执行、文书制作、执法规范等方面,制定完善综合执法监督重点事项清单,深入推进“零距离随同”“特邀式参与”“非现场接触”“回访式服务”等多维度执法监督模式;三是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加强对镇(街)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市容管理、依法行政、违法建设治理等事项开展日常考核,定期召开综合执法联席会议,通过“晾晒”成绩单,有效激发镇(街)综合执法工作的内生动力。同时,制定完善行政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工作制度,加大日常监督问责力度。

(二)围绕“管理质效提升年”,抓市容、优环境,持续彰显为民服务情怀

锚定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目标,加快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弱项,持续推动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实现市容管理长效化。一是市容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依托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等工作,努力破解城市管理难点堵点问题。要加强对流动摊点、车辆乱停、乱张贴涂写等日常管理问题的综合治理,开展针对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的巡查督查,通过督查通报、媒体曝光、舆论监督等方式,增强履约单位责任意识,促进问题快速整改。要围绕箱体、建筑立面、城市家具等重点板块开展集中整治,补齐城市市容环境短板,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要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镇(街)综合执法局要加大对占用农村道路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的管理和引导,把监管目标、安全责任、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环节。综合执法大队要严把渣土运输车辆驾驶人准入关,保障源头安全隐患新量“不增”。要加大《城镇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规范户外广告审批流程,在城区持续开展违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年内完成一条商业大街的楼顶大型违规广告和广告字拆除工作;二是民生服务工程取得成效。借助《南通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实施,全面梳理城区公共停车场信息,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做到应接尽接。落实对路内泊位综合评价机制,合理增设或取消停车泊位。结合相关部门工程建设计划以及老小区改造,挖掘现有停车资源潜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等内部停车场率先向社会开放共享。落实便民摊点疏导区建设,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便民性原则,因地制宜设置便民服务摊点疏导区;三是违法建设治理严管严控。紧紧围绕“存量违建有序消化、新增违建有效遏制”的治理目标,各镇(街)综合执法局要深入研判各类案件的关键信息,逐步提高协同管理机制的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社区、村居、物管公司在新增违建管控中的源头作用,深化网格化巡控工作机制,形成控违治违的强大工作合力,依托老小区改造工程,“无违建”社区小区和违建治理“红色管家”创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严控区域新增违建,以点带面平稳消化一批存量违建。

实现环卫保洁高效化。一是加大城环监管力度。在城区环卫体制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区环卫项目公司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按照保洁标准对城区道路、河道、公厕等进行精细化保洁服务,按照三年定额补助服务费不调整的方案,通过提升机械化保洁率、增强环卫工人积极性来提高环卫工作效率,实现减少财政支出、降本增效目标;二是加快农环改革速度。今年将指导未完成市场化改革的镇(街)全面落实农村环卫市场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环卫市场一体化运营模式;三是推动垃圾分类治理。稳定运营海门综合垃圾处置中心,形成建筑垃圾闭环管理体系,持续扩大餐厨废弃物收运范围,不断提升收运能力,全力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建设,联合多部门力量,打造省级达标小区和“三定一督”四分类小区。提高农村垃圾治理能力,高效运行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指导各镇(街)建设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实现污染防治实效化。一是加强扬尘治理。大力提升扬尘治理效能,完善区“654”专项办的高位协调运作机制,坚持实施南通市“654”专项办扬尘管控打卡制度,督促责任单位落实专人负责巡查工作。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红黑榜”考评,争创南通市级“红榜工地”;二是加强偷运偷倒建筑垃圾治理。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各镇(街)要常态化开展打击跨区域偷运偷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强化跨区域运输建筑垃圾前端管控、源头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建筑垃圾跨区域违法排放、运输、消纳等行为,切实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强餐饮油烟治理。采取“平台监管+现场督查”模式,落实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强化部门联动执法、联合检查,组织大气污染治理第三方公司,对大有境、龙信广场、商和广场、大润发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强排查,全面推进餐饮油烟提标改造,打造一处“绿岛”项目。

(三)围绕“队伍建设深化年”,抓党建、优品牌,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充分发挥“‘城’心向党·‘行’在东洲”党建品牌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激发队伍活力。

不断深化党建品牌。一是夯实路上攻坚堡垒。持续推行“党务+业务+服务”三务一体模式,调整优化“路上城管攻坚党支部”,明确攻坚任务清单,计划承接停车管理、垃圾分类治理、市容秩序管理等攻坚任务。实施“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一线建功”行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表率作用,实现党建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强化政治理论宣讲。建立年轻干部理论宣讲骨干人才库,依托“城管青年说”宣讲品牌,重点打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队伍。以党员冬训、“立德明志·‘青’城逐梦”主题活动等为载体,深入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打造廉洁文化品牌,主动涵养崇廉尚廉、倡廉树廉的新风正气,树立廉政标杆,强化为民情怀;三是聚力基层共建创新。做实做强“城管志愿者服务站”,在开展“居家服务暖民心”“绿色分类新时尚”“文明城市在一线”等日常服务基础上,联合海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海门街道狮山路社区、三厂街道厂南村、海门港新区河南村,打造城管村居共建样板区,创新“居民点单、村居下单、党员接单”的党建服务模式。

不断强化共治共管一是建立挂钩制度。加快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挂钩”机制,“挂钩联系”相应镇(街)、社区,定期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问题;二是人员进驻社区。各大队、镇(街)中队依托现有的“城管志愿者服务站”,以1+1+N (单个社区配备1名队员、1名协管员、N是指社区干部、综治网格员、环卫保洁员、城管监督员等等,逐步扩充进职能部门人员、志愿者等等)或N+1+1 (多个社区配备1名队员、1名协管员)模式进驻社区,参与社区例会和管理工作,强化普法宣传,真正做到管理重心前置;三是推行协商议事。依托社区原有的联动议事架构,建立社区城管“协商议事”和“矛盾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城管委的高位指挥、高位协调作用,将城管委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引进社区、赋能基层,建立“大城管”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疑难和交叉问题以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不断推进文明执法。一是规范执法行为。统一综合执法队伍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办案行为、执法装备使用,坚持“执证上岗、亮证执法”,切实做到规范文明执法。抓实执法监督工作,定期开展案卷评查、旁站式监督、督察通报,督促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二是提升法律素养。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计划,通过“基础”+“适岗”+“专业”模式,以执法人员集中培训、执法骨干法治轮讲、执法岗位技能竞赛、以案释法、庭审旁听等培训教育活动形式,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十佳执法标兵”评选活动,加强先进典型的挖掘、提炼、选树、宣传,坚持典型引路和正面引导,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执法人员提升执法素质,打造执法为民服务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