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区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提效能,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攻坚克难、加压奋进,预算管理、资产清查、工程管控、债务管控、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财政保障。
一、深挖内部潜能,着力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积极有力组织收入。依法依规加强收入征管,强化财税协同联动,大力培植涵养税源,持续动态监测,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7%。二是因地制宜盘活资产。坚持“边清边盘、精准施策、严防风险”三个原则。聚焦“清查存量、处置变现、优化配置、统筹调剂、动态监管”五个环节,分类施策,集中攻克难点问题,资产清查利用工作成效显著。三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紧盯上级重大政策、示范试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流动梳理优质储备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共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奖补资金、专项债券等21亿元,带动全区社会事业、重大交通基建、“两重”“两新”等重要领域项目加快实施。
二、兜牢民生底线,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统筹资金0.5亿元用于就业补助、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实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支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强化兜底保障,拨付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6亿元,用于城乡低保、残疾人、特困群众、困境儿童的保障。二是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区实现教育支出18.8亿元,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到位,义务教育全面纳入本级财政保障范围,城乡教育对象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拨付基本公共卫生资金1亿元,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信息化程度、可及化效果均显著提升。统筹财力支持健康海门建设,中医院新院正式启用,医疗资源更加优质、便利。三是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强化“三农”资金多元化保障机制,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投入2亿元实施5.9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拨付1.4亿元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实施;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各项惠农补贴5.3亿元,惠及36万农户;建立村级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拨付1.1亿元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能力。
三、高效惠企助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扶持资金精准灌溉。开展“千人联千企”系列活动,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审即享”,全区累计拨付企业扶持资金4.2亿元,惠及企业2190家。持续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政采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或采购包217个,授予合同额达4.1亿元,73家企业享受到了价格评审优惠。全面取消政府采购领域投标保证金,共减轻供应商负担0.2亿元。三是惠企政策重点定向。聚焦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研究优化支持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出台《关于加大科创项目招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产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区级产业扶持资金管理,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有保有压,从严控制财政支出。
一是过“紧日子”落到实处。出台《关于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强化支出管理的通知》,强化预算编制源头管控,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建立健全支出审核机制。把好预算支出关口,硬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确保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切实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城市运维降本增效。选取绿化养护项目开展成本绩效分析,通过定标准、理流程、核成本、设标杆,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公共服务产出标准和成本定额标准,形成了6大养护类项目预算支出标准,实现同口径平均降本幅度20%以上。三是工程项目从严管控。以概算评审为抓手,制定出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实施细则》,推动项目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确保有限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对概算、预算、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预算审计中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变更及招标期望值等的管控,全区共节约工程建设类项目资金2.5亿元。
五、全面提质增效,深入推进绩效管理。
一是持续关注财政政策产出成效。对执行时间超过3年的就业补助、人才津贴补贴等重大惠民政策开展政策绩效评价,既横向与周边地区同类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又纵向关注政策历年执行成效,深入挖掘政策提质增效发力点,持续加大对补助资金使用成效“最后一公里”的跟踪监管。二是常态化开展在库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对1117个在库项目开展绩效目标审核和绩效跟踪监管,对上年度963个部门项目和248个部门整体开展绩效自评审核,自评金额累计达207.3亿元。对发现存在较大目标偏离的项目及时开展目标纠偏或预算调整,有效推动资金绩效与项目管理的深度融合。三是深化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构建。及时反馈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单位“即知即改、改出实效”。深化绩效与预算分配挂钩机制,6个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调减明年预算0.7亿元,同时督促改进项目管理和政策优化调整,进一步夯实评价结果运用实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