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海门”门户网站相关工作,现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拓展公开形式,提高公开效果
我局大力拓展公开形式,从方便公众出发,注重利用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开公安机关各种资讯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公布公安政策法规;利用办证大厅开设警务公开栏、公告栏;通过建立、完善信息咨询服务热线等形式,方便公众获取公安信息。同时,在我局政务网站在线上专门开设网上咨询、“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将公开的信息进行整合,方便群众查阅,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出入境管理:
(一)是在政务服务网开设相关栏目,供申请人查询业务办理进程、取证时间以及申请条件、注意事项。同时开设投诉举报、领导信箱、证件识别、专家在线咨询、全省出入境机构介绍等栏目,让公众获取更多出入境相关的知识,并将问题直接反映到各级出入境部门。
(二)是在办证大厅公开不准出境人员规定、港澳定居打分标准、出入境业务工作时限、工作守则与服务承诺、投诉举报途径、收费公开栏、收费许可证等。此外,在办证大厅设有投诉登记本,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是在警务公开出入境业务须知、注意事项,发布最新便民措施、相关业务公告、解答公众有关出入境业务的疑难问题。2011年度,我局共接听群众咨询电话1800多个。
交通管理方面:
(一)是推出了《海门日报》公安交通版块、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全方位宣传报道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动态,解读新颁布的交通法律法规,介绍交通管理业务和业务办理程序及有关规定,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是落实公告制度。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提供信息,在政府公务网公布车管业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在政务网定期发布交通管理信息公告,内容包括: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公告、机动车逾期未参加安全技术检验公告、大型活动道路交通管制信息公告等。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挂号信等方式,对过期未办理车管业务的驾驶员进行温馨提示。
人口管理方面:
我局随时将新的户籍管理规范发布在互联网上,群众可在网站“办事指南”中的“户政”类进行浏览。内容主要有:各类户口迁移的审批条件、审核材料和办理步骤;出生登记、户口注销及项目变更;分户、立户及单位集体户设立;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收费标准和依据;暂住登记、暂住证办理等,使市民减少往返公安机关的次数。
二、宣传推动力度加大,重点部门信息公开质量提高
为扩大公安信息公开工作的影响,使社会公众进一步关注和参与公安信息公开工作,2011年,我局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重点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海门警务在线等加强宣传,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三、充分利用政务网,努力提高公安工作透明度
在政务网站定期发布最新公安信息。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警务采购、公安招录、全市警务动态、警事要闻、警情播报、悬赏缉凶等。其中《中国海门》《海门市公安局》网站,为市民解决疑难问题1000多个。在政务网上设置公安业务查询。如交通违法、报废车辆信息查询和办理各种业务表格下载服务、办理护照等。并设置热线电话,落实专人负责答复公众提出的各种相关业务咨询。并在一线民警窗口单位设置值日警官窗口,依法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并设置热线电话,落实专人负责答复公众提出的各种相关业务咨询。
四、工作实效
通过网上信息公开制度,海门市公安局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也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适应形势发展,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8月,海门市局接到上海一市民的咨询电话,对方是通过信息公开查询到我局出入境办公室电话就居民赴港澳旅游的需办理相关手续进行了咨询,足不出户解决了其实际问题。
五、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公开意识及内容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长效工作机制建设需要完善。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充实公开内容。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信息。加强对公众关注度高的公安信息的梳理,探索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制度,充分征求公众意见,推动科学、民主决策。二是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方便公众获取公安信息。加强公安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三是拓展公开形式。进一步发挥新闻发布会、各大媒体的作用。四是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确保公安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深入、持续、高效地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海门市公安局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