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买到了假农药、假化肥,大家一定要及时报警!”2月3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海门港新区海防派出所民警周佳琳走进田间地头,向村民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刚过,南通各地农户早早进入“农忙状态”,抢抓有利时机推进春耕备耕。海门公安开启“田间警务”模式,播撒安全的“种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真正做到警务围着民生转。
“‘田间警务’就是要解决群众春耕时节的‘急难愁盼’,为海门乡村振兴助力。”南通市海门区副区长、公安局局长宋民说。
田间话风险
为深化禁种铲毒专项行动,海门区公安局禁毒大队紧紧抓住春耕种子落地的关键期,组织警力会同村干部、网格员、禁毒志愿者深入下辖12个乡镇,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种类、特征及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危害性和违法后果。
同时,海门区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民警还联合当地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深入到各农资产品经营门店走访检查,重点检查种子经营、农药批发,严把农资质量关。期间,联合执法人员通过查验产品经销台账,严格要求农资经营主体守法经营,认真履行进货验收职责,坚决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市场坑农害农。
在此基础上,海门公安机关以维护春耕期间农村治安秩序为抓手,组织派出所联合村委会加大巡逻力度,加强村组和田间巡逻看护,坚决打击偷盗农用生产资料,偷盗电机、电缆等农用电力、水利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压降盗窃案件发生。
地头讲反诈
“大家只要记住天上绝不会掉馅饼,骗子就不会有可乘之机。”2月1日,在海门区常乐镇平山村,海门区公安局常乐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辅警正在开展反诈宣传。
“春耕时期,也是农民‘钱袋子’的守护期。我们把反诈工作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常乐派出所所长邓畅告诉记者,他们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每人手持一台“反诈小喇叭”走村串户,向农户“喊话”。通过海门沙地话、江北话两种方言向群众播放反诈知识、讲解身边典型案例,特别是梳理出以种植、养殖、农业项目等名义实施的涉农诈骗典型案例,做细做实识假防骗宣传,谨防老百姓购买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把反诈宣传从街头、会场开展到田间地头,通过全覆盖、高频次的反诈、防诈宣传,让群众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进村说交通
“你好,请佩戴好头盔驾驶三轮车,这也是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2月5日,在海门区三星镇叠石村,当地交警拦下一辆农用三轮车,提醒驾驶员在忙着春耕的同时,不要忘记遵守交通法规,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自1月14日起,海门区公安局围绕交通安全“大研判”、源头隐患“大清零”、重点违法“大整治”、春耕出行“大服务”、交通安全“大宣传”五个方面全面开展交通安全大整治行动。当地交警部门还积极与农机执法人员联合开展保安全促春耕专项行动,为农户送安全送服务,及时为农机免费张贴反光贴,开展农机上路行驶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在重点路段设置临时检查点,对过往车辆逐一检查,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据统计,截至目前,海门交警已查处农用车、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