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规划、优空间。积极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调整方案经自然资源部审查,11月初获批。高效推进村庄规划编制,230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组织专家论证,52个行政村通过省厅数据库备案,落实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853亩,保障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居民点建设等空间需求。积极完善控规报批,按照急用现编的原则,组织召开十次控规评审会、八次区规划办公会,共获得29个片区控规批复,完成海门详细规划单元划定工作。积极推进镇村布局规划优化,与区镇开展四轮对接,完成初步成果编制,通过专家评审。加快开展2023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方案报省政府并通过7个省级部门审查,于7月获得省厅批复,切实解决南布洲湿地植物园建设需要。
2、保用地、促发展。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7个省级和24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及时保障到位。正式发布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新标准,并报省备案。积极主动沟通、尽早谋划开展成片开发方案编制,2024-01号方案获省政府批准,2号方案已报南通市政府。加速推进土地征(转)用报批,已办理征(转)用地19个批次(项目)5415亩,为海太过江通道、疏港航道、沿海天然气支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经营性用地出让争取宝贵时间。目前完成工业用地出让25宗1207亩,保障了振江新能源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21宗1255亩;在挂经营性用地2宗379亩,11月再挂牌5宗331亩。完成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划拨供应38宗1353亩,完成项目竣工土地核验30宗1950 亩。创新工作思路,稳妥推进不设特定条件工业用地出让4宗66亩。及时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利用,盘活自然资源资产857亩,确保11月底前完成南通下达任务。积极开展盘存挖潜,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115亩,处置闲置土地386亩。联合区农业农村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通知》,完成系统备案设施农业地项目14宗203亩,落实乡村振兴项目用地202亩。
3、守红线、严执法。全力巩固耕地整改恢复成果,5099亩承诺耕地变更为新增耕地,占全部图斑面积的96.9%。积极推进土地“双整治”,《海门区增减挂钩专项规划(2024-2026年)》获省厅批复;获得2021年双整治项目验收批文876亩;获得2023年占补项目验收批文1195亩;2024年占补项目初步摸排面积2392亩。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完成净增成片造林210亩、新建10个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新建正余镇邢柏村省级绿美村庄和提升改造四甲镇头桥村省级绿美村庄。广泛宣传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动物救助87起,完成植物调运检疫1190多件。全区森林防火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未发生森林火灾。全面开展新林保的划定工作,完成6.67万亩的林地保有量指标落界工作,其中省级公益林面积1.4478万亩,已完成省级确认。第一时间启动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完成率100%,已经通过工程验收。
4、优服务、提效能。做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指标监测工作,1-3季度海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2.95公顷/亿元,增幅-7.9%,暂列南通市第一。高效开展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市省部三级检查。积极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发证,多次到各乡镇调研和督导,对新问题、新矛盾及时进行会商会办,总体颁证率超82.62%,其中“三级确认”颁证1240宗。聚焦企业所需、百姓所盼,进一步丰富完善不动产登记便民举措,办理各类不动产业务41415件,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68次,开展“带押过户”681件,办理了29宗交地即发证,溯源花苑、建安佳苑、印象花苑等多个楼盘在交房现场实现“掌上申请、一网通办、线上缴税(费)、当场拿证”。依托长三角跨省通办“虚拟专窗”,海门区和上海宝山区两地协同完成首宗不动产登记的“跨省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