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距离“十四五”收官还剩不到200天,为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下阶段,区交通运输局要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工作跨越发展。
一是实施内外联通工程,构筑畅达便捷的综合运输通道体系。全面做好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海门段、通锡高速和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攻坚海太北接线剩余房屋拆迁和北沿江高铁剩余钉子户拆除工作,重点突破新江海河船闸三线迁改方案审批和征地补偿工作,着力打造无障碍施工环境。加快建设通吕运河航道整治工程,东方红大桥、新余大桥工程确保7月份通车;天西大桥、通光大桥争取年底建成通车;兴隆大桥建设确保序时推进。全力推动规划项目落地建设,继续配合做好通常高速公路、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星湖大道东延快速化及市域快线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和报批工作,协同开展勘查设计;推动通常高速上跨北沿江高铁工程、海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和222省道、瑞江路、228国道和港西路南延等共4条公路下穿北沿江节点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对上沟通对接,争取上级项目落地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适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进一步用好上级补助政策和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机制,全面落实好重大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二是实施惠民利民工程,构建城乡一体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南通市海门区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的既定任务,着力推进东灶港码头集群、沿江沿海进港航道、通海港区和东灶港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以及通海三期港口岸线报批等重点工作,加速疏港铁路开通运营,与洋吕铁路实现畅联。继续跟踪对接海门站列车班次优化事宜,加快推进相关协议签订;根据我区公交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线路调整、站点设置,构建布局合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公交网络;做好节假日和重点赛事、文旅活动的公共出行保障工作。常态化做好道路货运、水运、维修、驾培等各行业行政许可(备案)和行业日常检查。高标准完成国检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指标全面达标并争先创优。高质量推进S222线通州交界至货隆镇区6公养护大中修、预防性养护及长周期养护项目,深化BIM应用及“一缝一档”管理,推动国省干线养护质效再提高。
三是实施枢纽经济工程,构建智能融合的行业发展体系。加快培育规上交通运输企业,确保南通申顺供应链有限公司、南通韵礼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南通亚东供应链有限公司进规纳统,为经济运行争作贡献;确保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两个服务业指标完成市、区下达目标,确保公路、水路周转量指标持续位列南通第一档。持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管理中心大数据平台作用,坚持“打卡”、“派单”制度,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执法“线上+线下”融合质效。精耕道路养护维修四新技术“试验田”,推广非开挖注浆技术、聚合物灌缝材料等,快速修补路面唧浆、裂缝等病害,持续放大特色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