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为民便民,彰显交通担当 惠民富民,共赴振兴坦途
来源: 海门区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3-12-19 11:18 累计次数: 字体:[ ]

在广袤的江海大地,一条条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一辆辆来往飞驰的物流车辆,连起的是民心,带来的是人气,通往的是富裕。阡陌纵横的农村道路,串联的不只是村落与美景,更是百姓美好生活的愿景。近年来,海门聚焦于“为民、便民、惠民、富民”工程,大力推进全区交通事业发展,助力“百千工程”建设,推动乡村稳步,实现共富共美。

修路为民——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这路比起前些年来真是好走太多了。”今年70岁家住悦来镇凤阳村的王大爷看着门前正在进行白改黑的雁悦路感慨地说道。

为持续提升全区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基础设施和路网结构,2023年,海门区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行包含省、区、镇三级建设计划,涵盖35公里农路、30余座农桥,涉及10个区镇。

织线成网、连线成环、环线成面。近些年来,海门区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畅通群众出行“毛细血管”,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6.6亿元,完成县道大中修约6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34公里,改造危桥和宽路窄桥111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约1250公里。2022年投入约1.3亿元,提档升级乡村公路20公里,改造危桥和宽路窄桥15座,县道大修13.4公里。截至2022年底,海门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2296公里,等级公路密度率2.2公里/平方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以上农村公路通达率100%,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全区形成了“村村通、村村畅、村村安”的农村公路路网格局。

微信图片_20231219110531.png

图 1海门“四好农村路”

物流便民——区域间“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自从有了镇村快递服务点,出门散个步顺便就把快递拿回来了,又快又方便,不像以前还要骑电瓶车到镇上去拿,费时费力。”12月13日,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旭宏村村民陆文昌拿到刚“坐”326线公交车来的 “双十二”快递包裹,高兴地说。

微信图片_20231219110536.png

图 2海门“交邮合作 快递共配”

“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村口收快递”是海门老百姓的朴素愿望。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0年海门以农村物流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完善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建成区级农村物流中心3个、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29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230个,构建了“3+29+230”的区、镇、村三级城乡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扶持末端共配骨干企业,培育了全省首家末端共配快递企业——南通海顺快递有限公司,实现所有快递公司来海快递的统一进驻、统一分拣、集中派送;创新农村物流运作模式,推进“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现代农业”等模式,开创农村物流发展新局面,实现区域间“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目标。

公交惠民—— 打造一体化城乡公交

“下一站江海博物馆站,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在红色复古铛铛车上,家住三星镇的李女士牵着自己6岁的女儿准备下车,前往江海博物馆参观。

悠悠万事,以民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为了给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公交出行服务,海门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做好公交普惠,形成城乡公交线网规划设置和运营调度“一张图”,城乡公交智能信息服务“一张网”,城乡居民出行共用“一张卡”,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一个标准体系”。

目前,海门全区现有城乡公交线路44条、车辆312辆,覆盖城区主要集散点、全部9个乡镇和230个行政村;实行1-4元低票价,实现了城乡居民乘车优惠共享、一卡通刷、移动支付,线路同步接入“畅行南通”APP,实时公交服务全覆盖;建有汽车客运站13个,公交候车亭413座,站牌2600多个,公交电子站牌100个,实现城区500米、农村800米设有一处候车亭(牌);新购红色复古铛铛车,开通两条旅游专线和一条“星火江海”红色专线,覆盖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官公岛、颐生酒厂、江海博物馆、謇公湖旅游度假区、海宁寺等主要景点,打通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通道。

微信图片_20231219110538.png

图 3海门红色复古铛铛车

产业富民——农村公路“+”出发展新模式

“路越来越通畅,产业逐渐完善,我们村村营收入今年又要创新高了!”头桥村党总支书记郁浩东看着汝龙路两侧拔地而起的农展馆、冷库中心开心地说道。

微信图片_20231219110541.png

图 4四甲镇头桥村大棚种植园区

以路富民,以路振兴。海门结合城乡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方向和地域文化,把沿江高端海工制造、沿海能源装备制造、富民家纺等多个领域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品牌建设和打造中,构建路域环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长廊。形成了海门高新区、三厂街道的“农路+现代农业”、开发区“农路+地标养殖”、临江新区“农路+生物科技”、常乐镇“农路+文化旅游”、海永镇的“农路+生态江岛”、正余镇“农路+先进智造”等区域特色环线。

紧扣“农村公路+”品牌核心发展理念,打造一批产业路、旅游路,促进乡镇经济和全域旅游发展,如四甲镇头桥村依靠汝龙路、头桥西路等产业路,建立了农产品展销中心、仓储基地保鲜库以及直播基地,吸引了更多农产品入驻,2022年村营收入达到223万元,提高了50%;余东镇依托“富民村一村一循环、余东镇一镇一循环”路线,召开“乡约有你·醉美凤城”首届乡村旅游节,吸引超6万人次游客游玩,取得圆满成功;悦来镇保民村以高标准农村道路建设为抓手,以“百千工程”为载体,改善全村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3000立方米烘干及粮食加工仓储中心、“一二三”产结合的江海博士农场田园综合体项目、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项目、50亩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有效带动该村1000余户3000余人增收。

微信图片_20231219110544.png

图 5余东乡村旅游节现场

交通路网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最基础的一环,海门充分发挥公路贯通城乡、串联产业、辐射经济的功能,将挖掘产业潜能、突出文旅资源等特色亮点融入公路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