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新区2021年年中工作总结
来源: 临江新区 发布时间:2021-10-13 14:02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委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团结依靠临江人民,聚力“三个高质量”,实施“五大新工程”,以“四区融合”为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以保障生命健康为首位,从紧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从紧从严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第一时间调整完善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小组和下设机构,确定14个工作组并实行副指挥长挂帅机制,统一调配应急技术力量和物资,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创新线索征集激励措施,鼓励全区群众共同参与重点地区来临江人员排查,畅通信息来源渠道。重组“镇+村+医护”三级防控队伍,利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运行机制,开展全方位、地毯式走访宣传和排查摸底。对重点地区来临返临人员全部落实管控措施。圆满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任务,共采样38764份。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18周岁以上人群首针接种数超3.3万剂次,12-17周岁人群累计首针接种率超100%。发放企业留海人员补贴65.8万元、涉及698人。指导督促13家进口、冷链企业完成货物消杀以及68名从业人员完成例行核酸检测工作。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聚集要素激发创新动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1-7月,临江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完成序时进度70.8%,同比增长33.7%;完成工业应税销售54.2亿元,增长63.3%;工业入库税金2.7亿元,增长52.5%;服务业应税销售18.8亿元,增长157.7%,增幅均列全区前列。招商引资亮点纷呈。坚持“产业+平台+资本”的发展模式,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文化创意三大产业,构建载体平台,通过资本拉动,促进产业发展,实现项目、人才集聚。今年以来,外出拜访、接待客商100多批次。新签约项目1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接洽、在谈有效信息项目35个,其中,超20亿元、10亿元重特大项目各2个,人才类科创项目5个。依托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围绕细分领域整合产业资源,筛选引入创新项目18个。项目建设着力突破。有序推进长三角药物创新中心、百奥赛图CMC基地、中兴5G+产业生态链、中美绿色基金海门健康谷项目一期工程、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四期工程和技术中心项目、健顺生物培养基、沈化测评等重点项目。推动感测通电子、嘉兆电子、汉瑞通信、首微电子等一批创新型企业相继投入运营。11个原创动画项目进驻东布洲国际动画孵化基地开展孵化,推进东布洲短视频基地、卞之琳艺术馆建设。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玲珑湾创客中心”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答辩。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作为南通首家单位,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澳斯康成为国内首家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后进行疫苗代工生产的企业。益诺思成为海门首家入选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拟支持项目。当升科技和嘉兆电子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扶持项目。百奥赛图与奥泽康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拟立项目。组织举办“创新模型,助力生物医药”论坛、第七届百奥赛图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第三届长三角新药创制初创企业高峰论坛等8场专业论坛活动。人才引培成绩斐然。今年以来,13个人才项目入选南通市江海英才引进计划,占全区比重达52%。10个人才项目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占全区比重达52.6%。11个人才项目通过海门“东洲智荟”路演。15个人才项目晋级南通市通创荟大赛决赛,占全区比重达65.2%。7个人才项目晋级省第九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占全区比重达87.5%。

坚持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精建细管提升城乡品质。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成立为民村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约330亩高标准农田作为优质稻麦基地,推进海门农商行农业实践基地项目,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大对丁陆村、江校村、希圣村、普民村培育力度,形成乡村振兴先进村培育梯队。打造沿江生态景观带。东布洲长滩公园提档升级,种植1万平方米的马鞭草花海,增加便民服务中心、观景平台等基础配套设施,增设慢行道和骑行道,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5.5公里示范段江堤路灯照明系统,疏浚“江州河”河道3.5公里,以“东布洲大地美学”为主要线索,通过植入草坡艺术馆、3000平方米微地形空间、休憩互动空间、昆虫旅社等文创元素,将艺术美学形象化。推进临江新镇建设。做好锦云新村一二期收尾工作,实施锦云三期和九匡河社区项目,推进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完成平中路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185盏。排查、疏通10公里雨污水管网。通过多部门联动,完成相关农户拆迁工作,保障八匡河桥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推动市民农庄项目,完成市民农庄总体规划方案编制,谷仓艺术馆及样板展示区已投入运营,启动2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实施,1400亩农业板块已完成水系疏浚、道路施工以及两侧水杉林种植工作,首启区11栋民居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按序时推进八大民生实事项目,其中3个项目已提前完成。临江幼儿园高分通过创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场验收,硬件软件全面提升。组织3976名适龄妇女参加“两癌”筛查体检。组织465人参加献血,完成目标任务的141%。推进文化礼堂和百姓大舞台建设。开展108场次文化下乡活动,送书3200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上半年,财政民生支出达到3605.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5%。发放尊老金、孤儿养育费、低保重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农村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等36项惠农补贴资金2761.6万元,惠及4168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3万元,惠及26户45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11.48万元,惠及158人次。今年以来,为9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6人实现再就业,组织2000多名退休职工体检,成功调解15起劳动纠纷,18个村居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全省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完成敬老院公建民营改制,市场化养老和政府特困供养双轨并行,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污染防治持续攻坚。连续二个季度在全区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中位列园区组第一,获得流动红旗。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7%;PM2.5浓度23.9微克每立方米,位列全区第一。对灵甸河、大新河、十八匡河等入江河流进行常态化巡查管理。推进重点工业、重点领域大气专项整治,完成3个重点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7家化工企业LDAR(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以及7个锅炉提标升级项目。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编制5家关停化工企业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方案,完成联普化学等3家关停企业的场地调查。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100%。一枝黄花防治面积达5390亩,新增成片林100亩。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机收油菜700亩,收购秸秆约1300吨。夏季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实现“零火点”“零黑斑”目标。组建1支11人的护渔巡护队,强化长江禁渔禁捕措施。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累计管理驱散流摊2400余处,处理乱堆放4400余个,清理小广告1600余处,配合处理违章建筑23处。持续推进9个沿江村墓地搬迁,共搬迁老坟骨灰4880个。

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创新突破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上半年,海圣药业、新港医药、龙翔新材料、争妍新材料、嘉禾化工等5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23次,立案16件,累计处罚26.99万元。开展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排查安全隐患80余条,已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复查闭环。完成小区车库燃气整治837户。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农村自建房屋16678栋,建成区建筑房屋466栋,其中44栋房屋疑似存在安全隐患。修订完善防汛防旱应急预案、防台撤离预案,组织精兵强将,建立24小时巡江制度,有效应对防汛防台工作。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接待来访群众115批230余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1起,全部妥善化解。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90批170人次,其中接待并处置群体性来访3批30余人次,化解稳控到区初信初访事项7件,成功处置疑难复杂信访事项3件。12345公共服务热线交办各类有效信息1415件,满意率达94.53%。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大力营造反诈防骗氛围,累计劝阻374人次,发案数显著下降。为18个村居配备9名法律顾问,加强基层法治服务。食品安全有保障。完成农产品检测2300多批次,样品合格率100%。完成110家养殖户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18万亩,产量1648万斤,蔬菜播种面积3.07万亩。

坚持以履职担当为使命,切实增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梳理形成469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完成率达72.3%。扎实做好人大建议办理和评议意见整改落实,全力支持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办理区镇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提案21件,促进一批代表、委员的金点子转化为政府工作的金钥匙。定期听取政府条线全面从严治党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推进区委、区政府交办单以及各类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有力有效整改。另外,统战、人武、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关工委等工作均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历经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镇人大、政协监督协商、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临江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临江镇人民政府,向临江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临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改革创新发展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短板: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产业能级有待提高,重特大项目储备不足,乡村振兴基础薄弱,公共服务优质供给不足。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少数干部担当意识、改革思维、攻坚劲头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