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临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区委提出的“争创省级高新区,打造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新典范’”的要求,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十二大重点工程建设,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为“十三五”圆满收官交出了一份创新奋斗的合格答卷。
精准施策,巩固疫情防控经验成果。慎始如终抓好常态化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组建“镇+村+医护”三级防控队伍,全面实现联防联控,开展“地毯式”走访宣传、体温监测、入户检查、关口排查、上门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排查无死角。用心用情助力复工复产。认真落实“一对一”企业服务机制,积极落实上级各项惠企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推进企业复产达效。联系包车接运,保障员工尽快返岗;落实资金扶持政策,缓解企业运行压力;组织对口招聘会,优化招工就业服务;制定房租减免政策,助力园区企业渡过难关。疫情期间,全区复工人员合计8180人,其中海门区外员工2487人,湖北籍41人,复工率达100%。
稳中求进,力保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大力扶持当升科技、百奥赛图、澳斯康、普适医药、冬泽特医、百朗德等一批新兴企业加快产出,经济运行各项指标脱幅稳步缩小,部分指标增幅明显。全年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同比增幅6.8%;完成工业应税销售64.92亿元,工业入库税金2.78亿元,规上工业应税销售61.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9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15.2亿元,服务业入库税金1.05亿元;进出口总值20.7亿元,累计增长90.8%,在全区名列前茅。项目建设着力突破。2020年新开工重特大项目2个,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创新中心项目基本封顶,百奥赛图CMC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续建重特大项目2个,当升科技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中国模式动物基地项目12万平米土建已经完成。安吉尔生物制剂、海泰生物疫苗、江苏一影医疗设备等一批生物医药项目相继建成运行。同时,积极推进当升技术研发中心、健顺生物培养基研发及生产基地、开影医疗CT影像设备、汉瑞通讯光模块等高质量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逆势而上。依托“产业+平台+资本”模式,不断扩大招商优势,接待各类客商100余批次,赴深圳、上海、南京等多个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拜访企业及科研院所近40家。举办或参加行业论坛、项目对接、园区推介等各种交流会10余场,组织开展多场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16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8个,超亿元项目4个,包括总投资300亿元的中美绿色基金海门健康谷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中化集团旗下安全评价测评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晟斯生物抗体药物研发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沈阳开普医疗成套CT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项目等。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生物医药科创园三期孵化平台和百奥赛图中国模式动物新药筛选平台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功能平台愈发完善。新设立南京银行投贷联动基金,为园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扶持。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投入运行,90多名工程硕士研究生进驻开学。新引进国家特聘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位,新入选省双创项目6个(6人),18个项目获评2020年“东洲英才”。成功举办中国模式动物大会、长三角新药创制初创企业高峰论坛、长三角新药与平台强化项目交流会、东布洲国际动画周等创新论坛10多场。完成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评估。
区域统筹,推动美丽城镇协调发展。新镇中心形态初具。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完善了《临江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2019修改》,以临江镇总体规划为蓝图,深入推进新镇建设、老镇改造提升。积极实施村庄规划项目,圆满完成稻香、丁陆、汤西等8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锦云新村一期、二期共23栋安置住宅楼顺利验收交付,全面推进三期安置房开工建设;完成九匡河社区项目第二轮整体方案。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东布洲长滩公园建成开放;绿地花都小镇文创水街部分配套已经入驻;环玲珑湖亮化工程全面完工投入使用;东布洲学校规划设计初步展开。农村事业有序发展。全面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美丽畜牧业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明辉牧业生态美丽牧场建设完成。市民农庄项目全面展开,农业园区1.5公里主通道建设和河道提档升级已基本完成,沿路景观带约3000棵落羽杉已完成种植。加快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入江支流及周边河道共计256条段进行疏浚,疏浚土方数达42.9万方。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结合228国道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全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及精细化保洁工作,人居环境工作成绩居全区前茅,第三季度成绩位列南通市第八。圆满完成2020年度“两违”“三乱”“三拆”任务;完成户厕改造2752座,完成率达105%。打赢秋季一枝黄花防除攻坚战,清除面积达5616亩,动用人工4700多人次。污染防治持续攻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成上级交办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共37件。守护碧水清流。推进1800余米灵江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惠及村民83户;完成全长1000米的汤家镇区辅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强力整治19条黑臭水体,打造完成1条镇级生态河道、17条村级样板河道;综合整治3条入江河流,配合区水利局完成十八匡河整治工程,提升防洪排涝功能,灵甸河及大新河水质达优III类;投入400万元完成化工园区景观河改造。保卫蓝天底色。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年度夏季、秋季秸秆禁烧工作;长效管控,完成辖区内13家企业“三场一站”扬尘专项整治;完成辖区内重点行业VOCs整体排查整改;完成10家重点化工企业大气厂界监测设施的安装。持续推进园区化工企业转型升级,2020年完成关停转型2家,完成6家重点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整治提升。
倾注民生,坚持民本为先和谐发展。全力抓好民生事业。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用,全年共救助28户,4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2160元;加大慈善救助力度,发放慈善救助金48300元,实现民生兜底保障。通过一折通系统发放各类惠农补贴类资金41项,共计4154.65万元,惠及全镇17个村32432人次,充分发挥了财政惠农资金应有的效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家,基本保障农村贫困户的住房安全。对8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进行开发式扶贫,全镇省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累计脱贫率达100%,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送戏下村40场,送电影下村205场;高标准完成1个文化礼堂和1个百姓大舞台建设;实现全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次数达31.37万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推行智慧小区管理,率先在旭日花园、东升花园、滨湖花园进行试点,依托科技手段,推动实现便民利民。全力保障社会稳定。扎实筑牢扫黑除恶的严密防线,自排线索6条,上报4条,不断提高核查质量与效率;立案九类涉黑涉恶案件2起、判刑2人,行政拘留2人。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保障力度,常态化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全年接访119批次320余人次,推动化解信访矛盾10件。镇、村两级调处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74起,调处成功74起,其中发生重大矛盾纠纷7起,成功化解7起,排查信访矛盾20余起,通过阳光信访系统办理信访件230件。提档升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程,落实镇级专职工作人员2名,科学划分辖区网格61个,常态化组织网格员上门服务,真正打通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带头作用,下沉一线排查安全生产风险点。专项整治检查开展以来,共排查企业450多家,查出隐患1350条,已整改隐患1265条,其余隐患正在限期整改中;挂牌督办重大隐患5个,全部整改闭环;案件处罚21家,处罚金额25.56万元。
实干担当,促进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开展“突破县域思维,推动强区跨越”大讨论,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升服务质效。完成为民服务中心扩建工程,开放式政务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村、镇属单位班子的综合研判,对57名干部进行职务调整,切实把海门“三项机制”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提拔2名机关干部到中层正职岗位,11名机关干部到中层副职岗位,对5名中层正股人员进行了轮岗交流。狠抓作风建设。围绕疫情防控、秸秆禁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十二大重点工程推进情况以及廉政风险点较高的岗位强化监督提醒,全年共开展各类监督检查93次,指出各类问题139个,发出督查通报73期;对46名镇、村干部给予了提醒、诫勉谈话,问责党组织4个。运用“四种形态”处理75人次,全年党纪立案19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