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发生特点
草地贪夜蛾能生、能飞、能祸害,在温度28度条件下,30天可以完成一个世代(卵、幼虫、蛹、成虫)。其成虫可以多次交配,1头雌虫可以产卵10块以上,产卵量约1500粒。主要在玉米叶片背面产卵,卵块上覆有绒毛。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千米以上。海门目前发现的是玉米型草地贪夜蛾,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1至3龄幼虫隐藏在玉米心叶、叶鞘取食,被害叶片形成半透明“窗孔”;4-6龄幼虫取食量暴增,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把整株玉米叶片全部吃光。高龄幼虫还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玉米棒子)。如不及时防治,损失将十分严重。
二、发生趋势
草地贪夜蛾自今年1月首次入侵我国云南为害冬玉米以来,发生范围迅速扩大。据全国重大病虫监测网预警,截至6月20日,已在19省976县(市、区)发生,查实发生面积456万亩,扩展速度极快。海门市自6月3日发现1头草地贪夜蛾成虫以来,已在3个区镇发现成虫,6月21日、23日,在海门港新区2个村玉米田先后发现幼虫危害,发生面积约80亩,平均虫株率3.2%。根据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和周边地区发生态势,预测草地贪夜蛾将在我市局部地区中等发生。
三、防治意见
玉米生长中后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市已发生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虫情,各地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要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虫情普查,重点排查尚处于喇叭口期的晚玉米;要及时发现虫情,主动出击,选准药剂,打早打小,坚决遏制虫情扩散蔓延,全力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我市农业生产安全。
建议药剂: 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四、注意事项
1、对尚处于喇叭口期的玉米,对准喇叭口进行喷雾或灌心;对已抽雄的玉米,对准果穗及其以上部位喷雾。
2、严禁使用禁限制使用农药品种。对于鲜食玉米要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要求,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确保玉米食用安全。
3、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回收处理,严禁乱抛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