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层治理的版图中,日新社区的网格化治理模式犹如一套精密运转的齿轮,将服务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个角落。这里的网格员群体,以高频次的走访、高效率的响应,构成了社区与居民之间最紧密的连接纽带。
邻里纠纷的“减压阀”
社区里的邻里摩擦,往往始于细微之处。不久前,日新社区一处居民楼里,因装修噪音引发的矛盾正悄然升级。楼下住户在网格群里流露的不满情绪,被网格员沈玉婷及时捕捉。她并未简单调解,而是深入了解到双方积怨已久 —— 日常高跟鞋行走的声响早已埋下嫌隙。
随后的处理过程中,能看到社区治理的细腻之处:先与装修户协商调整施工时段、加装隔音措施,再牵线双方当面沟通。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的结局,折射出日新社区在矛盾化解中“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的思路,让“小事不出网格”从理念落地为现实。
特殊群体的“暖心伞”
对于社区里的高龄老人而言,日常琐事有时会成为难题。90多岁的徐大爷因行动不便,连退休认证这样的事都犯了难。日新社区的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得知情况后,当即带着资料上门办理。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网格员主动承诺今后每年上门服务,这份超出职责范围的关怀,让独居老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是社区带来的安全感。这种“上门办、贴心帮”的服务模式,正在成为日新社区对待特殊群体的标配。
安全防线的 “巡查员”
小商铺、小餐馆等“九小场所”的安全隐患,向来是社区治理的难点。日新社区采取的拉网式排查,展现出治理的力度与温度。网格员们逐户检查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对发现的问题不是简单处罚,而是耐心讲解整改要求。
经营者们的积极配合,从侧面印证了这种柔性执法的成效。通过一次次专项整治,社区里的安全隐患被逐一清除,居民们的生活环境也随之变得更加稳固。
如今的日新社区,正通过网格化治理的持续深化,让治理精度不断提升。那些穿梭在街巷里的网格员,既是政策的宣传员,也是民情的收集员,更是服务的践行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民生温度”正成为这个社区最鲜明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