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农业农村厅和扬州大学共同推进的“生猪良种繁育与节本增效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4-2025年)项目支撑下,我区生猪良种引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难题取得协调解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较实施前平均养殖成本降低了15%左右,有效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为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自2024年项目启动以来,由扬州大学、省农科院以及本地畜牧兽医领域联合组成专家指导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50余次,覆盖养殖场户300人次以上。特别是在生猪价格剧烈波动期间,就价格波动应对、高效生产管理等课题制定了技术规范,助力养殖场实现稳定生产。项目实施期间,涌现出专家团队驻村帮扶等众多感人故事。
技术下沉解猪场之困
“多亏了项目里的专家指导团队,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还帮助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让我们猪场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中海牧业谈总感慨地说道。今年年初,南通中海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200多头后备母猪因长途运输等原因,部分猪只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发情,导致猪场生产计划被打乱,出现配种失败、产仔数偏低、空怀期延长等问题,对猪场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诸多影响。
在省农业农村厅和扬州大学共同推进的项目支持下,公司同专家团队取得联系。专家团队深入现场分析后,指导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配置B超仪监测卵泡发育以精准判断配种时机;严控精液来源、精细化保存与运输、输精技术标准化;批次记录同期发情母猪的配种率、返情率,分析异常原因等台账资料,进行数据化跟踪,最终成功解决了母猪发情不规律、配种成功率低等问题。目前,场上母猪配种率达到90%以上。
云平台架起智慧桥梁
“精心搭建的微信服务群,成功实现了我们猪场与高等院校专家之间实时互通,缩短了专家与猪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水平猪场徐锋勇激动地说道。猪场前段时间遭遇仔猪拉稀、血痢等问题,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猪场负责人通过项目构建的微信服务群向专家团队求助,省农科院肖教授及其团队迅速响应,通过病料采集、实验室检测及专家锦囊等方式,全面掌握了猪场疫病流行状况,提供了有效的控制与净化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场上木乃伊胎、血痢等棘手问题,提升了猪场的健康管理和生产效率。
此外,该项目构建的多元化沟通渠道与云服务平台,已成为猪场与专家团队之间沟通的纽带。这种高效的互动机制,确保了猪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也促进了猪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我区生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