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海门:“四维监管”为核与辐射安全加装“防护锁”
来源: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8-26 字体:[ ]

随着核技术应用产业蓬勃发展,辐射安全监管压力也随之攀升。如何守住这道“看不见的安全线”?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构建“培训筑基、审管联动、首查把关、夜查突袭”的“四维监管”模式,为全区核与辐射安全筑牢立体防护网。

培训筑基:从“零基础”到“高标准”

针对宠物医院、口腔诊所等小微企业专业力量薄弱问题,海门生态环境局开设辐射安全基础规范专题培训。执法人员化身讲师,聚焦许可证申领、剂量计佩戴、警示标识设置等高频问题,通过案例剖析+现场演示,将晦涩法规转化为实操指南,为参训人员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提升辐射防护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参训企业代表表示:“这次培训内容具体、实用,特别是针对我们小企业的操作指南,让我们对辐射安全有了清晰认知”。


“四维监管” 为核与辐射安全加装“防护锁”348.png


审管联动:审批、监管全程保驾

为切实提升核与辐射类项目审批与监管能力,海门生态环境局一方面积极优化辐射审批服务,将“快速”和“严谨”贯彻审批全流程,以“专项检查”“双随机”等形式强化证后监管。通过将审批备案和现场检查情况及时共享,对已发证和备案单位进行动态管理,核查其许可条件保持情况,对不再符合条件或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依法采取暂扣、吊销许可证、取消备案等措施;另一方面,重视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审批人员和执法人员同练同进步,有效堵塞辐射安全风险点,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今年至目前,共办理辐射审批相关事项22件,所有事项均依法依规按时办结。

首查把关:源头掐灭风险苗头

海门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首次作业必查”机制,对γ射线移动探伤等项目实行四查:一查资质,即环评审批、验收、辐射安全许可证、异地使用备案手续等;二查执行,重点对探伤装置使用记录、放射源出入库台账、监测记录、探伤装置检维修记录等进行检查;三查运行,对探伤机、放射源暂存库、辐射作业现场安全防护等进行核查;四查预案,查看辐射事故应急方案、应急物资准备及演练情况等,从而进一步压实企业辐射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辐射安全。


“四维监管” 为核与辐射安全加装“防护锁”841.png


夜查突袭:“黑+白”无缝监管

海门生态环境局将辐射安全纳入突击夜查清单,执法人员针对夜间作业量大的船舶制造、钢结构企业,现场实地勘探探伤室作业规范、台账记录、警示标志等落实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完成闭环,并进行后督查确保隐患消除。今年以来,共检查企业15家,发现问题4处,已要求及时整改到位。

“四维监管” 为核与辐射安全加装“防护锁”995.png

核安全无小事,须臾不可松。海门生态环境局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安全底线,依托“培训筑基、审管联动、首查把关、夜查突袭”的“四维监管”模式。通过以更少频次、更高精度的执法行动,实现靶向发力,以高质效筑牢“安全大于天”的核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