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潮平,秋风送爽,奋进江湾,向海图强。10月18日,全球最大的绿色环保型汽车滚装船在海门招商局重工码头成功交付启航,这也意味着在全球船运业能源转型进程中,有了更多江湾身影。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门开发区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被誉为“江海门户”和“金三角上小浦东”。同时,作为全省重要的造船基地,海门开发区正加快“向海”发力。
在船舶行业复苏新周期大背景下,这里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10月9日,海门区举行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项目签约仪式,8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0亿元。
向海图强,海工当先。10月16日,位于海门开发区的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首批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艏艉卸载设备系统整体模块,这意味着公司实现了从固态钢构向动态钢构装备领域的成功转型,为进一步开拓高端海工装备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作为浮式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与传统钢结构领域的“硬”属性相比,上海建工生产制作、安装调试的艏艉卸载设备,充分考虑了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展现了钢结构的灵活性和延展性,体现了高超的技术创新实力。交货期时间紧、任务重,员工们经过72天不懈努力,完成了筒体合拢的艰巨任务。
“公司的快速转型取得了很好成效,目前生产制作的海工装备产品遍及中东、东南亚、欧洲、南美、北美等全球领域,并成为巴斯夫、麦基嘉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接下来,公司将全力以赴抓安全、抓质量、抓进度,确保另外4套FPSO艏艉卸载设备系统整体模块顺利交货。预计今年公司将年产钢结构超过30万吨,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5亿元。”基地相关负责人陈德飚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船舶,带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签,从江湾驶向全球。这背后,折射的是面对世界航运市场的深刻变化,海门开发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产业的众多企业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寻发展的变革。
行业周期向上,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多领域发展积极因素叠加,高技术船舶与海工产业无疑将成为海门开发区“向海”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球第一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中国第一艘“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风电施工船等一批“国之重器”在江湾驶出,海门开发区已成为国家级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