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过厂区,稻穗渐黄的时节里,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迎来了发展成果的初步绽放。从龙头企业十年蝶变实现跨界突破,到科技型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冲刺投产,再到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提速建设,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强劲的发展动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产业升级:十年深耕破局,钢结构龙头开辟“新赛道”
作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企业,上海建工 (江苏) 钢结构有限公司近日迎来十年里程碑。2015年落户开发区以来,公司始终坚守钢结构 “三位一体” 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十年间,公司年产钢结构从最初的15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31万吨,营收突破25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南美、北美、澳洲等多个地区,成功跻身国际知名企业优质供应商行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建工钢构充分依托海门在区位、产业、港口方面的独特优势,勇于突破传统房建、桥梁钢结构领域的局限,积极探索跨界经营之路,成功培育出船舶海工构件、模块化工厂、绿色能源装备“新三样”产品。这一突破不仅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矩阵,更为开发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龙头样本”,助力区域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企业创新:科技企业攻坚,锂电安全领域抢占“制高点”
在开发区的另一角,阜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作为专注于锂电安全领域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利用假期窗口期,全力推进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为节后试生产做最后的冲刺。企业创始人王昱其介绍,目前公司已搭建一条液体产线,后续将根据产能需求规划第二、第三条产线,同时厂房空置区域将用于终端产品生产,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在技术创新方面,阜民新材料展现出强劲的研发实力。其自主研发的LiCool全效灭火剂,在测试中实现30秒内扑灭25千瓦・时车规级电池组火灾,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为确保产线稳定运行,企业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同步开展系统联调与压力测试,从管路密封性验证到控制系统参数校准,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为后续高效安全生产筑牢根基。
截至目前,阜民新材料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覆盖液态、固态及气溶胶锂电灭火剂,并能为储能电站等场景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技术得到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的认可。“预计今年还将新增2到3项专利,明年计划再获取5到10项。”王昱其透露,当前企业在手订单已达6000万元,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首条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 2至3亿元,有望成为开发区锂电安全产业的新生力量。
项目建设:挂图作战攻坚,高端装备项目冲刺“竣工线”
项目建设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南通星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在钢筋脚手架与钢结构框架间有序作业,一派紧张忙碌的攻坚景象。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聚焦“年产400台高端数控机床”,自今年开工以来,便以“270天竣工”为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秋风送爽,项目建设现场热度丝毫不减。每天约40名施工人员、2至3名管理人员坚守岗位,各类机械满负荷运转,确保工序衔接顺畅。项目经理张建明介绍:“其中一个车间钢结构已安装完成,即将进行维护和屋面施工。” 目前,项目建设正严格按照计划稳步推进,预计今年12月启动室外工程施工,明年一季度实现全面竣工。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完善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