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举行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昨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走进东洲公园,为居民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现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针对儿童、孕妇等人群,工作人员着重强调碘元素补充的重要性。“很多市民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就无需食用加碘盐,实际上这些食物日常摄入量有限,难以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区疾控中心血地寄与病媒防制消杀科负责人陆姝婷告诉记者。
尽管海门地处沿海,但因外环境缺碘,仍属于碘缺乏地区。自1996年起,海门全面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科学补碘的防控策略,定期开展监测,并引导群众食用碘盐。1999年,海门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2009年通过考评成为达标县。陆姝婷说:“烹饪时应在食物将熟出锅前放入碘盐,以减少碘损失,同时可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食物的摄入。”
针对“补碘近30年是否可以停止”“会不会补过量”等疑问,陆姝婷表示:“碘缺乏病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没有持续的科学补碘措施,碘缺乏病可能会卷土重来,因此仍需长期坚持食用碘盐。特别是孕妇这类重点人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海门碘营养不足的情况便会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