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区级机关引发热烈反响——
蓝图绘就风正劲 实干担当启新程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8 字体:[ ]

号角催征,使命在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全会精神在海门区级机关引发持续而热烈的反响。各级干部纷纷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精准把握实践要求,以冲刺四季度的奋进姿态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以科学谋划的战略眼光布局“十五五”发展,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部署上来,奋力书写“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聚焦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之基筑崛起之路

全会明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为海门高质量发展锚定了航向。区级机关各部门立足职能,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开放发展的赛道上凝聚起共识与力量。

“全会为经济发展提供的根本遵循让我们明晰了‘稳’与‘进’的辩证法。”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郁逵表示,发改委将统筹“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以创新驱动激活产业活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构建龙头引领、专精特新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的产业生态;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务实推进“两重”“两新”工作,夯实有效投资硬支撑;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建设,以最优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集聚,让实体经济根基更牢固。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为我们指明了突破方向。”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玮说,要以创成省级高新区为契机,主动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深度链接全球创新网络;在产业方向上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聚焦主导产业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让创新型领军企业成为源头创新的主力军,以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放型经济是海门发展的鲜明优势。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军坦言:“全会目标中有两处涉及商务工作,这份责任让我们倍感使命光荣。”商务部门将聚焦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优化消费供给,扩大消费需求,开展“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评比活动,推动汽车焕新和销售竞赛活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文、体、健”等消费业态,构建商文旅体健融合消费大格局。办好商务惠民实事,建好15分钟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招引重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构建消费新动能、新增量。聚焦外资外贸,引培苏美达等重点外贸企业,稳住外贸基本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强化外资项目招引,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扩大口岸开放,江海联动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在畅通内外循环中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聚焦责任担当

以实干之举夯发展之基

把全会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落实,核心在担当。区级机关各部门立足主责主业,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在乡村振兴、交通建设、招商引资等领域展现新作为。

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既是行动指令,更是发展蓝图。”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倪卫彬表示,将紧扣农业强区目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在粮食稳产保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下实功,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长三角供应基地、农业科创阵地、农旅融合新地,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辉表示:“将以打造枢纽标杆为核心,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十五五”期间,将全力保障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建设,推进海太通道北接线等项目,构建“10分钟跨江、全域联通”的对外网络;升级“八横十纵”主干路网,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振兴“幸福路”;培育交通新质生产力,推进智慧物流、绿色出行建设,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融入长三角注入交通新动能。

项目招商是发展的“先手棋”。区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黄健辉说:“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导向,谋划招商新格局。”立足长三角一体化与跨江融合机遇,紧扣“5+2+X”产业体系,推进重点产业链“六个一”强链补链行动;创新招商模式,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把“投资海门就是投资上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引进更多含“金”量、含“新”量高的优质项目,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聚焦主责主业

以精准服务谱民生新篇

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级机关各部门立足职能定位,在法治保障、财政支撑、民生服务等领域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法治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学习全会精神,首要任务是把准司法服务的着力点。”海门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开林表示,将把全会精神融入司法实践,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等提供精准司法服务,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抓实法院“内涵式发展”,以公正司法守护群众权益,让法治成为海门发展的“稳定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咏梅表示:“将牢牢把握‘防风险、强支持、促发展’主线,提供坚实财政支撑。”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以“零基预算”打破路径依赖,让资金效益最大化;强化债务管理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确保“三保”支出刚性落实;聚焦实体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开展资本招商、发挥基金撬动作用,同时兜牢民生底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水利是民生之本、安全之基。“全会精神指引我们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护航区域发展。”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顾煜晖说,将聚焦“以河养河”机制创新、水利工程提质等任务,构建高标准防洪除涝体系;以生态优先理念打造幸福河湖样板,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水平,用“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实干,筑牢水安全屏障,守护群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