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海门日报》3月15日刊登的《海门芦稷育苗迈出市场化推广第一步》吗?海门芦稷育苗首次实现市场化推广,区农科所为常乐镇培才优选合作社培育了两万株芦稷苗。如今,经过100余天的生长,这些芦稷已经全部成熟。
“这个5亩设施大棚种的全是区农科所培育的芦稷苗,我们当时精选了4个品种去培育的,你看这些芦稷无论从高度还是穗头的饱满度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前日,芦稷刚到采收时间,合作社负责人朱建辉就迫不及待地邀请记者进棚瞧一瞧。
当时请区农科所采取科学手段提前育苗,合作社将芦稷苗取回后便格外细心呵护。先是在大棚内额外搭建小拱棚给芦稷苗取暖,待天气转暖后又将小拱棚全部撤离,铺设地膜给芦稷地降温,而且原本只在草莓、甜瓜种植中才能见到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也出现在了芦稷地里。“前期我们全部用的有机肥,中后期又全部换成了水溶肥,这样营养吸收率更高了。”朱建辉介绍。
“直播间的家人们近距离看一下,我们这个芦稷每段的长度更长,咬上去是松脆的,咀嚼出的汁水甘甜且充足,甜度一般在11至12度之间……”自前日起,合作社每天下午和晚间进行两场芦稷专卖直播,每日300单的销量足以证明大家对这些早熟芦稷的喜爱。
应接不暇的订单让合作社的工人也变得格外忙碌,每天早上6点趁着天气还算凉快,工人们就会进棚采收芦稷,然后用推车将芦稷运送至包装间。“一般一个包装袋装6至7根芦稷的中间段,售价一般在60元左右。”朱建辉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成熟度来看,今年棚内芦稷的亩产在3000根左右,按照一年种植3批,中后期售价减半等粗略估算,棚内芦稷的亩产值约为1.5万元。
此外,今年合作社还种植了35亩露天芦稷,预计将在半个月后陆续成熟,仅靠种植芦稷这一农产品,合作社今年就能增收不少于40万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一个是芦稷品种的优中选优,另一个就是摸索一套完整的培管模式,指导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带领大家增收致富。”朱建辉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