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正以创新为引擎、国际化为支点,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今年以来,风电装备、储能系统、海底电缆等产业链企业捷报频传,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日前,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支支型号各异的风电叶片经过铺层、灌注、合模等一系列工序后成功下线,等待发往欧洲。作为国内风电叶片制造领军企业,艾郎风电第一季度实现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00%,迎来“开门红”。“目前,公司整个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占到70%以上,并且这个趋势以后只会越来越强。”公司副总裁王东亮介绍。面对风电整机大型化趋势,艾郎风电通过碳纤维拉挤板技术将叶片重量大幅减轻,其研发的123米风电叶片国内领先,与国际知名客户合作生产的15MW-V236海上叶片更成为全球标杆。随着20条产线满负荷运转,今年公司预计年产值将突破60亿元,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艾郎力量”。
与艾郎风电只有几步之遥的振江铸造零部件项目施工现场同样如火如荼,正加速为海门港经济开发区风电产业链注入新动能。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是振江风电项目的配套项目,同时是海门2025年度的省级重大项目。该项目预计7月完成基建,具备生产样机的投产条件,达产后可年产20万吨风电铸件。“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为10MW及以上风电零部件,包括底座、轮毂、固定轴、塔简法兰等,将大大提升公司在风电零部件领域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副总经理潘娜表示。
随着海上风电产业蓬勃发展,通光海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迎来订单“井喷”。该公司承接中海油、中石油及南非等项目,66千伏、220千伏高压电缆通过国际认证,500千伏超高压海缆研发同步进入攻坚阶段。“一旦突破,我们将跻身全球海底电缆‘第一梯队’。届时,海洋板块业务预计占集团总份额30%,将成为继信息通信、智能电网和高端装备后的第四大增长极。”集团董事长张忠信心满满。
在新能源赛道,首帆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正以技术创新打开全球市场。其自主研发的MPMC智慧云端混合能源解决方案,可替代传统柴油机组,在欧美市场广受青睐。“公司通过引入MES智能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0%,生产线从3条扩至6条。未来三年,首帆计划重点研发生物柴油燃气机组等绿色产品,打造‘因地制宜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首帆公司总经理黄桥勇介绍。
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全链协同。国家《海上风电用海管理新政》的出台,为企业布局深远海项目提供契机;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抓住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新能源产业抓实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加速形成以振江新能源、艾郎风电为主体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上下游贯通、产业间协同、多业态融合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加快形成。艾郎风电、振江新能源、首帆动力、通光等企业形成“研发—制造—应用”闭环,为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