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东镇戴青山村,80年前的枪声至今仍在历史长廊中回响。1945年8月22日,年仅25岁的民兵大队长陆宝湖在解放三和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用生命为抗战胜利献上了自己的赤诚。前几天,记者走访了戴青山村和海门区烈士陵园,详细了解了这位“匕首英雄”的传奇往事。
陆宝湖,又名李坤,家住南通县第十区凤凰桥(现余东镇戴青山村),1920年7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只读了一年书。十二三岁时就到凤凰桥贩卖菜瓜,挑起家庭的重担;15岁时经人介绍去上海印染厂学艺两年,后因工厂倒闭回家,到八索镇一家香店当学徒。19岁在余东自营香店,他有一手好手艺,生意还算过得去。1942年春,日军侵占余东,民族危亡,国难当头,陆宝湖在共产党抗日救国政策的感召下,1944年投入革命行列,参加民兵游击队,曾任富北乡民兵大队长。
陆宝湖经常把匕首放在篮子里,装成上街的群众,出入于余东镇据点,与我地下工作人员接触,探听敌情,寻机“教训”敌人。1944年6月的一天上午,陆宝湖和往常一样,篮子里藏着匕首,在余东街上转了一圈,走进米店看看粮食,走到菜行问问菜价,一双眼睛却不停地搜索敌人的踪影。上午9时许,一个身穿巡长制服的敌人,向陆宝湖迎面而来。陆宝湖一手抓住敌巡长的后领,另一手拔出锋利的匕首,顶住他的后背心,低声地命令:“不许动!识相点,要命的跟我走!”平时耀武扬威的敌巡长此时乖乖地说:“长官,饶我命,保证跟你走!”陆宝湖又威严地说:“现在要你跟我出档子口(敌人的岗哨),要是捣鬼的话,决不饶你!”敌巡长连连点头:“是!是!”两人一前一后,直往南门的档子口走去。一个伪军查问,敌巡长说:“我跟这位亲戚出去有点事,马上回来!”等据点里的伪军得知自己的巡长被抓走后,急忙出来追赶。而陆宝湖他们由何茂富等几个民兵接应,早已沿小路跑得无影无踪了。到了我民兵驻地,敌巡长交代了敌人武器配置和部队布防等,民兵们给予宽大处理,叫他装着逃走的样子回到据点。
富北乡伪乡长朱兆堂,投靠日伪,卖国求荣,欺压百姓,探听我方行动情况,密送给日军,使我方造成巨大损失。领导上决定除掉朱兆堂,任务交给了富北乡游击队。一天,民兵们探听到朱兆堂在曹裕龙家赌钱的情报,陆宝湖当即组织几名民兵,带上武器,将曹家四面包围。陆宝湖踢门而入,朱兆堂滑脚想溜,陆宝湖冲上前,一手勾住他,一手拿出匕首,对他笑着说:“你们打牌,我坐着看。”朱兆堂自知逃不掉,两手在发抖,两腿如筛糠。这时,其他民兵也冲了进来。陆宝湖对其他人说:“你们别害怕,我只要一个朱兆堂。”随即对朱说:“漂亮点,跟我们走!”就这样,这个作恶多端的汉奸伪乡长被除掉了。
余东镇北门陶家沟的花炉桃、施茂如两人,原为民兵,日伪军进驻余东后,叛变投敌,当了伪大岸乡正副乡长,专干坏事。陆宝湖接到了惩处这两名叛徒的任务。一天早上,花、施两人装成过路的行人,经余东到木桩港。这消息被我方掌握,民兵在陆宝湖的组织指挥下,早已设伏在木桩港附近,一待他们两人露面,即遭民兵逮捕,在木桩港南面的大路旁予以镇压,为人民铲除了这两个祸根,为当地抗日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陆宝湖的英勇斗争事迹威震敌胆,他还经常带领民兵、区队和县团攻击日伪军据点。1945年8月22日,陆宝湖带领富北乡民兵配合东南警卫团攻打下三和镇日伪军据点,与几名民兵冲进敌人炮楼时,不幸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