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南亚新材料IC载板智能工厂项目全面冲刺
目标明年8月土建竣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6 字体:[ ]

初秋的海门,烈日依旧灼人。走进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平方米IC载板材料智能工厂项目现场,4台钻机正在连轴打桩。目前,桩基工程已完成90%,正向“明年8月土建竣工”目标稳步逼近。

IC载板材料智能工厂项目由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覆铜层压板、芯板、粘结片的民营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小到手机主板,大到工业控制设备,都离不开其提供的核心材料。2020年8月,该公司登陆科创板,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如今已跻身全球前十覆铜板厂商。

去年3月,IC载板材料智能工厂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之所以选择海门经开区,正是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与营商环境,我们计划将其打造成华东区域的研发、生产总部基地,构筑一座高端电子电路基材‘堡垒’。”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一期总投资12亿元,占地163.2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不仅要建IC载板材料智能工厂,还规划高端覆铜板产业化项目。

“项目能从签约快速转入建设,离不开海门经开区的‘保姆式’服务。”项目现场负责人张辉说。从项目落地起,海门经开区及时组建专属专班,践行“全程代办帮办”:从土地落实再到审批手续,均有专人跟进,甚至创下“摘牌次日即发放不动产权证和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双证齐发”纪录,极大压缩了审批等待时间。

为了让项目更快“动起来”,专班想出巧办法,把原本一次性办理的许可证,拆分成“桩基工程”和“主体施工”两个阶段。6月30日,项目桩基工程许可证刚到手,次日,桩基施工便全面启动,为整体工程抢出宝贵时间。按照计划,桩基工程70天完工,9月下旬土建施工进场。接下来的300天里,两座生产车间将拔地而起,预计明年8月就能土建竣工。考虑到IC载板设备的特殊性,部分核心设备明年5月会提前进场安装,为后续投产做足准备。IC载板材料智能工厂竣工投产后,南亚新材料(江苏)公司将启动高端覆铜板产业化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亚新材料工厂西侧,另一个“补短板”项目——年产60万平方米先进封装基板用高性能积层膜项目也在同步推进,由南亚新材料的关联企业江苏兴南创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投资。这款积层膜专门解决国内先进封装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能实现“进口替代”。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占地32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其中设备投资达6700万元。7月下旬,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工期120天。目前,地下基础施工正有条不紊推进,未来,将与IC载板智能工厂形成产业链配套,共同壮大海门高端电子材料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