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夫妻同心种出“甜蜜事业”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字体:[ ]

近日,记者走进余东镇长圩村的一处果园,满眼翠绿中点缀着金黄的黄桃和紫红、翠绿的葡萄。张银辉和妻子徐欢欢正忙着采摘、装箱,汗水浸透了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对从江苏徐州来的夫妻,扎根海门5年,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拥有30亩葡萄园、16亩黄桃园和一家水果店,用勤劳和默契谱写了一曲“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奋斗之歌。

从同学到夫妻:携手共赴创业路

张银辉和徐欢欢是小学、初中同学,还是同乡。谈起两人的缘分,徐欢欢笑着说:“邻居介绍的!虽然是同学,但那时候都没敢想。”婚后,夫妻俩辗转杭州、上海等地做蔬菜生意,后经人介绍来到海门,被这里的环境和政策吸引,决定扎根发展。

“刚开始看不上这儿,现在觉得这里比大城市还好!”张银辉坦言,海门空气好、民风淳朴,邻居们热情大方,让他们有了“半个家”的归属感。妻子补充道:“这里的人很实在,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年,从来没遇到过偷东西的。”

刚结婚时,夫妻俩手头并不宽裕。“那时候真是白手起家,全靠亲戚朋友借钱支持。”张银辉回忆道。最初,他们在杭州做蔬菜批发生意,后来听说海门有种植杭椒的机会,便转战此地。然而,杭椒市场波动较大,几年后生意难以为继。

2018年,夫妻俩决定转型,承包土地种植葡萄和黄桃。“我们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去了,还借了一部分钱。”徐欢欢说,“那时候每天早出晚归,既要管果园,又要顾店里,累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天灾与挑战:台风刮不走信心

今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果园损失惨重。“黄桃被台风刮掉了不少,原本预计能收3000斤,现在可能连2500斤都不到。”张银辉叹了口气。更让他们头疼的是市场行情的变化,“往年黄桃能卖到8元一斤,今年5元一斤都有人嫌贵。”

面对困境,夫妻俩没有退缩。张银辉每天凌晨4点起床,赶在太阳升起前采摘水果,妻子则在店里精心打理,确保每一箱水果都品质上乘。“我们种的桃子虽然没套袋,果面没那么漂亮,但口感绝对好!”张银辉自信地说。

就在夫妻俩为销路发愁时,长圩村党总支书记秦赛主动找上门来。“村里计划明年和我们合作,帮我们解决销售问题。”张银辉兴奋地说。根据初步方案,村里将利用集体资源拓宽销售渠道,同时组织本地劳动力协助果园管理,解决用工难题。“关键是要让张老板安心种好果子,销售的事情交给我们。”秦赛表示,村里还计划将他们的水果纳入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等方式扩大销路。

贤内助的坚守:精打细算撑起家

妻子是张银辉口中的“贤内助”。结婚19年来,她守着水果店精打细算,将收入源源不断投入果园建设。“没有她,我干不到今天!”张银辉笑称自己“手大”,喜欢交朋友、讲义气,而妻子则默默承担了理货、进货等琐事。

“他累的时候,我就多干点。”妻子说,“比如理货、摆水果等,这些活儿我能做的就不让他操心。”问及夫妻相处之道,她腼腆地说:“他心善,对我也好,买衣服买包都是他主动。”而最让张银辉感动的是,妻子从不抱怨,始终与他并肩作战。

如今,夫妻俩在四甲镇买了房和车,3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大女儿暑假在店里帮忙,最小的儿子15岁。“只要人勤快,日子总会更好!”张银辉信心满满地说。

村里也表示将持续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技术指导、品牌推广等方式,助力这片“甜蜜事业”结出更多硕果。“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像张老板这样的新农人扎根海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秦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