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装载732吨钢板的“皖金海868号”静静靠泊在宝钢物流码头。这批物资是上海建工钢构当前复工复产的重要物资。从重庆涪陵驶来的“永盛002号”、从湖南临湘驶来的“皖浩然号”各装载6000吨建筑材料紧随其后。船员们保持间隔距离,按顺序下船到船岸界面进行核酸采样。码头上,身着防护服的“大白”已做好了采样准备。根据船舶此前的申报,船上船员健康码、行程码均正常,船舶14天内没有中高风险行程轨迹,已经被交通部门认定为低风险地区来海船舶。待核酸检测通过后,就能进行装卸货作业。
海门开发区内河码头共有38个,点多、线长、面广,是园区水上交通防疫“外防输入”的重点和难点。面对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开发区贯彻落实各项防疫举措,树立“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思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持续做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为城市物流通道畅通做好服务。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开发区持续加强对辖区内到港船舶的管控,督促码头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港口企业内贸船舶的风险评估。靠泊的船舶都需要在“开发区船舶靠港审批群”提前申报,园区交通部门根据靠泊船舶15天内航行轨迹信息、船员个人信息、健康信息等进行风险研判,划定不同船舶作业风险等级。在船舶作业期间加强管控,根据不同船舶作业风险等级,在布置作业任务的同时,布置、落实对应的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执行“非必要不登轮、非必要不搭靠、非必要不下船”。
为了给辖区内各港口码头提供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双保障”,解决靠港船舶船员核酸采样难的问题,园区豪华邮轮办主动担当,积极加强与交通部门、口岸疫情防控指挥部、区卫健委和海事局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聚焦企业所需、船员所盼,联合属地相关部门,协调检测机构与港口企业,将靠港作业船舶当成船员抵海后“流动的家”,在浒通河闸对靠泊船舶船员开展现场核酸采样、抗原检测。此项举措,不仅满足了船员“靠泊即测”的需求,又实现了作业安全可控,筑牢了港口码头疫情防控屏障,也为船员带来了便利,打通了船员核酸检测“最后一公里”。“船一到码头就可以做核酸检测,速度快,还免费,很方便!”船民吴师傅说道。送检到码头,方便了船员靠泊作业,也降低了船员去社会面做核酸检测可能产生的风险。截至目前,共有210艘船舶、450多人次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下一步,园区开放码头应急处置指挥工作专班将常态化开展对停靠船舶船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强化对水路靠港船舶、船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加大对水路交通核酸采样点检查力度,严密筑牢水上交通疫情防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