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海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工朱跃进——
昔日战地“一等功臣”守护万家灯火三十余载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02 字体:[ ]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听过《血染的风采》这首歌?中越边境的那场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南疆。虽然边境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他们的壮举已经永载史册。这些英雄当中,有一位曾亲历这场战争的“排障英雄”,他是一等功臣、海门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工朱跃进。朱跃进,1981年10月入伍,1986年11月奉命赴前线作战。他参加各种战斗80余次,排雷1000多颗,荣立一等功。

九死一生,排雷英雄凯旋

1987年4月17日晨,朱跃进所在部队接到攻击敌人某高地的任务。时任破障队长的朱跃进负责为冲锋部队扫清冲锋通道的地雷。

由于阵地数经敌我交替,阵地前的爆炸物种类多达百余种,排除难度很大。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探针”在一点一点前移,通道在一米一米推进……正在这时,我军的炮火开始延伸射击了。按战前部署,这预示着离发起攻击的时间仅剩25分钟。军令如山,如在最后时刻仍不能排除通道地雷,冲锋连队伤亡将不可估量。

情急之下,朱跃进坚决而果断地对战友们说:“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我们全队编成8个小组,组与组之间距离15米,我负责开辟主路,其他小组依次开辟辅路。”话音一落,他义无反顾向雷区走去,紧张的25分钟过去了,冲锋通道终于顺利打开。

硝烟散去,守护万家灯火

1989年3月,朱跃进转业到海门供电公司,成了一名电力工人,这也算是圆了他儿时的梦。当年,因为能源供应和电网结构问题,停电司空见惯。那时,朱跃进就想着等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电力工作者,让停电不再时常发生。所以,当转业安排工作时,他坚决要求去供电一线,最终他被分配到35千伏四甲变电所。

刚到变电所,面对控制室内众多的仪表、指示灯,还有户外不停地发出“嗡嗡嗡”声响的主变压器,他有点无所适从。但他明白,要想胜任这份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于是,他从熟悉图纸开始,研究起了设备,他每天捧着书本,对照现场接线,不停研究着继电保护动作原理,遇到不理解的,就向同事请教,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能独立当班的运维工。

变电所值班,要守得住寂寞。成立操作班之前,所有变电所都有人值守,每一个小时抄一次表,每天三到五次设备巡视,一分钟也不能离开。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枯燥乏味的值班生活,朱跃进就像当年蹲“猫耳洞”一样坚守着这个“阵地”。

驻守一线,无怨坚守“阵地”

在朱跃进心里,电力一线永远都是他的“阵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1年,海门供电公司组建110千伏包场操作小分队,当时很多人因为小分队驻地在黄海边,环境恶劣,而且远离市区,都不愿意去。朱跃进听说后第一个报了名,并坚守至今。在那里,他一如既往地守卫着自己的“阵地”。

光阴荏苒,还有一个多月,朱跃进就要退休离开他坚守了33年的“阵地”了。他真的舍不得离开!因为这个“阵地”和老山“阵地”一样,都已深深入驻他的心里。他说,这辈子最让他感到骄傲的就是选择了这条无怨无悔的守“阵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