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项关乎新能源产业安全的项目正全速推进。日前,记者在阜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为首条产线试生产全力冲刺。这家聚焦锂电安全的高科技企业,凭借其硬核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海门高效政务服务的同频共振,共同演绎了项目落地的“海门速度”。
专注自主研发,攻克锂电安全难题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持续的自主创新。面对锂电池大规模应用后热失控火灾这一世界性安全挑战,阜民新材料自2020年起便前瞻布局,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首批深耕该领域的先锋企业之一。其研发的LiCool全效灭火剂曾在公开测试中于30秒内扑灭25千瓦时车规级电池组火灾,技术实力行业领先。“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机构完成过如此大容量的电池灭火实验。”创始人王昱其表示,“这证明了一种能真正应对大型锂电火灾的有效产品已经诞生。”
目前,公司已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覆盖液态、固态及气溶胶灭火剂,并为储能电站、换电集装箱等场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获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认可。对于未来研发,王昱其信心坚定:“我们预计今年再获2至3项专利,明年计划新增5到10项。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毫不保留,因为唯有掌握顶尖技术,才能破解工程难题。”
政企双向奔赴,项目落地跑出“海门速度”
阜民新材料项目的快速推进,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海门优化营商环境、与企业发展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回忆起落户过程,王昱其感慨良多。企业在决定商业化后,曾接触过长三角多个城市,但海门表现出的诚意与效率最终打动了他们。“海门对项目足够重视,了解项目前景后当场表示支持。”王昱其说。
这种支持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海门速度”。“整个行政审批过程非常快,各种政策包括补贴政策、人才政策等,都讲解得非常详细清晰。”王昱其表示,这种真正为企业着想、助力长远发展的服务理念,让核心团队当即拍板落户海门。从初次接触到决定落户并启动流程,仅用时约一个月;从前期准备到厂房装修、设备进场,整个周期也不过5个月左右。
布局未来产线,全面赋能锂电应用场景
凭借显著的技术优势和明确的市场需求,阜民新材料发展初期的订单已十分饱满,截至年底在手订单额约6000万元。首条液体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至3亿元。
面对广阔前景,企业发展规划清晰。王昱其透露,厂房已预留充足空间,随产能提升将规划第二、第三条产线。空置区域将用于终端产品开发,除灭火器外,还将布局智能消防机器人、标准化锂电安全运输箱等集成设备与解决方案。
从核心材料到终端智能装备,从单一产品到系统方案,阜民新材料正沿着自主创新之路,在锂电安全关键赛道上稳步迈进。而其与海门的这场“双向奔赴”,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为新能源产业的安全提供了多一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