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桑梓情深话发展
——新老海门人寄语家乡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04 字体:[ ]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四月的海门,春暖花开,碧空如洗,江海之畔,群贤毕至,以“情牵东洲故里 筑梦星辰大海”为主题的首届海门发展大会隆重开幕。4月2日至3日,来自全球各地的海门籍、曾经在海工作以及在海投资创业的新老海门人,分别前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青龙港1806文旅景区、海门科技园和中天钢铁,共叙桑梓情深,感受海门的变化,一起探讨家乡高质量发展新方向、新路径。

“我从这里走过几回,现在今非昔比,面目大改,非常美丽,海门人才济济,科技又发达,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帕源公司董事长徐振家不禁发出感叹。海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东揽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北连广袤的江海平原。作为南通唯一“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海门三度获评“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并名列2022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8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29位、“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4位。“海门在改革开放以来有着很大的进步和变化,我们住在宾馆里望出去,海门就很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冯一鹤表示,“海门这几年产业升级,不再是过去一些纯粹的来料加工,而是引进了很多新的制造业,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生物制药这些方面,让大家看到了海门的潜力。”罗马尼亚南通商会名誉会长蔡云松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的三星人,见证了家乡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倍感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海门宣传到国外去,和国外的客商多作交流,多宣传推介我们海门。”

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海门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提出了打造“全域构环路、高架连高速、畅达通沪苏”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的目标,加快构建以1个空铁枢纽为龙头、2条城际铁路为核心、3个过江通道为支撑、“两横两纵”高速为依托的立体式交通枢纽格局。南京水科院教授高正荣参与过包括海门港新区在内的海门一些港口、交通规划。作为亲历者,他深感海门交通正发生的“通江通海通上海连南通”转变,“海门以前都是终点,现在变成节点,我们通江达海,南通有‘八龙过江’,其中一‘龙’的位置应该就在青龙港附近。”目前,全区“两横两纵”高速路网逐步成型,横向的G40沪陕高速和启扬高速已经建成,纵向的通常高速过江节点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已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正在加快构建。“这个过江通道,当时一直带客商过去看,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所以特别感慨。”南通科技局副局长翟玉英曾在海门开发区工作,也一直希望海太长江隧道能早日落成,“相信海门,通过跨江合作可以成为上海北、北海门,海门应该更加辉煌,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都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海门产业在集群发展中持续优化和壮大,如今全区拥有现代家纺和现代建筑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近两年来,海门在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按照产业链式化发展的新要求,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快打造12条产业链和7大产业集群,全新的产业生态在海门加速构建。“从生物医药产业来讲,海门现在整个发展态势非常好,整个生物医药的产业链比较完备。”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金华研究院院长顾臻表示,“接下来,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强调的,更好地进行产学研融合,特别是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上进一步做好文章,我想海门的生物医药产业肯定会发展得更好。”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春主要对接产教科教的一些工作,也与海门的很多企业有学研上的合作,“我们希望把一些好的成果转化和落地,这次的大会,首先是凝聚了共识,大家对海门的发展目标达成一致。接下来就是看如何去落实,相信肯定是做得越来越好。”

文旅产业是“增量经济”更是“流量经济”。近年来,海门紧扣“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围绕“张謇故里、江海之门、生态田园”三大特色,挖掘整合独一无二的人文禀赋、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高质量推进“旅游+”向“+旅游”转变。“海门这几年在挖掘人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潜力,包括去年刚发布的《海门传》,把我们海门的历史文脉都梳理得非常好。”新华日报社文化产业周刊副主编沈东认为,海门要讲好海门以及海门人的故事,“海门是我的根,也是我接续血脉的地方,我们有这个义务去把海门故事传播好。”海门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链延伸,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构建“一轴、两带、六片区”的文旅发展新格局,“青龙港这个景区做得很好,同时我们也可以做更多,比如将其建设成为与上海十六铺码头等相呼应的一个景点。”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张圣兵表示,“文旅结合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向,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蛟龙号副总指挥、第一副总设计师、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崔维成也希望海门在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打造好本土文化品牌,做好本土文化的传承,“我们的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比较浓郁的环境下,那么他们的理想、志向、抱负都会比较远大。我们更希望培养出像张謇这样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有大作用的人才,推动家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