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盘棋的快与慢,有着不同的下法,亦是不同的生活。有人在高楼林立间为事业拼搏,有人在小桥流水处觅得闲趣人生。
在千里之外的古城丽江,一名从海门走出去的女子,用3年多时间经营着民宿,带着海门人骨子里特有的韧劲,将江风海韵揉进云南的慢时光里……
从旅人到“新云南人”
世间多有机缘巧合,今年45岁的潘潘慧语便是如此。一场4年前的丽江之旅,让彩云之南的风光与慢生活,在她心里播下了向往的种子。回海门后,潘潘慧语总与朋友分享起丽江的秀丽山水、所见所闻,直到朋友一句反问点醒了她:“干嘛非得等老到走不动、看不清了再去?”
2022年的正月初七,年味还未散尽,潘潘慧语便再度踏上丽江这方诗意之地。
起初,潘潘慧语只是想在丽江打造一处属于自己的休憩小窝,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海门老乡来此相聚小住,她便干脆正式开启了民宿经营之路。3年光阴,她的民宿也从最初的“丽上客栈”,升级为如今的“心缘·天恩之家旅居康养”。“主打一个舒适、干净。”潘潘慧语介绍道,这里的房间体现着家一般的温馨,像旅居者最关注的卫生问题,她除了会请专人打扫,自己还会每天定期检查。
如今,潘潘慧语早已从路过云南的旅人,变成了久居云南的“新云南人”。她和她的民宿,就像一座温暖的桥梁,一头连着海门的乡愁,一头系着丽江的诗意,为自己筑就了“第二故乡”。
筑起“身心疗愈所”
潘潘慧语说,来这儿的60%以上是海门老乡。民宿坐落于丽江普济村,这是丽江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如今的普济村,已被当地政府列为生态旅居康养村,这也恰好和她的民宿理念不谋而合:“我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身心都能感受到自然和快乐。”
民宿共有20多间房,相较于“初代版本”,如今的民宿更注重旅居康养。在公共区域的设计上,潘潘慧语颇具用心:“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文化多元,像扎染、手绣等传统手工,我们都可以提供手把手教学。”音乐疗愈、传统文化体验、手工非遗教学、磁疗服务、国学交流……只要住客有所需求,她都会用心去教学,让其体验多元文化。
早些年,潘潘慧语会在抖音分享丽江生活,不少海门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羡慕这样的日子,却总因“人生地不熟”不敢动身。“我知道老乡们的顾虑,所以每次有人来,我都会给足他们安全感。看到他们玩得开心,我就更有信心把这里打造得更好。”潘潘慧语说。
人生重在“活得自在”
在云南,潘潘慧语收获了诗和远方。云南的“慢生活”与家乡海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发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每逢春节,民宿小院里格外热闹。许多海门老乡来到云南过节,在如春的暖阳里,喝茶赏花,好不自在。他们在慢节奏的生活里好好蓄力,回到家乡后更加投入地工作生活。
谈及生活感悟,潘潘慧语说,人生观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生活观就是我们“怎么活”,我们要学会接纳一切事情的发生。在她看来,凡事发生了就去接纳、翻篇,拥有这样的心态,便能驱散心头的焦虑,轻松过好每一天。在她心里,这个民宿不单单是她个人的,更是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打造的,能在这里拥有一段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便赋予了此地更美好的意义。
海门的爽朗与云南的温润在这里交融,乡音与笑语在这里交织,成就了两地文化交相辉映的“人间桃源”。而真正的桃源从来不是“逃离”,而是将根须扎进异乡的土壤,却让枝条舒展出故乡的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