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共同为遇难同胞默哀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8-12-13 字体:[ ]

向民路社区便民服务室开展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png

昨日,向民路社区便民服务室开展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


2018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今年也是国家公祭仪式立法第一年,为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被明确列入法规。这一天,我们回顾沉痛历史,缅怀遇难同胞,铭记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也珍视和平,从灾难记忆中汲取家国情怀,为民族复兴凝聚向上力量。

“默哀一分钟”被明确列入法规

历史需要被牢记。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今年,已是国家公祭日走过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国家公祭仪式立法的第一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据悉,该《条例》从2018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并将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当中。《条例》要求,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鸣放警报时,除了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正在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机动车、火车、船舶和其他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在主城区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停驶鸣笛致哀一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就地默哀一分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在校师生就地默哀一分钟。

我市多样形式缅怀遇难者

公祭日来临,我市市民也通过各种形式,抒发情感,缅怀遇难者。昨日,向民路社区便民服务室开展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签名悼念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和老党员纷纷执笔落款,“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铿锵有力的话语,传达了人们最真实的心声。

“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民族复兴,世代梦想,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公祭日当天,市能仁中学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升旗仪式,并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和平宣言”宣誓。活动将以降半旗的形式,沉痛祭奠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全体师生默哀一分钟。今天,烈士陵园的大屏幕上,反复播放一段影片:无辜的民众被推进了“万人坑”,日军正肆无忌惮地掠夺、焚烧着他们的家园……沉痛的历史警醒着大家,要牢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珍视和平,自当奋强

在和平年代,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国家公祭?市民陆涛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么一段话:“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远,很多证人今天还活着。对于伤痛,每个人从心理上都会有天然的躲避,但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应该能够坦然地去面对曾经的伤痛。”这也是日前,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扬子晚报联合出品的《时间证人》系列视频里的一句话。通过历史影像和真人叙述,该影片带我们走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聆听他们讲述往事,了解他们在和平年代的生活,直面历史,观照现实,让许多人深受震撼。

“愿逝者安息,历史不会忘记你们,国人当自强!”昨日,90后市民赵诗意打开了“国家公祭网”,为遇难者点上一根蜡烛、献花、敲钟并提交了和平祈愿。她介绍,除了在线祭奠,她还会在网站上浏览一些史料。

采访中,许多年轻人表示,会在公祭日前后,以在线祭奠的方式,寄托哀思,重温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国家公祭日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赵诗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