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迎来一位重量级访客——一家央企的钢管首席科学家。这位国内钢管技术领域的“泰斗”,在参观完中兴装备的特种无缝钢管生产流程后由衷赞叹:“你们在高品质金属材料和特种钢管方面的技术突破,是真正为‘中国智造’争光!”
今年4月,一家欧洲核电企业带着急切需求前来,抛出一笔价值1亿元的超级双相钢钢管订单。对方坦言,为寻找符合标准的产品,他们已联系过多家全球知名厂家,但产品性能均不能达标,直到找到中兴装备,才解了燃眉之急。目前,该批订单正在全力生产中,预计11月起将陆续发往欧洲。
一家深耕钢管行业的民营企业,为何能赢得国内外“大佬”的垂青?公司董事长仇云龙一语道破关键:“始终紧扣科技创新这个核心,靠真技术啃硬骨头,做别人做不出、也替代不了的好产品!”
确立新目标
30年老厂转身“创领者”
中兴装备扎根高端钢管行业已有30多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企业真正的转型拐点出现在三年前:企业毅然砸下10亿多元,完成100%股份回购。
回购之后如何发展,成为仇云龙思考的首要问题。中兴装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家底”——全面梳理30年来积累的创新技术、工艺数据。“前30年,我们靠‘替代进口’站稳脚跟;未来,我们要靠‘创造产品’引领行业。”仇云龙说。企业定下新目标:瞄准行业痛点与堵点,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原创产品,争做“中国高品质金属材料创新基地”,成为“特种钢管行业的引领者”。
这个目标是有底气的。中兴装备手握“杀手锏”——全产业链的硬实力和30年技术创新的真功夫。从钢种研制、炼钢、浇铸、锻压,到机加工、穿孔、热轧、冷轧,每一步的技术与工艺均为自主研发、自主掌控。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兴装备不仅制造钢管,还能自主研发制造钢管设备——其专用机组可实现直径1.02米、壁厚4毫米、长12米的无缝钢管一次成型,生产一根大口径无缝管仅需3分钟。这种“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的四重支撑,成为中兴装备突破行业难点、攻克堵点的“利器”与“金刚钻”。
攻克全球痛点
三年攻关造出“国之重器”
“行业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创新点!”仇云龙这句话已深入中兴装备的研发基因。企业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精准击中全球行业的“软肋”。
在炼油行业,超大口径厚壁钢管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国内外现有产品长度有限,铺设时需多次焊接,而壁厚越大,焊口越易开裂。目前,普遍采用的美国特殊焊接工艺虽能缓解开裂,但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并不经济。这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能否直接制造超长超厚的管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23年,仇云龙牵头组建攻关小组潜心专研,仅金属材料配方就调整了上百次,工艺参数优化了一轮又一轮,连专用穿孔设备都是重新设计的,最终成功攻克“金相组织一致性”这一全球性难题。如今,这款全球首创的高纯度不锈钢无缝管已亮相车间,单根长10米、直径1米、壁厚0.1米,重达30吨,具备抗高温、耐高压特性,且整体性能高度一致。今年9月,该产品通过国家能源集团的技术验收,已进入样品生产阶段。眼下,中兴装备又有了新目标——直径2米的超长超厚钢管,力争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
随着核电系统升级,核电专用管道市场潜力巨大。这类管道需抵御海水氯离子腐蚀并承受内部高压,是行业又一痛点。中兴装备历经三年研发,推出超级双相不锈钢无缝管。该产品像“双面手”,兼具铁素体与奥氏体双重性能,成功攻克技术难题。如今产品已量产,成为核电企业争相采购的“香饽饽”。
为了让客户放心使用,中兴装备还为每款新产品配套提供“工艺包”,即带着自主知识产权的使用手册,从安装到维护一应俱全,助力新产品快速打开市场。凭借这些“硬核”产品,中兴装备在核电、石化、煤化工、船舶海工等领域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今年,企业开票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0%,入库税金增幅更是超过30%,势头一路看涨。
布局“三明治”钢管
为未来攒足“爆发力”
中兴装备从不等待“风口”,而是主动创造“风口”。今年,企业又悄然启动新项目——攻关“三明治”无缝钢管。
这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管子像“三明治”一样采用分层结构,外层抗腐蚀、中层强韧性、内层耐高温,精准解决行业中“既要耐腐蚀又要高韧性”“既要耐高温又要抗磨损”的难题。“三明治”钢管需从材料研发起步,实现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一旦实现量产,将引发金属材料与钢管领域的革命,直接推动下游装备升级。目前,首款“三明治”钢种“610”已研发成功。
与此同时,中兴装备正对东厂区1.7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全面改造,打造核电产品专用生产区。目前,厂房改造正在紧张进行中,待新生产线投产后,企业产能将再上新台阶,为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从30年前的“仿制追赶”,到后来的“替代进口”,再到如今的“创造引领”,中兴装备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升级之路。“未来几年,企业将实现几何级数增长!”仇云龙的话语中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既源于对技术创新的坚定,更来自“中国智造”的底气。